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道」全球首创小口径人工血管0到1,竟出自一位学生之手!

  2016年初,刚满20岁的李双阳趁着大二寒假在老家吉林长春的一个市场上摆摊卖春联。每天早上4点多,他就去摆摊,零下29度的天气,手机被冻到关机。脚底下虽然穿着厚重笨拙的棉鞋,但脚还是被冻伤了。不过,每天1000多元的收入,让他着实高兴很久。

  因为,这可以让多年还债的父母的日子好过一点。

  那时的李双阳恐怕也没想到,后来,自己成为了一名博士,研发出全球首款体内可视化小口径水凝胶人工血管,或将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他也凭这一成果获得了三项国家级金奖,创办了天津心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此外,他还成为了一名国家级健身教练。

  被刺痛的“学渣” 高考遗憾“滑档”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新农乡平安堡村,这是李双阳的老家,他还很小的时候,父母为了多赚点钱,把家里的旱田改水田,种上了水稻,没想到一下赔了钱,加上李双阳和姐姐两个人的教育费用,一家人很早就过上了举债的日子。

  李双阳不是个天生就爱学习的孩子,也不是个天生就懂事的孩子。他的成绩曾在班里排名倒数,还到处惹事。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后来改变他一生的事。

  初中时,李双阳和班里同学“约架”,被班主任老师发现后叫到办公室,分别给双方家长打电话,“老师打电话的时候开的免提,人家父母是坐办公室的,我父母接电话的时候正在拉砖,满是拖拉机的噪音。”李双阳说,“老师说‘人家如果将来上不了大学,他父母或许也能给他找到好工作,如果你上不了大学,你可能也得去拉砖。’”

  李双阳只感到那一瞬间,有一颗钢钉猛地刺进心里。

  从那天起,李双阳开始认真读书。放学后,晚上在借宿家庭的厨房里看书到深夜。在那之后的第一次考试,李双阳从班级倒数一下子考到了全年级第60名。突然的逆袭招致了很多同学的质疑,唯独班主任老师对他说,老师相信你。还经常叫李双阳到家里,给他包饺子。

  后来,李双阳以全校第25名的成绩考进了县城最好的高中。

  高二那年,李双阳的姨父确诊淋巴癌,去世前姨父强烈建议他去学医,希望他钻研出更先进的医疗技术,让以后的癌症病人活下来。

  那个时候,李双阳就立下了学医的志向。但命运偏偏在关键的十字路口“绊”了他一脚。为了学医,他在“一本”志愿里全都选择了不服从调剂,结果以1、2分之差,五个平行志愿全部滑档,最终被陕西科技大学造纸专业录取。尽管这是陕科大的王牌专业,但李双阳一度也有些灰心,觉得自己与医学就此无缘。

  在陕西科大学习时,李双阳发现,很多教科书都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编写的,他还遇到了一位天大毕业的授课老师,“当时我们有一门课叫高分子材料,老师是做纳米药物的,他结合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去讲课,我才发现这个材料是可以和医学相关的。”为此,他对天津大学充满了向往,并将有高分子材料方向的天大化工学院作为考研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每天早上6:30起床,晚上11:30睡觉,每周五下午打篮球,他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表,自律且坚持。

  “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这都是我们最核心的内容,他本科时候没学过,都是自学的。”李双阳后来的导师、天大化工学院教授董岸杰对李双阳印象很深,她说,那年复试成绩,李双阳排名第一。

  全球首款可视化小口径水凝胶人工血管诞生

  上大学后,家里的债还没有还完。李双阳除了卖过春联,还卖过宠物、卖过烧烤。尤其是大一新生报到时,陕西科技大学有学费缓交的政策,李双阳申请了缓交,拿着家里给的5000多块钱,进了一些新生要用的脸盆、衣架、棉被、凉席拿到学校去卖。从大二起,他就没再找家里要过钱,还给自己交了学费,买了电脑和手机。

  “那能叫创业吗?”回忆起那段往事,李双阳低下头笑了笑:“就是个‘二道贩子’,倒买倒卖,多赚点钱而已,就想让日子好过一点。”

  直到考到天大化工学院,师从董岸杰教授后,李双阳才好不容易把自己掰回到正轨,再也没有其他想法,一心扑在科研上。董岸杰教授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做抗凝血涂层材料,在医学领域,它可以阻止血液在血液接触型器械表面发生血栓,这让李双阳十分着迷。

