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伟人出访苏联,斯大林向他“告状”:你手下有个人挺牛的嘛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12月,新中国刚刚成立没多久,毛主席便决定访问苏联,与斯大林见面。

经过了十天的长途跋涉,毛主席乘坐的火车终于抵达了苏联首都莫斯科,并在几天后参加了斯大林的生日宴会。

可是在一次闲谈中,斯大林却话锋一转,向毛主席“告状”说:

“你手下有个人挺牛的嘛,都不把我们苏联放在眼里。”

听到这话,毛主席也是一头雾水,此事正是两国交好之际,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毛主席便让人去调查一下是怎么回事。

斯大林说的人是谁?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毛主席访苏,斯大林“告状”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两个月后刚好是斯大林的七十岁寿辰,于是毛主席就想趁着这次机会,既为斯大林庆生,同时也能访问苏联。

1949年年底,毛主席坐上了前往苏联的火车,并于12月16日抵达了莫斯科。

此次见面,对于中国和苏联而言,都意义重大。

新中国刚刚成立,苏联也需要盟友,所以两国的友好邦交,必然会让双方互利共赢。

这也是毛主席与斯大林的第一次见面,两人寒暄了一番后,斯大林忽然语气一变,向毛主席“告状”说:

“听说你们中国有个人很牛啊,都不把苏联放在眼里。”

听到这话,毛主席便觉得有些不对劲。

虽然毛主席这次来有为斯大林祝寿的意思,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和斯大林签订新的“中苏条约”。

那时斯大林受德黑兰会议的影响,对国民党仍抱有一丝幻想,所以他支持以长江为界限,国共两党划江而治。

但毛主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不同意斯大林的意见,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有些微妙。

在这个节骨眼上,斯大林告诉毛主席有人“瞧不起”苏联,其背后的含义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毛主席不动声色,向斯大林询问说:

“这件事我倒是没听说过,不知道你说的这人叫什么名字?”

斯大林撇了撇嘴,说道:

“你们东北有个叫黄逸峰的,你晓得吗?”

毛主席摇了摇头,斯大林表情更加轻蔑,说:

“噢,这个黄逸峰可厉害了,连苏联人都瞧不起。”

听到这儿,毛主席就明白了,他当时并没有说要处置黄逸峰,而是告诉斯大林,自己一定会查清楚这件事,到时候自会给他一个答复,斯大林这才罢休。

谈话结束后,毛主席就让周总理去查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黄逸峰又是何人?

营救周总理

1949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斯大林向他“告状”,称中国有一位叫做黄逸峰的人“看不起”苏联,这是怎么回事?

黄逸峰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曾七次入狱,却始终信仰坚定,跟随共产党的步伐,从未动摇过对共产主义的选择。

1927年,黄逸峰还解救过周总理,可谓居功至伟。

从1926年至1927年,黄逸峰在上海参加了三次武装起义,并且在斗争中逐渐成熟,能力也越来越出众。

1927年,周总理担任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总指挥,在周总理的领导下,起义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但此时蒋介石却对共产党心生不满,企图谋划“清共”。

周总理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蒋介石明白周总理的才能,也知道他正在上海领导起义,同北洋军阀作斗争。

因此蒋介石就命令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师师长斯烈,想办法将周总理关押起来。

斯烈直接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邀请”他来司令部商议要事。

斯烈没有说是什么事,但谁都知道蒋介石始终对共产党心存芥蒂,在与北洋军阀斗争的这个节骨眼上叫周总理去议事,恐怕也没安什么好心。

大家地都觉得周总理不能去赴约,但周总理却不这么认为。

诚如大家所言,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抗击北洋军阀,国共应该通力合作,如果这个时候他不赴约,恐怕会让国民党抓住把柄,趁机说我党不诚心合作,这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周总理决定去见斯烈,若是有意见不和的地方,尽量晓之以情,以大局为重。

见周总理这么说,大家也只好同意。

但众人一直都在关注周总理一行人的动向,果然,自从去了斯烈的司令部后,周总理就一直没有出来。

周总理被扣押,所有人都慌了神,组织得知消息,当即指示无论如何要将周总理救出来。

就在大家手足无措之时,中共江浙区委罗亦农想起了黄逸峰。

那时黄逸峰是闸北区委员,斗争经验丰富,罗亦农当即指示让他务必将周总理安全从斯烈那儿带回来。

黄逸峰收到命令,第一时间就找到了第二十六路军党代表赵舒,向他说明了事情原委。

赵舒自然知道周总理的重要性,这个时候周总理若是出事,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动乱。

