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来学会闭嘴,盘点历史上那些祸从口出的人

有句话说的好,人用三年学会怎么说话,用一生去学会闭嘴。不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谨言慎行方得长久。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历史上那些祸从口出,最终酿下大祸的人。希望这些人的事例也能让今天的我们有所警醒。

1.汉质帝刘缵

东汉时期,外戚把持朝政的情况非常严重,梁冀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梁冀在朝廷上颐指气使,气势凌人,不可一世,刘缵虽然才8岁,也看他很不顺眼。在一次朝会中,他当着群臣的面叫梁冀“此跋扈将军也”。

梁冀大怒。退朝后,梁冀怀恨在心,觉得刘缵虽小,但为人聪慧早熟,又是一朝之主,担心刘缵年长后难以支配,决定害死他。本初元年(146年)闰六月,梁冀让安插在刘缵身边的亲信暗中把毒药掺在刘缵食用的煮饼之中。可怜的汉质帝刘缵就因为一句“跋扈将军”被毒死了,死的时候才9岁。


2.沐猴而冠

项羽攻入咸阳后,秦朝的统治被推翻,他火烧阿房宫,又大肆劫掠一番后便准备返回。这时有人劝项羽仍在咸阳建都,因为“这里关中地区,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业。”项羽看看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同时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东方,便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富贵不归故乡,好比锦衣夜行,谁看得见?”。

那人听了这句话,觉得项羽要作为一位英雄,实在不够,心里不免对他鄙视。于是在背后对人说:“人家说楚国人(指项羽)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果然不错!”不料这句话给项羽知道了,立刻把此人抓来,投入鼎镬煮死。此人用生命为后人留下了沐猴而冠这个成语。


3.东魏宗室元韶

北齐是篡位于东魏的,因此当北齐皇帝高洋继位后,一直对东魏的元氏宗亲心怀忌惮。有一天,高洋突然问东魏的宗室元韶:"汉朝的光武帝为什么能够中兴?"不知道元韶当时是怎么想的,居然鬼使神差的来了这么一句":因为王莽没有将刘氏杀光。"高洋一听,觉得你说的实在太对了,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于是将元氏一族一锅端了,前后杀了七百多人,将尸体投入水里,导致民众很长时间不吃鱼。可怜的元韶就因为这句话害死了元氏全族的人。


4.颜异

这位兄弟最悲催。汉武帝时期,大司农颜异与一位友人谈论国政。友人谈起朝廷政策的种种不便之处,颜异深谙祸从口出的道理,所以听完友人的话之后,仅仅动了动嘴唇,未做评论。廷尉张汤由此进言于汉武帝,说颜异,看到朝廷政令有种种弊端,不直言进谏,反而自己在心里诽谤朝令,颜异因此被处死刑。


5.晋孝武帝司马曜

公元396年9月庚申日,司马曜在清暑殿中与极具宠爱的张贵人一起饮酒作欢。他饮酒甚多,醉中强硬要求已经酒足的张贵人继续陪他喝酒。张贵人委婉辞谢,可司马曜却面露不悦之色,玩笑似的说:“今日你若敢违抗君令,我就要定你得罪了!”张贵人得宠已久,哪能受得这般委屈便顶撞道说:“妾身偏不陪饮,看陛下如何定罪!”司马曜听见此话火从心来,眯着眼道:“爱妾莫要妄言,汝已年近三十,人老色衰,后宫佳丽年轻美貌,汝一个张贵人少之又如何?”说完就开始大口呕吐起来,秽物喷了张贵人一身,侍女将他扶进卧房,司马曜在床上昏睡过去。嫉妒成性的张贵人从未受到这般羞辱,又气又恨之间杀心便起,便威胁心腹宫女令她谋害司马曜,宫女只好溜进卧房,用被子蒙住他的脸又搬来重物压在他身上,司马曜挣扎无果活活被闷死。


6.贺若敦,贺若弼父子

贺若敦在北周任金州刺史。贺若敦因对政局口出怨言,被晋王宇文护赐死。贺若敦在临刑前,用锥子扎破了贺若弼的舌头,说道:“扎破你的舌头,是为了让你明白,为官少说话,不然下场就和你爹一样”。贺若弼满嘴血沫,含泪答应了父亲。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贺若弼领军南征南陈,立下赫赫功勋,这时候的他却忘了父亲的话,开始对朝堂上的事指手画脚,这儿也不满意、那儿也满意。这些事传到了隋文帝耳朵里,他在一次上朝时把贺若弼叫出来,说:“你说朕任用的宰相是饭桶,那朕是什么?”贺若弼知道自己犯了大错,跪在地上连连求饶,最后隋文帝还是饶了他一命,不过革除了他的功名与官爵。

等到隋炀帝的时候,他巡幸江都,贺若弼作为随从一同前往,贺若弼看到隋炀帝搞得排场如此华丽,对身边的人说道:“如此不爱惜民力,不是为帝之道。”很快就有人告发了贺若弼,隋炀帝很生气,一怒之下以“诽谤朝政”的罪名砍了贺若弼的脑袋。64岁的贺若弼还是走了他爹的老路。


7.孔融

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孙,是儒家的传人,但他的思想已经流露出离经叛道的痕迹。孔融曾在文章中表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中,出则离矣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父亲对于儿子,有什么亲情可言,论其生子的本意,不过是一时情动的结果。母亲对于儿子,又做了什么呢,就像东西存放在瓦罐里,东西出来了,与瓦罐也就没什么关系了。”

堂堂的“建安七子”之首孔融提出这样的论调,老百姓非常反感,一直想杀掉孔融的曹操看机会来了,就以“不孝罪”将孔融满门抄斩。


8.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就因为一首《虞美人》,而被宋太宗赵光义下毒酒赐死。这首词的艺术成分很高,凄婉动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当时他写这首词的时候,可能只是为了抒发作为一名亡国之君的悔恨哀怨,但是赵光义一听却大怒了,心想,难道你还想推翻宋朝重建南唐吗?于是呢,李煜就被残忍地给毒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元氏   项羽   沐猴而冠   东魏   司马   北齐   宗室   南唐   祸从口出   朝廷   贵人   闭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