三镇留影 - 古德寺与江汉中学的老照片?

原创 田联申


汉口古德寺以其不同于一般佛寺的建筑形式,受到追捧,还吸引了全国各地来汉的游客,成为网红打卡地。




顺便说一句,佛教建筑称为“寺”,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古德寺为武汉地区的四大丛林;还有回民的清真寺,也称为“寺”;本土似乎没有“教”,“孔教”“儒教”只是说说而已,“道教”算一个?称为庙、祠、观,孔庙、文庙、关帝庙、武圣庙、杨泗庙、二圣祠、长春观。很多人与我一样,寺庙不分,“到庙里去烧香拜佛”。




欧洲传来的称为“堂”,初时都称为“福音堂”,后来细分有“天主堂”、“基督堂”、“圣约翰堂”、“圣保罗堂”、“协和堂”“安立甘堂”、“东正教堂”。


汉口名胜


刚看到这张日本军邮片“汉口名胜”,我感觉可能是古德寺与江汉中学。


翻看日本人内田佐和吉写于上世纪40年代初、1944年出版的《武汉巷史》,在江汉中学篇写道:20年代初“古德寺孤零零地建在田地中间,这座寺庙也不是现今所见的大珈蓝,而是小平房而已。在面对古德寺的方向,建起了江汉中学,这样更加显得古德寺在远远的一处孤岛上的感觉”。




这段文字似乎可以做这张照片的说明。你说呢?


30年代古德寺


据武汉市档案馆编《老房子的述说》·“汉口古德寺”


古德寺是一座佛寺,和中国内地平常所见的佛寺不同。因为是西式建筑不是中式建筑,它存在的意义已经远不止是一所佛寺。


古德寺初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名古德茅蓬,中华内地佛教文化圈传统建筑风格(即中国传统木构架殿堂式建筑)。20世纪20年代被改建。20世纪30年代形成规模,坐东朝西,占地面积近30000平方米,包括大面积园林;古德寺建筑面积为3600多平方米,包括山门、僧众居屋、四大天王殿、中庭院落以及可容千人的大雄宝殿。


1930年地图上的古德寺与江汉中学


南亚缅甸、印度的砖石佛寺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雄宝殿四方形,下垫花岗岩台基,四面柱廊,方形立柱,三根并列一组,上覆矢状券,组合为尖券拱门,拱门上部圆形透空花窗。平屋顶,阔檐,檐下石雕,檐上女儿墙(石礅和围栏雕刻图饰),顶九座四柱矢状覆顶佛塔;殿内高广,由粉色花岗石立柱支撑,穹顶四条肋架顺次排列。


现在能看到的古德寺的老照片系上世纪30年代的,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古德寺中西建筑融为一体。而这张“新”照片,拍摄的年代似乎早些,再现了古德寺的老模样。




古德寺,爱好地方历史文化的人文武汉团队去过多次。2018年5月6日下午一行人拜访古德寺,我有如下记录:


闻所未闻 古德寺成份“地主”




1951年土改,汉口古德寺被划为地主成份,今天主持把当年资料复印件给我们看。


古德寺有房有地,5间房出租,收租子;庙属的地,如果自己种,是算不得地主的;地租给农民种菜,也收租子,当然是地主啦。只是这房子、土地都是寺庙的,不是哪一个僧人的,这地主的成分也就只有戴在古德寺的顶上了。寺庙有成份,是这次拜访古德寺的一大收获!


出家人不打诳语!




主持师傅告诉我们,古德寺融印度、缅甸、西欧、中国建筑,四种元素。据此我以为古德寺是全世界唯一的有四种元素的佛教建筑,缅甸的那个类似寺庙只有三种元素,没有中国元素。


我问师傅历史上曾经有古德庵,她告诉我在以前万家庙附近是有一个古德庵,后来没啦。


回家查1930年武汉地图,果真如师傅所说。师傅说,古德寺的建筑融合了印度缅甸西欧中国建筑的元素,小乘佛教的建筑,但他们是属大乘佛教的。


对于佛教,我知之甚少。小乘佛教,我个人理解是“度人度己”,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再帮助别人;“大乘佛教”是“度己度人”,秩序颠倒,先帮助别人,后解决自己的问题。记得1989年在五台山杨五郎出家处游览,女主持对我们讲:佛教是从印度来的,进口的,你们马克思主义也是进口的,欧洲德国的,你们要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我们也要“普度大众”,是一样的。醍醐灌耳。