两人马不停蹄地赶往司令部,劝说斯烈不要犯错误。

其实斯烈也不想将事情闹大,毕竟周总理身份特殊,可碍于蒋介石的命令又不得不执行,这让他十分纠结。

赵舒见斯烈的反应,便顺势将事情的利弊分析了一通,黄逸峰则趁机将周总理带走,周总理这才有惊无险地走出了司令部。

事后陈独秀知道了这件事,还表扬黄逸峰机智果断,这件事后,黄逸峰也给周总理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建国后,当周总理得知斯大林向毛主席“告”黄逸峰的状时,立即便对此事展开了调查。

黄逸峰“瞧不起”苏联?

1949年,毛主席首次访问苏联,并与斯大林进行了会面。

在会谈的过程中,斯大林突然提到了黄逸峰,还称此人“看不起”苏联,要毛主席给他一个说法。

对此毛主席指示周总理调查清楚,而最终的真相却与斯大林所说截然不同。

解放战争期间,由于黄逸峰精通铁路知识,所以组织调任他为东北铁路总局副局长,在黄逸峰的带领下,东北地区的铁路建设发展迅速。

辽沈战役期间,黄逸峰积极配合解放军的行动,抢修铁路近500公里,保证了交通顺畅。

辽沈战役结束后,黄逸峰带领铁道兵继抢修铁路,为平津战役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黄逸峰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十分积极的贡献。

那时候中苏关系还算友好,我国东北地区的铁路也是由中苏两国合作管理的。

为了两国友谊,也为了共同建设好铁路,苏联的大部分工人与我国的铁道兵都关系融洽,互相以朋友称呼。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苏联士兵,仗着自己国力强盛,就眼高于顶,看不起其他别国的人。

当时苏联给我国提供了许多帮助,那些仗势欺人的苏联士兵,就以为自己是“老大哥”,处处排挤我军战士。

这让我军战士十分不满,但为了两国邦交,同志们并没有过多计较。

黄逸峰对于苏联的士兵一向谦和有礼,他们提出的一些建议,如果有利于建设铁路,黄逸峰也会虚心请教并改正。

但是对于那些不友好的苏联人,黄逸峰也不愿惯着他们。

有一次,一位一向不认真工作,同时又对我国十分轻视的苏联顾问,与黄逸峰的意见有些不同。

两人争执不下,黄逸峰也丝毫没有让步。

黄逸峰做事有自己的原则,若是他工作上有不妥之处,一定会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

但是关于对方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黄逸峰一概不会答应,他清楚这不止关乎个人,还与国家的尊严有关。

这次争执之后,那位苏联顾问怀恨在心,对黄逸峰的意见也更大了。

但黄逸峰丝毫不惧,他坦坦荡荡,绝不卑躬屈膝。

有一次黄逸峰参加宴会,那位苏联顾问也在。他在宴会上喝了点酒,所以有些飘飘然,竟然堂而皇之地调戏一位中国女性。

黄逸峰见状上前护住那位姑娘,并对那位苏联顾问进行了严厉的谴责。

这位苏联顾问被黄逸峰当众指责,面子上十分挂不住,所以恼羞成怒,心中也更加怨怼。

由于黄逸峰占理,那位苏联顾问便悻悻离去,没有纠缠。

可没想到,不久后这位苏联顾问返回苏联,却颠倒黑白,恶人先告状,将这件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斯大林。

斯大林听信了这人的一面之词,以为黄逸峰真的对苏联出言不逊,所以才在毛主席访问苏联的时候,向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查清了事情的原委后,毛主席哈哈大笑,他不仅没有批评黄逸峰,反而还对他十分欣赏。

黄逸峰不惧威势,坚决维护我国颜面,称得上是一位勇士。

后来毛主席将这件事的原委告诉了斯大林,斯大林顿时脸色铁青,没有言语,只是不知道那位“谎报军情”的苏联顾问,会有怎样的结果了。

1950年,在毛主席的努力下,斯大林终于与我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的关系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虽然前期苏联对我国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我国能够如今这样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革命前辈们呕心沥血的奉献。

黄逸峰坚决维护我国的尊严,以及国人的努力,其高风亮节的品格值得后人铭记于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斯大林   苏联   辽沈   解放战争   司令部   东北地区   铁道兵   莫斯科   北洋军阀   原委   伟人   蒋介石   手下   中苏   铁路   顾问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