  李双阳的过去和家庭,董岸杰并不了解,她只觉得这个孩子能力强,心思细,话不多,有主意。直到有一次,李双阳申请助学金贷款让她签字,她才感觉到李双阳可能有困难:“生活困难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会给他很多羁绊。所以我鼓励他和他一个师姐合作,去做涂层的项目,争取早发论文,拿到国家奖学金。没想到不到两周的时间,他就把数据都做好了。第二年他就发出了第一篇SCI论文。”

  国家奖学金2万元,这是李双阳第一次有如此奇妙的感觉:通过做科研,能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在董岸杰的鼓励下,李双阳以专业第一的成绩通过了硕博连读。如今他已经发表12篇SCI论文,申报了四项国家专利。

  天津大学一直和天津一些医院在做医工结合方面合作,2020年,天津市胸科医院给董岸杰教授发来邮件,谈到人工血管在心脏搭桥中的必要性,询问能否在抗凝涂层基础上,在6毫米以下人工血管方面寻求突破。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有3.3亿人,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众多的心血管疾病需采用小口径血管实现血管置换,截至2018年数据,我国大口径人造血管市场需求量为36.9万条每年,市场完全由国外主导,而当病人所需要置换的血管直径在6mm以下时,在世界范围内却没有任何一款上市产品,且迄今市场上依旧没有小口径人工血管产品推出。

  “心脏搭桥,需要小口径血管,现在我们做心脏搭桥手术,是要取患者自己体内的比如说腿部大隐静脉,患者又多遭一茬罪,”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赵丰主任说,人工血管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研究多年,但在上世纪70年代停滞下来,尤其是小口径人工血管远期通畅率不行,容易形成血栓,胸科医院也做过很多相关的基础研究:“如果能有小口径人工血管来替代,将会是翻天覆地的。”

  接到胸科医院的邀请时,董岸杰正在出差,便派李双阳前去对接。在了解了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应用场景,看了很多相关文献之后,李双阳决定试一下。

  这种6毫米以下人工血管,就好比一条窄路,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拥堵,血液如果流通不畅,就会造成血栓。那么,这样的血管该怎么做出来呢?

  目前的文献显示,世界范围内更多地在采用组织工程技术,但面临制作周期长、质量不可控、以及放到人体内容易形成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

  那么,如果换一个思路,用新材料去生成人工血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可问题又来了,用什么样的新材料呢?现在已经商业化的大口径人工血管大多是是用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这两种材料来制作的,但如果用它们做小口径人工血管,容易造成血栓。

  “聚氨酯、聚四氟乙烯无法解决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痛点,所以选择换成我们课题组一直在研究的水凝胶,并且创造性地提出双层水凝胶这个概念。”之所以选择这个材料,是因为它能提供合适的力学强度,还有“生物相容性好”优点,可降低生物体免疫排斥反应。

  过去的研究中,也有学者设计过双层的结构,但没有选择水凝胶这种材料。有学者想到过水凝胶材料,但只设计了单层结构,都没有显示出良好效果。

  提出双层水凝胶这个想法后,李双阳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一切肯定不会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果然,一做实验,他发现了两个新的问题,这也是整个研发过程中最困住他的地方。

  人工血管内层主要作用是防止发生血栓,李双阳选择了抗凝效果好的一种水凝胶,但它的缺点是遇到生物体内组织液后,体积就会扩大,扩大后容易变窄,反而容易发生血栓。

  而人工血管外层要考虑力学强度大小的问题,还要考虑它与天然血管同频共振的问题:“不同血压下,血管扩张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随着血压升高,天然血管扩张了10%,人工血管还一动没动,就会导致它俩衔接的地方产生不一致,这个时候就会造成吻合口狭窄,最先形成血栓,这就麻烦了,一点点积少成多,到最后就堵了。”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李双阳就此长在了实验室里,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经常是早上6点多就到实验室,有时候一抬头发现已经是夜里两三点。

  经过反复试验,他用化学交联剂的方式把内层水凝胶溶胀率降到最低,以防止体积扩大,外层则选用了大强度水凝胶,通过不断调整配方、用量来找到与天然血管相匹配的力学强度。

  “那段时间身体消耗非常大,但当无限接近成功时,我每天早上一醒来就觉得今天要做的事情想想就令人激动。”

  2021年,在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李双阳将水凝胶预聚体缓缓注入小口径人工血管模具中,用手轻轻握住模具,短短10分钟,一段6厘米长、直径仅6毫米的人造血管就诞生了。更重要的是,他们采用的技术使得生产成本比传统的组织工程技术大大降低了。凭借这个成果,李双阳团队拿下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及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金奖。

