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江,遇见徐霞客

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 (视觉中国/图)

50岁时,徐霞客惊觉“老病将至”,再拖下去,恐怕筹划多年、业已“迁延二载”的旅程更难成行了。崇祯九年(1636年)九月十九日,徐霞客陪客饮酒至子夜,然后“乘醉放舟”,携仆人顾行、王二,与迎福寺静闻禅师结伴,从家乡江阴动身,奔赴遥远而陌生的云南。

为了跟散居江南的老友们晤别,徐霞客走水路,取“东迂之道”绕行锡邑(今无锡)、姑苏(今苏州)、昆山、青浦(今属上海)等地。在东佘山(今属上海),相交12载的陈继儒热情地接待了他,“挽手入林,饮至深夜”。陈继儒,号眉公,乃明代文艺大咖,其作《小窗幽记》风行至今。陈继儒大徐霞客29岁,却交情甚笃。徐霞客本名弘祖,字振之,“霞客”这个雅号即由陈继儒所取,意谓“志在烟霞”。

次日上午,徐霞客的座船终于掉头朝西。行囊里,除了之前陈继儒捎给丽江“土司”木增的一纸荐书、一把诗扇、一篇序文外,又多出了一份盘缠、一封致鸡足山僧人弘辨、安仁的信函。鸡足山离丽江仅数百里,是木增“功德最大”的佛教圣地。静闻此去,便是把自己耗时20年刺血誊抄的《法华经》供奉到那里。辞别陈继儒,徐霞客写道:“至是为西行之始也”。

接下来的西行,并不顺利,意外连环袭来:先是王二逃走,致使徐霞客考察浙西的愿望落空;后是湘江遇盗,徐霞客跳水逃生,静闻为护经受伤,舟中钱财遭抢,陈继儒的书信被付之一炬;再后来静闻病逝于南宁崇善寺,悲恸之余,徐霞客一路出广西穿贵州入云南,遵照静闻遗愿,历经周折将其骨灰、血经带上了鸡足山……

此后一个月,弘辨、安仁将徐霞客奉为上宾。就是在这里,徐霞客平生第一次望见玉龙雪山:“从脊直北眺,雪山一指竖立天外,若隐若现。此在丽江境内,尚隔一鹤庆府于其中……”这帧梦里才会闪耀的银光浮现眼前,令徐霞客内心澎湃如连绵的雪峰。甚少作诗的他情难自禁,连写两首,其一《雪观》云:“北辰咫尺玉龙眠,粉碎虚空雪万年。华表不惊辽海鹤,崆峒只对藐姑仙。”

很快,木增得知徐霞客在鸡足山。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二十二,由木增派来的通事(翻译)陪同,徐霞客离开鸡足山,经鹤庆跋涉三天,踏进了丽江。

邱塘关:鹤书不到白云闲

赶在落雨前,我把车停进木家桥村的丽江徐霞客纪念馆门口。朝北,行数十步,我走上一道1950、60年代铺设的水泥桥。此桥前身系木氏兴建的廊桥,故称木家桥。而桥下,哗哗流淌的,正是发源于玉龙雪山南麓的漾弓江,即徐霞客在鹤庆多次相遇的漾共江。

木家桥的历史显然要比漾弓江长。刚过桥,右侧竖有一方文保碑,上书:“丽江人”遗址。原来,这里出土过10万年前一个少女的头盖骨,她是目前丽江已知最早的人类,因此被命名为“丽江人”。遗址对面,一条水泥村道伸入岸边参差的竹林、树丛以及屋脊蹲守“瓦猫”的农舍之间……道旁,三四块标识牌都指向一个我要寻找的地方——邱塘关。

复建的邱塘关 (庞勉/图)

绕过最后一栋房屋,村道戛然而止,接续的土路被踩得发白……从铁路桥开始,坡陡林密,土路忽有忽无,好在沿途每200米插着一块丽江登山协会制作的路牌,令我不至于迷失方向。停停歇歇,约40多分钟后,我钻出燠热无比又蜢蝇乱舞的山林。一阵清风吹来,才发觉自己站在悬崖的边缘。

脚下,“漾共之水已嵌深壑中,不得见矣”;对面,“峻石累垂”,绝壁肃立,却有一条不知何年建成的干渠萦回其间。这悬崖、绝壁、深壑便是漾弓江南流的通道——关坡峡。据说,此峡并非天造地设,乃木氏率众举火焚石,再泼浇冷水使之爆裂而成。因此,关坡峡又称“烧岩谷”。那日,一路北上的徐霞客,抵近峡口,目睹峥嵘崔嵬,感叹:“真丽(江)之锁钥也”。同时,他留意到峡顶有一尊宝塔,“以镇水口”。

