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散步对血管好?医生建议:上了年纪,坚持做这3件事也很重要

52岁的周叔在之前那可是出了名的不爱运动,每天就是吃吃睡睡、上上班,甚至有时候连上下班都不想走路,只想开车。但是最近,周叔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仅每天上下班走路,晚上吃过饭后也会出去散散步。

这不,他这天在外散步时就碰到了刘婶,刘婶看着之前完全不爱运动的周叔,现在主动散步感到十分惊讶,不禁询问道:“你怎么想起来散步了,之前可不见你这样啊。”

周叔面对刘婶的调侃,笑着回答:“前段时间单位安排体检,我被医生检查出来血管出现硬化,要是再不注意很可能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我可不想还没到60就背上一大堆病,这不赶紧在网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对血管有益,但又不累的运动。”

刘婶这才了解到原来周叔开始散步是因为这一运动对血管有好处啊,她不禁在心里想着:散步真的对血管有好处吗?那自己天天散步是不是血管很健康,都不会有什么血管疾病啊。刘婶一想到这,心里就十分开心,散步起来也更有动力。

不过对于周叔的这一说法,很多人也会心想是真的吗?散步真的可以预防血管出现病变?想要弄明白散步对血管是否有益,我们需要接着往下看。

一、多散步对血管好?《柳叶刀》研究给出答案

散步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项运动,很多人都喜欢在饭后和家人一起走走路、散散步以便消食。对于这一习以为常的事情,人们只是认为它可以帮助消化,或者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对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却没有人细想过。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下,散步对血管是否有益。

《柳叶刀》一项研究表明,对于患有糖尿病或心脏疾病的人群而言,每天散步或许可以帮助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对九千多名研究对象提出,每天必须遵循低脂肪饮食、规律运动的要求,并且对他们用计步器来检测每天的行走步数。在一年的随访调查以及数据整理后发现:那些每天额外增加2000步的人员,其心脏病、中风的发生风险将降低10%。

事实上,心脏病、中风疾病的发生很大程度都和血管的损伤有关,这些疾病的发生风险降低,也就间接说明,散步对血管是有一定好处的。

此外,机体在散步的过程中可以加快血液循环速度,促使更多的血液回到心脏,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血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也可以在流通过程中被血管内皮所吸收,增强血管内皮韧性,保障血管弹性,进而达到对血管有益的作用。

最后,在散步过程中,我们身体各处肌肉,可以得到很好的收缩与舒张,肌肉的放松对血管也是良好的刺激。让血管能更好承受血液异常波动所造成的压力,防止血管破裂。

由此可见,散步对我们血管确实有一定好处。但是,只有正确的散步才能使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如果散步时间不正确,不仅没有好的效果,反而还可能对身体其他器官造成影响。

中老年人散步的时间最好选在餐后一小时,如果进食之后直接散步可能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出现头晕的情况。

因为在餐后,我们体内的消化系统开始不断工作,它们在工作时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如果此时开始散步,原本血液供应相对较少的人群,满足机体其它部位如心脏、大脑的血液就更少,会很容易发生头晕、心慌的情况。

所以说,中老年人对于散步的时间一定要有正确的把控,避免达不到效果反而影响其他器官正常运行的情况。

不过我要提醒大家,除了对散步时间的确认外,想要发挥散步对血管的好处。在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饮食的摄入。

牛津大学发表一项研究说明,吃的太甜,或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好好散步,但是不注意饮食,对血管的损伤同样会很严重。

二、牛津大学研究发现:吃的太甜,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023年2月14日,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一项研究论文。研究显示,糖类的摄入越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就越高。

这项涉及10万多个研究对象,研究人员对这些人员进行近10年的追踪调查,还将他们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进行区分。最后把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得出:每日摄入总能量中的游离糖占比每升高5%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就会增加7%,其中心脏病的风险就会升高6%,中风风险增加10%

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机体内糖分含量如果过高,引起血管发生收缩,血液状态不断粘稠,进而增加血管压力,甚至降低血管弹性,使其发生硬化,最终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所以说,对于想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除了日常散步外,饮食的摄入也相当重要。想要做到保护血管,保障身体健康,还要注意饮食,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1、饮食规律、均衡