  不仅如此,在董岸杰的博士生、李双阳的第二导师黄平升的帮助下,这种人工血管还实现了在核磁成像下的可视化,意味着它一旦进入临床应用,可实现无创、无放射性地对植入后的人工血管形态进行精准监测,大幅度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检查效率。

  胸科医院进入动物实验 李双阳正式开启创业生涯

  李双阳的人工血管刚研发出来的时候,天津胸科医院心外科赵丰主任是带着质疑的:“全世界这么多优秀的人才都没有研究出来,你做这个东西就能行了?工科的东西我不懂,医学是实践科学,我们先做动物实验看看吧。”

  在学校的时候,李双阳曾给老鼠、兔子做过实验。到了胸科医院,医生们成功将李双阳团队研发的一段4毫米可视化小口径水凝胶人工血管移植到了猪的颈动脉上,并对血管通畅率、血小板附着情况、是否发生排异等多项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如今,实验猪已经术后一年多的时间,各项指标正常,体重还涨了几十斤。这让胸科医院的医生们瞬间信心大增。

▲胸科医院团队和天大团队在猪颈动脉移植手术中

  不过,大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部分,比如说人工血管偏硬,缝合时针眼位置容易出血等问题,都在逐步完善。“动物实验要做很多年,我们要把它的所有缺点都找到,不只是人工血管,我们还有很多合作的技术,医学和工科像这样在一起讨论交流,可以解决许多多年医学解决不了的难题。”胸科医院赵丰主任坦言,究竟这个小口径人工血管能不能真正用在人的身上,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它注定是一项漫长的事业,现在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但就目前动物实验结果来看,我觉得未来是十分光明的。”

  有一天,董岸杰教授叫来了自己的两名博士生,他们都已经具备了提前毕业的条件,其中就有李双阳,董岸杰问他,未来想怎样去发展?李双阳第一次向老师袒露了心声:“我想创业。”而这时创业的初心,早已和过去的倒买倒卖截然不同。

  这个想法,源自于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比赛内容完全超过了技术创新本身,还考核选手的创业能力,李双阳就是在备赛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从一份商业计划书的形成,到公司的运营模式、产品市场、国内国外竞品、产品适应症、行业痛点等一系列问题。让他深刻体会到,创新,更要创业:“什么叫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个人理解,就是把你的成果从书架搬到货架上,得让人们用得上。如果我只做科研,就更多的是以论文的形式去普及,但是让成果融入市场,让资本加速成果转化,我觉得得需要公司的力量。”

  2021年6月,李双阳创建独立运作的天津心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吸纳了一些师弟师妹,形成了一支不同学科背景交叉融合、优势互补的团队,目前,团队已经研发出“具有自愈合功能的仿生人工血管”、“用于血液接触材料表面的长效抗凝血涂层”以及“心包防粘连补片”等一系列产品。

  “请不要认命,总有一些东西值得你拼一把”

  李双阳对自己的评价是“一根筋”,从高考填志愿开始就是,后来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也一样:“都是凭着那不认命的倔强在拼罢了。”

  就连锻炼身体这件事,他也莫名地较真。

  刚去陕西上大学的时候,李双阳因为水土不服暴瘦30斤。这让他在篮球场上毫无对抗能力。他开始健身,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自己强壮起来。到了天大之后,即使科研压力很大,李双阳也坚持每周锻炼。但他发现健身教练众说纷纭,为了搞明白怎样锻炼才是对的,他干脆去天津市健美运动协会跟着几位国家冠军学习,还考了个国家级健身教练资质。

  一个个全新的挑战都摆在李双阳眼前,他从未轻言放弃。导师董岸杰一方面怕李双阳的压力过大,却也支持着他继续往前走:“即使他失败了,那也将是他人生中一段丰厚的经历。”

  李双阳希望5年内能实现至少一项技术的市场化,希望公司能活下来,终极目标是把小口径人工血管真正推向临床。

  在天津大学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李双阳这样对台下的同学们说:“如果说有什么是我能分享给你们的,那就是请你们一定不要认命,这辈子,总有一些东西值得你去拼一把,成长这一路,你可能落榜,也可能身材变差,但请你相信,没到终点,一切皆为变数。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未来,也一定会以一种更崭新的姿态向你走来。”(记者:赵征 编辑:陈彤、霍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4

标签:小口径   天津大学   血管   天津市   血栓   凝胶   天津   涂层   电台   家里   团队   发生   老师   医学   医院   材料   全球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