江汉中学


江汉中学


《武汉市志·外事志》


东亚同文书院与江汉中学全名汉口东亚同文书院。1921年由日本外务省用“庚子赔款”在古德寺附近(今黄浦路西段)创办,俗称东洋学堂。属中学性质,主要招收中国学生。从1921-1926 年,共毕业两班学生。


书院经费来源有二,一为日本政府定期为学校捐赠小笔款项,二为学费收入。学校分级收费,高级班每年收费20元,低级班每年收费12元。书院学制四年,课程与普通中学相同,但每周另增6小时日语课。院长斋藤重保,教务主任由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的华人杨昌寿担任。


书院录取学生标准不以笔试为主,面试占主要成绩,主要测试学生举止言谈是否得体,举止随便者不录。学校常年保持生源约100人左右。学生毕业去向有三,一为入日本洋行工作,二为公费或自费赴日留学,三为升学。


1926年北伐军进入武汉,学校成立校董会,申请立案,改校名为 “私立汉口江汉中学”。1928年批准立案。校长陈英才,总务长斋藤重保,事务主任松尾丰德,教务主任若江得行。学校实权仍掌握在日本人手中。大内幸吉(东亚同文会理事)、范鸿泰(北洋军阀时期湖北省教育厅长)、陈时(中华大学校长)、 陈英才(省立女子师范校长)等人为校董。学制改为三三制(初3年、高3年)。课程按三三制编排,均设日语课。学生大部住读。学校每年为高二、高三学生举行一次公费留学考试,考试课程为日语、英语和数学。


1937年,斋藤随日侨撤退回国,中国教师接办,校长王知生。1938年春有学生9班435人。1939年,松尾丰德返汉改任总务长。1944年校舍被炸,1945年日本战败,学校停办。



《武汉巷史》第十一章 江汉中学


1942年11月1日,江汉高级中学举行开学20周年典礼。在武汉的日华要人都参加了这个集会。松尾总务就本校的沿革作了如下报告,先择其大要概述如下:


江汉中学于1921年开工建设,1922年开学。1922年3月聘请前湖北省主席何佩瑢为顾问,同年4月9日,东亚同文书院开学。1926年6月,中华民国发布教育改革令,将学校改为董事会制,根据民国学校法将江汉中学设置为6年制的学校,初中3年,高中3年,由此也将学校的名称改为江汉高级中学。




1931年夏天,汉口发大水,江汉中学也受到损害,一直停学到1932年8月.在此期间修理校舍。1932年校舍修理完毕,8月份招生,9月1日开学。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事变前的1937年,事变后的1937年8月,学校的3名日本职员撤回日本。其后组成董事会,何氏为董事会的董事长,经营到1938年6月。


1938年10月26日日军进入汉口,学校的校舍被军部征用。1941年5月军部将校舍和校园还给校方,于本年的10月1日复课。1942年6月总务部长因病回国,8月将杨揆一提为董事,9月份开办了留日预备班。眼下征得了与学校相连的土地1万坪(注:1坪=3.306平方米)作为运动场。本校的沿革大致如此,因为天灾人祸对本校发展造成了一些阻碍,无疑这是令人遗憾的事情,所幸的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得到各方面人士的援助,在“日华共存共荣”的方针下,发展到现今的程度。




听到以上回顾,抚今追昔,让我想起同文书院创立时,学校周边的情形;放眼窗外,经过20年的沧桑变化不得不让人产生感慨之情。


距今20年前,在今天江汉中学一带,位于司令部的后方,所见的建筑物,唯有一家寺庙而已,在司令部与古德寺之间没有一家房屋。只是在铁道附近往东,沿现今的鄂北公路向黄陂方向的沿线的路上有一些零星的茅屋。古德寺孤零零地建在田地中间,这座寺庙也不是现今所见的大伽蓝,而是小平房而已。在面对古德寺的方向,建起了江汉中学,这样就更加显得古德寺在远远的一处孤岛上的感觉。因为周围没有什么房屋,如果去同文书院,就感觉到要去很远的郊外一样。


本文乃一己之见,欢迎拍砖!期望有知情者批评,赐文指教。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编辑:水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汉口   缅甸   古德   佛教   武汉   日本   寺庙   书院   学校   建筑   江汉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