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的温饱之后,人们对饮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是这也导致大多数人只选择吃自己喜欢的某一类、或者某一种食物,导致饮食出现失衡。

而饮食一旦失衡,再加上暴饮暴食,食物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高蛋白和高蛋白不断堆积在血管内,导致体内血压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一旦血液流通受阻,血管外周压力增大,很容易引起血管硬化,对血管壁造成损伤,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奠定基础。所以说规律、均衡的饮食对血管健康很重要。

2、限制高钠食物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数据显示,钠的摄入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成正比。而高血压一旦发生,每一次异常的血液波动对血管来说都是又一次的损伤,对血管百害而无一利。

此外,如果体内钠含量升高,会导致血管平滑肌不断肿胀,进而使管腔变细,血液流通不畅,加重心脏、血管负担

所以,在生活中想要拥有健康的血管一定要限制高钠食物的摄入,如熏肉、腊肉、腌菜等。这些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会添加大量的钠,还会加入更多的盐来帮助入味,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长期食用危害还是很大的。

综上所述,饮食对血管也存在影响,想要保护血管,延长血管使用年限,在每天散步的基础上,也要做好饮食均衡、规律。不过上了年纪之后,除了保护血管之外,我们还要做好这三件事。

三、除了吃,上了年纪坚持做这三件事也很重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都想要更健康的身体、相对更长的寿命。所以,人们都在寻求更养生的生活方式。除了上述讲到的饮食、散步之外,上了年纪的人群坚持做好这三件事也很重要。

1、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

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大多都处于退休的年龄,或者更多都处于更年期,情绪的波动相对较大,很多时候都是烦躁、抑郁的状态。

如果中老年人长期都处于这种情绪内,很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而肾上腺素异常会引起内分泌失调。

老年人本身身体激素就处于不稳定状态,长时间内分泌失调很可能影响机体其它器官的正常工作,成为疾病发生的诱因。

此外,如果长时间的紧张、烦闷,也会影响机体血液流通速度,导致营养物质以及血液供应不足而出现机体器官损伤。所以说,中老年人要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对事情不斤斤计较。

2、多喝水

可能是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多中老年人都没有喝水的意识或者习惯,他们甚至有时一天也不会主动去喝一杯水。但水是生命之源,水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对人体还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水在进入机体之后可以帮助加快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将一些大分子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经尿液排出,为身体健康提供保障。而且水可以帮助降低血管粘稠度,多喝水有利于预防和缓解血栓的形成,为血管的健康保驾护航。

但是要注意,有肾脏疾病的人群要减少水量的摄入,如果过多喝水,会增加肾脏负担,不仅不能保障健康,还可能对肾脏造成二次损伤。

3、多参加中老年人集体活动

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欢独处,或者极少参加社会集体活动。但是不难发现,这类人群发生疾病的风险相对于经常有社会活动的中老年人更高。而经常参加集体活动的中老年人发生老年痴呆的概率则大大减少。

这主要是因为,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中老年人的大脑会相对更灵活,对事物的思考会更加快速,能帮助锻炼大脑,避免脑细胞长时间都处于“静止状态”。长此以往,就为老年痴呆的发生提供便利。并且中老年人多参加集体活动,还有利于帮助排解孤独的情绪

文章总结

总之,散步确实对我们血管有益,但是正确的散步时间,为饭后1小时,这样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不过中老年人想要保护血管,在散步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规律、均衡。在运动时,做好饮食的调整对身体健康也很重要。

此外,上了年纪的人也要做好三件事情,分别是多喝水、良好的生活态度、多参加社会集体活动

参考文献

[1]Loureiro Marília. High blood pressure in pediatric car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an reduc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adulthood[J]. Revista Portuguesa de Cardiologia (English Edition),2020,39(6).

[2].中老年人保健养生的十大要点[J].税收征纳,2015(04):4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牛津大学   血管   中老年人   机体   损伤   有益   心血管疾病   血液   年纪   人群   好处   集体   疾病   饮食   医生   风险   发生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