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月连打五个大战役,抗美援朝运动战阶段为什么节奏这么快?

凌云

摘要: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运动战期间,志愿军总共组织实施了五次战役,从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前前后后总共只用了七个多月,差不多两次战役的间隔都不到一个月,为什么节奏这么快?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运动战期间,志愿军总共组织实施了五次战役,从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前前后后总共只用了七个多月,差不多两次战役的间隔都不到一个月,为什么节奏这么快?

抗美援朝对我们来说,是从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五日入朝开始算起,然而朝鲜战争则是要从朝鲜于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五日向南进攻开始的,结果大家也知道,朝鲜人民军一开始打的顺风顺水,美国七月七日以“联合国军”的名义亲自下场,但仓促之间也没能挡住人民军的凌厉攻势,到八月中旬,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已经全部被压缩到釜山一带的狭小地区。但是到这里,朝鲜人民军后勤线被拉长到极限,加上美军对后勤线的轰炸,已经很难保证前线的补给,而且经过了两个月的作战,部队的损失也很大,虽然补充了一些新兵,但实际战斗力下降了不少,基本上是强弩之末了。

反观美军,掌握着先进的军事思想,借助陆海空火力优势,于十月组织了仁川登陆,在朝鲜半岛蜂腰部登陆,切断朝鲜人民军前线与后方的联系。此时朝鲜人民军主力几乎全部投入了釜山前线,后方武装力量几乎是一片空白,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有着当时最高的装备水平,也有着当时世界最强悍的打击火力,仁川被美军占领,朝鲜人民军前线主力被抄后路,几乎完全崩溃,后方基本没有部队,美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到十月下旬,“联合国军”前锋已经直达鸭绿江边。

我国决定组建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入朝,已经是十月二十五日,“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都已经有先头部队到达鸭绿江边,按照西方国家军队的习惯,官兵们都向鸭绿江里撒尿。此时我们既然已经决定下场动手,总不能等敌人大部队都过来,安安稳稳建一条防线,咱们再动手吧?彭老总根据情报,发现敌军仁川登陆胜利后,异常骄狂,认为战争的胜利已经唾手可得,对志愿军入朝毫无心理准备。

于是志愿军决定投入先期入朝的四个军先打一仗,必须为后期入朝的大部队打出一点展开纵深出来,不能被敌人给压缩在江边打,所以四个军迅速展开了第一次战役,因此第一次战役尽管规模较大,但仍属于遭遇战,里面也有彭老总掂量掂量美军成色的意思,毕竟那个时代,美军也算反法西斯战场上的中流砥柱,新的世界一哥,我们后世因为志愿军的胜绩,倒过来看美军是纸老虎,当然很简单,可是在当时,三十八军不还因为得到前方出现美军“黑人团”的情报,犹豫迟缓以至于耽误了战机吗?

第一次战役,美军先头部队被突然出现的志愿军打懵了,只能仓惶撤退,但是后面主力吃不准情况,主帅麦克阿瑟第一仍旧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敢拽美国虎须的国家,坚持认为我国最多派出五六万人,象征性的志愿军部队。第二他当然更坚信无论我国派多少部队,美军也有足够的力量继续平推。所以在倒霉的前锋部队撤回之后,志愿军也主动后撤后,他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让“联合国军”部队主力继续向北推进,这时彭总发现美军东西线部队之间,出现一条宽达一百多公里的空隙,这不正是给专门打穿插的志愿军送礼吗?到口的肥肉哪有不吃的?

加之第一次战役也证明了志愿军的穿插战术,对于美军这样武装到牙齿的部队同样有效,在局势如此有利于我的情况下,当然立刻抓住时机,发起第二次战役。这一战,西线注圆角取得了大胜,收复平壤,东线就是现在妇孺皆知的长津湖战役,由于盖马高原的世纪寒流,志愿军后勤物资供应不足,冻死冻伤大量减员,九兵团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战斗力大受影响,一场大胜最后变成惨胜。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固然打出了国威军威,然而纸老虎也是老虎,也会咬人,在高层麦克阿瑟的判断指挥发生重大失误的情况下,第一、第二次战役当中,美军基层部队的战术指挥,有不适应我军战术的地方,但是也没有什么太大便宜给我们占,美军战场通讯发达,从未发生建制散乱的溃逃,所有行动无论局面多不利,都有相应预案和训练准备,进攻时快速推进的步兵身后,工兵已经迅速建立起大大小小集结基地,撤退时这些战场基地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第一,第二次战役,战局对美军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一路后撤的情况下,战死者,轻重伤员,都能尽量抢送出去,所有集结地物资,急于撤退的部队丢弃物资,一旦确认不受己方控制,几分钟后轰炸机队就到会场,来一番轰炸销毁。