峡顶灌木纠结,哪还有宝塔的影子。倒是一块木牌告诉我:宝塔原名“觉显复第塔”“高几百尺,玉柱标空,金顶耀日”,系木旺(木增的祖父)听信西域高僧建议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修竣。两年后,又增建觉显寺。清代“改土归流”至民国年间,塔被毁,仅余遗址。

在木牌侧后方、稍远的一片树丛的“掩护”中,我逡巡许久,总算找到遗址。说实话,假如事先未看木牌,我肯定以为这是炮弹或炸药轰开的大坑,足足半人多深,且坑内坑外,岩石、残砖、瓦砾狼藉一片……“绕塔”时,才注意到坑沿搭着数座石块叠垒的小塔——祭天塔——纳西族独有的祈愿形式,又称天香塔。兜转其间,我有一种错觉:这些高低错落的小塔,仿佛“觉显复第塔”再现的分身。

山脊忽然亮出空旷,一对夫妇正弯腰割草。经他们指点,我倒回一小段,从一个隐蔽的路口,连下十几层台阶后,也和徐霞客一样拐入大道。所谓大道,实为一截保存较完整的茶马古道,准确点讲,是茶马古道两条主线之一的滇藏道(另一条是川藏道)遗迹。只一米来宽,由粗陋的石块拼凑而成。拂开覆盖的荒草、藤萝、尘灰,还能找见当年马帮践踏的印痕;倾耳细听,风似乎吹来了细碎的马铃声……老树摇落的绿荫里,徐霞客走向数百步外的邱塘关。

“有室三楹,东南向而踞之,中辟为门,前列二狮,守者数家居其内。”2019年重修的邱塘关,仍如徐霞客的记载,只稍微挪后了一点。真正的遗址,紧挨着那座用石条支撑的明代石狮残像,早就被漫长的光阴模糊了面目。

这头忠实的石狮见过徐霞客。 (庞勉/图)

邱塘关又名玉龙关、西关。据《重修邱塘关碑记》说,明初设关时,也在漾弓江对岸建东关(1958年修公路时毁)。两关雄峙,彼此呼应。尤其邱塘关气势不凡,纳西人干脆语称“冈古”,意即“威严之地”。虽云“威严”,但实际上,除验税、盘查外,更多时候,邱塘关被一代代“知诗书、好守礼义”的木氏视作迎来送往之处,军事功能反不彰显。这一点,成弘年间的木泰有诗《两关使节》——纳西历史上的第一首汉诗:“郡治南山设两关,两关并扼两山间。霓旌风送难留阻,驿骑星驰易往还。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折梅寄赠皇华使,愿上封章慰百蛮。”

及至徐霞客时代,朝廷危机四伏,地方萑苻遍野。“往还”邱塘关已非易事,“出入者非奉木公命不得擅行。”远人到此,必经门卫禀报允准,方能进入。不过,徐霞客乃木增的嘉宾,又有通事引导,“故得直入”。

丽江坝子:平畴大开,夹坞纵横

已无从知晓徐霞客第一眼望见丽江坝子时的感受。当汽车冲出大丽高速公路黄山隧道的刹那,我倒是结结实实地“哇”了一声:长长的下坡尽头,山峦怀抱里,一大片灰白的城市像打翻的牛奶弥漫,散发着甜蜜的香气……

坝子系云贵川方言,指山间中小型盆地、空地。在云南,大山、高原竞相折叠的褶皱里,珍藏了1400多个大大小小的坝子。它们成因各异:有的由地壳升降而成,叫构造坝;有的由流水侵蚀冲积,叫水成坝;有的由火山喷发形成,叫火山坝;有的由冰川活动塑造,叫冰成坝。丽江坝子即玉龙雪山冰川的“杰作”,和其他成因的坝子一样,地势低矮、土肥水美,区别在于其内部山丘不少。对此,徐霞客用八个字概括:“平畴大开,夹坞纵横”。

穿行于平畴、夹坞之间,玉龙雪山成了无处不在的巨幅背景。只是,徐霞客运气欠佳,频频“北瞻”,却“雪幕其顶,云气郁勃”。此后,直到他离开,糟糕的天气让玉龙雪山未能展露“晶莹”的面容——海拔5596米的主峰扇子陡。

