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真的是用“外儒内法”在统治天下吗

关于“外儒内法”

很多人都说支配中国统治集团的潜规则是“外儒内法”,在中国潜行数千年。

所以从来就没有什么"纯任德教"或是“纯任法家”,可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并未将中国古代的“治理之道”或“统治之道”理清楚。请注意,在这里我用了"治理之道“和“统治之道”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先秦之前是治理之道,先秦之后结束封建制,开始实行君主制,就是“统治之道”。先秦之前,封建诸国大都面积不大,人口不多,所谓的国家,其实就是在氏族公社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大形成的共同体,在此共同体的百姓,几乎不是沾亲就是带故,大家彼此之间的关系是靠血缘、靠宗法、靠情感为主线来链接,在此基础上遵从本民族久远的一些习惯法和规则来维持社会秩序,因而比较简单质朴,所以叫治理。在理想的治理者治理下,很少使用暴力机构对待百姓,所以“纯任德教”是有可能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诸侯国内形成或存在的。

但是大一统之后的中国共同体规模过于庞大,简单地复制某一封建诸侯国的模式就不可取不适用,要治理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的文明共同体,就既不能“纯任德教”也不能“纯任法家”,也就是汉朝皇帝说的,汉家是以“霸王道杂之来统治天下

而说到霸王道,很多人就会认为是简单的儒法杂糅,或者称“外儒内法”。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够深刻不够准确的。霸王道其实是小王道,是以儒家为本,法家为枝,诸子百家作为叶补充的。它不是一锅乱炖式的大杂烩统治思想,而是有本末之分,核心与边缘之差等的,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开放包容的主流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含摄和兼容百家之长的思想价值以及其具体事务操作层面的实用手段,这才是霸王道。

那么在这个历史背景前提下,我们再来体会理解“外儒内法”的说法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实在是过于浅薄了。在古代中国,真正贤明的帝王,从来用的都是“内儒外法”,而不是“外儒内法”,因为只有内儒外法才能真正安天下。作为帝王,必须有胸怀天下、悲悯苍生的心性修养作为支撑,才能真正让政权长治久安。而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因各地人事、民风、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又需设立强制机构去制定并执行一些整齐划一不讲人情的法令。

然而法家的法令只是维持社会安定的底线,而法家思想也不足以提供一个完整的天下治理框架,只能停留在具体事务的治术上,那么统治之“道”这一层自然只有儒家思想才能提供。

中华心法,华夏道统,中国之根

这就回到了我说的,古代贤明的帝王,其实用的是“内儒外法”,作为天下共同体的最高统治者,自身定然要有仁爱之心,悲悯之情,才有可能聚合一群心怀天下心怀百姓的士大夫来共治。真正治世的君主都是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的。大一统之后的中国,作为超大型的天下共同体,在清朝之前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大部分时候,其实实行的是帝王与士大夫共治的贤能政治,而不是我们认为的君主专制。当然每个朝代覆灭之前,也会出个别为所欲为的专制君主,结局如何,就不用再赘述了。所以我说中国主流的帝王统治之道其实是“内儒外法”,也就是"内圣外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贤明   法家   天下   先秦   共同体   法令   帝王   中国   霸王   皇帝   古代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