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杨托红:故乡的山

故乡的山

文 | 杨托红


背井离乡,求学谋生,我已在河西走廊度过了三十余年。

有人说,当你经常不知不觉回忆往事的时候,那是你已经老了!

是啊,年近知命的我,的确不再年轻。

每当闲暇,总把自己的心放逐于故乡,放逐于童年和少年。

我的故乡静宁县治平镇阴坡村,是黄土高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也是我们村大队部所在地。

年幼的时候,我常常像井底之蛙一样眺望着四周的山峦遐想,好奇地想知道,山那边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每当清晨,东山的天空发光发亮。站在我家门前的打谷场边上,可以看见一条清清亮亮、弯弯曲曲的小河,不紧不慢潺潺向东流去。

傍晚,夕阳的余晖温情地晕染着西山。山梁上沿路排开的几棵柳树,因为距离我太远,看起来像是在天边镶嵌了几把青色的小雨伞。、

西山坡上有个村庄,叫做八个弯。

小时候,我看过那个村庄的炊烟,也顺便在去舅舅家的路上“考察”过八个弯的来由。那“八曲回肠”的山路上,有五彩的野花,有蹁跹的蝴蝶,有狡猾的田鼠,有时也有可怕的蛇……

远远望去,西北方向的山顶开了一个豁口,形似马鞍,故乡的人便把这座山叫做鞍子山。

鞍子山的东坡上有一个小村庄,叫做白土窑。白土窑总共不到十户人,他们祖祖辈辈在那里繁衍生息,吃水、种地很不方便。大人来村部办事、买东西,小孩来村部旁边的小学读书,都要走至少半小时的山路。

我家大门一开,北山上的梯田和山路便映入眼帘。雨水多的年份,山坡上的庄稼一道黄一道绿的,像一幅水彩画;雨水少的年份,山坡上光秃秃、白花花的,看着很凄凉。

记忆中,北山上的天空总是很蓝很蓝,悠悠白云飘在上空,有时像大堆大堆洁白的棉花,有时像一根根巨大而轻盈的羽毛。云朵的影子在山坡上移动,有时带来下雨的消息。一条斜斜的山路上,经常可以看到羊群上山或下山。

故乡的南山,小时候更是踩遍了我的脚印。我家的好多地都在南山坡上。按照地势从低到高的地名有:扑鸽滩、羊路、柳家沟、羊圈地、柳家湾、帽顶子梁,还有东南边山顶的柴家梁,西南边山坡上的庙儿坪。这些地里,曾种着我们一家人的口粮:小麦、玉米、洋芋、谷子、糜子、荞麦、莜麦……,也曾种过我家两头毛驴的口粮:苜蓿、高粱,还种过那个年代我们小孩子仅有的小吃:葵花和各种豆子。

我在那些地里,用吃饭的勺子给洋芋苗放过化肥(我在前面给每一棵洋芋苗放一勺子化肥,妈妈跟在后面用锄头勾土,把化肥埋在土里),用镰刀割过苜蓿,用刃镰割过麦子和莜麦,用自己的小手拔过扁豆和胡麻。

在那些地里,我听过布谷鸟像是在喊我的名字,我听过妈妈讲野狐精的故事。在那些田埂上,妈妈给我捡过漂亮的野鸡毛,给我摘过香甜可口的莓子——故乡人把覆盆子叫莓子。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童年一去不复返。小时候的老人都走了,小时候的成年人都老了,我也年近半百。

而故乡的山,一弯,一坡,一沟,一坎,一棵树,一片云,一缕炊烟,印在我的心底,永不褪色。

我知道,那是一个游子安放灵魂的乐园,那是一个游子慰藉乡愁的天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故乡   鞍子   莜麦   西山   洋芋   山坡   化肥   村庄   散文   小时候   我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