正午,徐霞客走进了北距邱塘关20余里、坐落丽江坝子中央的大研厢。沿途“杏花始残,桃犹初放”的景象,让他意识到:“愈北而寒”的地理差异,令这里的春天来得晚一些。大研厢即今习称丽江古城的大研古镇,始建于宋末元初,因布局酷似一方砚台而得名。斯时,从拉萨方向南下的马帮和从昆明方向北上的马帮在此衔接,完成货物交换。是故,纳西人称大研为“巩本芝”——仓廪集散之地。通事父亲便“以居积番货为业”。时至今日,当我从北入口的玉河“大水车”处眺望,大研古镇风貌依然,“居庐骈集,萦坡带谷”。

跟随玉河的流水,路过“旅拍”的人们,万子桥就静静地躺在一条街巷略显冷清的转角。该桥系明代一位富商为求子捐建,单拱,采用千万颗砂粒胶结的砂岩,寓意“子孙万千”。徐霞客下榻的通事家就在万子桥以东半里,只是,那一片如今“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无从寻觅矣。

丽江万子桥 (庞勉/图)

接下来的大半个下午,通事“即往复命”,徐霞客改由其父作陪。遵照纳西礼数,其父敬奉酥油茶。不想,徐霞客竟不习惯这种酥油、砖茶、盐巴搅拌合煮的饮品,“不能沾唇也”。好在,这段“小插曲”未影响两人交流——通事父亲“曾奉差入都”,官话应该讲得不错。也正是这“大半个下午”给后世学者留下一道谜:当天游记最后一段描摹丽江城山水的文字,到底是徐霞客“处其家”据通事父亲口述整理,还是出门考察一番后写就。

解不解谜对我而言,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攻略式的文字,竟让我顺利地登临狮子山。或是收取古城维修费之故,山中古柏参天别具清幽游客稀少,与城内人头攒动反差强烈。

狮子山在明代称黄峰,又名天生寨。唐宋之前,还是一座岛屿,水位下降才露出地面,渐聚人烟。狮子山不高,却是木氏飞黄腾达之地。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连陷昆明、大理。世袭元朝“茶罕章管民官”(土司的前身)的阿甲阿得见状,“率从归顺”。朱元璋大悦,封其为世袭土官知府(土司的一种),赐姓“木”,意谓“朱之脊梁”,遂有汉名“木得”。后来,木得也效仿皇帝,令治下百姓统统改姓“和”——戴草帽背箩筐的勤劳形象。

也是从这年开始,木氏在狮子山水泉丰饶的东麓大兴土木,筑造府郡衙门丽江军民府——俗称木府。到了木增时期,随着其势力影响今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甘孜州、滇缅边界,木府也不断“扩容”,几成北京紫禁城的翻版,“楼阁极盛”。那个时候的狮子山相当于紫禁城外的煤山,根本不容他人涉足。

虽然半山观景台立有一通石碑,刻着徐霞客对木府的评价:“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但可以肯定,徐霞客根本没有机会入府或站上这里,观瞻波浪似的雕梁画栋。彼时木府的规模、装饰“多僭制”,木氏为避人耳目,早已“不于此见客”。而约见徐霞客的地点,木增选在解脱林。

丽江木府与狮子山上的万古楼 (视觉中国/图)

解脱林:乔松连幄、颇饶烟霞之气

四天后的清晨,吃完早饭,徐霞客和通事一起出发,骑马踏过万子桥,由木府门前北行,赶往解脱林。蹄声哒哒,一串串,叩击青幽湿漉的石板,偶尔溅起的水花仿佛盛开的心情。

一路上,徐霞客领略了坝子北缘的旖旎风光,“枯涧石桥……柳岸波潆”,还饶有兴致地勒马西眺:“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其后为十和山,自雪山南下之脉也)”。和是纳西语“寨子”的意思,十和院即现在文青们爱去的束河古镇。寻访徐霞客游踪结束后,我也去那里的一间客栈住下,听了半宿的雨打瓦檐。

古镇安宁的夜晚 (视觉中国/图)