反观志愿军,各级指战员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大局也已经锁定胜局的情况下,三兵团,十九兵团,上报给志司的战场情报汇总当中,已经有好几个军级单位报告攻坚火力不足,弹药口粮不足的情况,这是在美军空中优势压力下,后勤保障已经不能充分保障一线部队的现象,所以,到这个点上,彭老总总结战场双方状态,单从朝鲜战场的军事观点判断,已经不能打第三次战役了,只是国内高层根据国际局势,从政治角度出发,最终决定还是要打一场跨过三八线的政治仗,以便争取政治主动,于是志愿军又发起第三次战役,三十九军打出三小时全军强渡临津江的战术奇迹,这一次战役志愿军再次赢得一场辉煌的胜利,攻占汉城,兵锋直抵三七线。

然而是役美军悍将李奇微已然上线,出任第八集团军司令。他从海量的战场情报数据中,梳理分析出志愿军靠步兵自身携带口粮弹药作战,攻势只能维持七天左右的“星期攻势”、“礼拜攻势”的弱点,并且制定有针对性的“磁性战术”,就是借助机械化四个轮子,钓着志愿军战士两条腿跑,等七天之后,志愿军粮弹消耗的差不多了,就地发起反击,在第四次战役里,李奇微或者说美军各部队,对于磁性战术既不熟练,也不是很有信心,但是到了战役后期,发生在砥平里的一场战斗,粮弹已然不足的志愿军投入四个军的数支师级部队,强攻美军一个团,美军这个团在遭到志愿军攻击后,心一横,不再撤退,而是组织环形防线转入防御,结果志愿军优势兵力还是没能取得突破,这个战例也给美军打了一剂强心针,证明了志愿军其实攻坚能力薄弱,面对志愿军的围攻,甚至退路被切断的情况下,也可以就地固守待援。

这时志愿军战线拉长,后勤线尤其薄弱,第四次战役后,一线部队的战后补给,都一时无法解决,李奇微也看到这一点,立即主动发起进攻,试图打志愿军一个措手不及。老实说,第四次战役志愿军确实是仓促应战的,刚勉强完成彭老总入朝部队轮替做战的部署,很困难地顶住美军这一轮攻势,考虑到一线部队被美军压缩的过紧,后勤线拉长后,一线部队越多反而越难补充,后撤的话,也不能让美军立刻就能追上来,所以各部集中弹药、补给对美军展开第五次战役,掩护一部分兄弟部队先行后撤至三八线沿线,一面整补一面重新建立防线,而反击的部队,在迫使美军后退,打开一定空间后,也相续掩护后撤回三八线沿线。

志愿军退守到三八线沿线后,大量防御工事修建起来,后勤补充也可以充分保障一线作战,这里的防御工事,已经吸取经验教训,有大量深入山体的坑道,大量反斜面工事,在这一线防御作战,已经可以基本抵消美军地面炮火以及空中火力的打击优势,这一下,双方的攻击方式都已经被对方掌握,并且有了针对的反制手段,再进行大规模的切入作战,都将成为极其危险的军事冒险,于是战争变成谈判桌上的政治斗争。

运动战阶段的五次战役,因为双方前线指挥官都是经验丰富的 将领,反应敏捷,一有作战时机就能抓住,属于大国间互不摸底时,以快打快的试探较量,上来就是拳拳到肉,懒得花功夫玩花活,因此节奏很快。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里,就接连进行了五次战役。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战役   人民军   运动战   朝鲜   志愿军   作战   国军   后勤   美军   战术   部队   节奏   阶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