解脱林就位于“十和后山之北”、木氏发迹地白沙古镇西侧的芝山。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木增在此立家庙,修建法云阁供奉皇帝颁赐的《藏经》,并延请汉传佛教高僧住持。后改称解脱林,以求“自在无碍”。天启二年(1622年),木增把土司一职传给长子木懿,退居“寺(指解脱林)南冈上”的别墅。次年,藏传佛教史上第一部带汉语目录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刻板在此问世。这是木增出巨资,耗时9年完成的大型文化工程。又一年后,木增替母亲向皇帝祈请佛经,“天子嘉其孝也,御赐金额”。自此,解脱林更名福国寺,但民间仍呼旧名。

山重水复,又行18里,徐霞客来到了“乔松连幄、颇饶烟霞之气”的解脱林。于别墅等候的木增“出二门”,亲迎徐霞客“入其内室”。神交已久的两位同龄人终于穿越万里得以相逢。“布席地平板上,主人坐在平板下”,木增用极重的礼节接待他内心敬慕的师友。要知道木增是历代木氏土司中品级最高的“从二品”大员,徐霞客不过一介布衣。宾主纵论天下人物,“叙谈久之,茶三易”。当晚,徐霞客“入解脱林,寓藏经阁(即法云阁)之右厢”。

从二月初一到初七,徐霞客在解脱林度过了西行以来最为惬意的时光,感受到一位“离任”土司的盛情:黑香白镪(银)十两、“大肴八十品”的宴席、银杯二只、绿绉纱一匹、诸样酒果点心、“一日不能尽一枚”的丽江粑粑、“大如鹅”的活鸡……而徐霞客则以替木增书稿撰序、校正作为回馈。尤其难得的是,徐霞客如实记录下“丽江首刹”解脱林的模样:崇饰庄严的正殿,古朴典雅的圆殿,八角层甍、极其宏丽的法云阁……为后来数度兴废的福国寺提供了最直观的重建参考。这大概是木增意料不到的。

当山路盘旋,将车带到尽头,我看见半空中飘扬的风马旗、山腰间金碧辉煌的寺院和远方高傲的玉龙雪山。没错,这座寺院就是2009年原址重建的福国寺。虽然布局与徐霞客描述的雷同,也有“解脱林”、也有“法云阁”,但现在,它是喇嘛庙,一座不折不扣的藏传佛教寺院。从汉传到藏传,转变的节点,就发生在徐霞客离开后的第十个年头。

这个时候,改朝换代的动荡地震波似的传来,西南边陲风云诡谲。为稳定人心,势力大不如前的木氏,迎请西藏第十世大宝法王驻锡福国寺。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入云南,木懿输诚。20年后,福国寺改奉藏传佛教,成为云南最大最早的噶举派(藏传佛教的教派之一,俗称“白教”)寺院。

“解脱林”大殿前,我碰见一位青年喇嘛。攀谈中,了解到他是四川稻城人,9岁开始学佛。他告诉我,福国寺最早毁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的兵火,光绪时重修过。原先的法云阁已在1977年迁到丽江黑龙潭公园,就是那里有名的五凤楼(因四面飞檐,似五只凤凰而得名)。问及徐霞客,他指着寺外我停车的一大片荒地,“瞧,那就是以后建纪念馆的位置。”

黑龙潭公园里的五凤楼 (视觉中国/图)

不是尾声

由于木增说“路多盗,不可行”,徐霞客放弃前往忠甸(今云南香格里拉)、泸沽湖,考察金沙江丽江段的打算也随之泡汤。“风雨凄然”中,徐霞客下山,返回通事家。“雨阵时作,从楼北眺雪山,隐现不定,南窥川甸(指坝子),桃柳缤纷”。雪山就在那里,可望而不可及,徐霞客的内心难免怅然。

好在,逗留丽江的最后两天,徐霞客一面指导木宿(木增第四子)作文,一面从陪同的纳西人口中探听金沙江的消息:“金沙江逼雪山之麓而东者。东山之外,则江流南转矣”“金沙江南下转而东南”。在后来写成的《溯江纪源》里,徐霞客彻底否定“岷山导江”的谬误,第一次提出“推(长)江源者,必当以金沙(江)为首”的观点。

竖立在金沙江边的徐霞客塑像 (庞勉/图)

二月十一,中午,徐霞客再度登上邱塘关。挥别通事之际,他身后的群山陷入无限苍茫。而十六天的丽江见闻恍若华胥之梦,都留在他的游记里,与今日熙熙攘攘游客中的有心人相遇。这大概是徐霞客意料不到的。

庞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丽江   狮子山   纳西   金沙江   西行   通事   坝子   土司   云南   雪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