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原阻击战: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的生死之战,轻步兵之王的巅峰战术

不论说有哪场战斗体现了志愿军对战术的极致运用,那一定是铁原阻击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铁原阻击战中,志愿军需要以疲惫之师正面阻挡养精蓄锐的联合国军。更具体地讲,志愿军要用两万六千名轻步兵去阻挡七万名装备精良的美军。

志愿军63军要在极度不利的情况下,靠战术优势拖延美军大部队,为志愿军主力撤退争取时间,而这一切都要从第五次战役初期美军战术的变化。

1951年4月22日,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爆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开始向进攻的联合国军发动全面反扑。22日下午,西线三个志愿军兵团开始实施传统的向心突击战术。王近山副司令员指挥第3兵团正面进攻,左翼是宋时轮带领的第9兵团。后翼是杨得志带领的第19兵,三个兵团在一天时间内冲垮联合国军的防线,并将敌军逼退二十公里,占领汉江北岸,并突破临津江防线。

但很快前线指挥官们就意识到了两个问题。首先,正面的联合国军似乎在避免与志愿军交战,负责突破美7师防线的第20军一路向南突破至四明山,龙沼顶,竟然没有与敌军爆发过一次大规模交战,美军只要一与志愿军接触,就会在装甲兵的掩护下后退。其次是自部队突破临津江后,正面敌军的密度越来越大,而且敌人的行动也十分谨慎,如果侧翼缺少掩护则就地防守,直到装甲兵增援后才会进行下一步行动。种种异状让志愿军全体指战员都感到一丝不安。然而就在志愿军准备改变战术的时候,前线美军战斗机突然停止增援友军,开始全力以赴轰炸后勤线。

在这个过程中,志愿军布置在三登地区的后勤储备所,也在敌军的地毯式轰炸下被摧毁,数百万粮食毁于烈火,进一步削弱了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能力。为防止前线部队彻底断粮,志愿军司令部统领全军,撤回到三八线以北布置防御,并等待新的补给到达。随着志愿军的后撤,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平静,为了尽快恢复志愿军的补给,志愿军后勤部开始规划新的补给线路。这是大家都将目光集中在一个地方-铁原。

受朝鲜山区地形,志愿军的补给站点往往被设置在关键交通节点上,而铁原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交通节点。铁原位于朝韩边境线的正中间,而且还有公路联通南北两侧,对于缺少防空、海上力量的志愿军而言是十分难得的交通要道。而现在如果志愿军打算向北撤退,并建立起稳固的防线。那么就需要前往铁原取物资与补充兵力。但就在志愿军开始大踏步撤退时,一个消息震撼了所有人,联合国军不但发起全线反扑,还组织了一支接近七万人的特遣队,不顾一切地向铁原方向发起冲击。

见到敌人来势凶猛,总司令彭老总不得不做出取舍,下令撤退途中的第63军前往铁原布防,并严令63军军长傅崇碧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铁原,为大部队撤退争取时间。这个任务在当时极为艰难,因为铁原的地形是朝鲜半岛中部难得的平原地形,只有少数几个丘陵或山包。但彭老总知道,如果让美军占领了铁原那么疲惫的志愿军,势必会在北汉江平原上遭到敌军装甲部队的致命打击。

而63军军长以及下属三名师长在接到命令后立刻开始布置防御。傅崇碧知道他们没有时间挖掘完整的防御攻势,但他们可以利用美军对志愿军穿插渗透战术的谨慎来拖延美军的行动,因此他采取了一个非常疯狂的决定-添油战术。简单来说就是等一支部队打光了,再派上另一支部队进入阵地,而不是一次性投入所有力量全力阻击美军。之所以要做这种安排,是因为傅崇碧知道大部队行动很难躲过美军的空中侦查。但反过来说,如果美军没有发现63军的大部队,那么他们出于谨慎,肯定会放慢行军速度,确保自己不会一头撞进志愿军的包围圈中。

按照这个思路,傅崇碧要求189师作为首战部队,为其他两个师争取时间。188、187两个师则隐蔽在铁原地区,等189师无法战斗后,其他两个师再投入战斗。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接到命令后,189师师长蔡长元执行了一个更加疯狂的战术,他打算将全师化整为零,以连排班为单位,沿着美军的进攻路线单独布置阵地。蔡长元的想法是,美军已经吃够了志愿军渗透战术的亏。为防止志愿军反扑,美军在进攻过程中一定会将预见的所有阵地都打下来后才会继续。蔡长元将全师九千人分布在两百多个小镇地上,开始恭候美军光临。

1951年5月27日,志愿军63军进入到铁原地区,开始阻击进攻的美军,负责指挥进攻的是范弗利特,他平生最好投放炸弹,因此在他的指挥下,美军每次进攻前都要向志愿军阵地开炮射击一个小时,但是这次他的战术失效。面对189师如同撒芝麻一样的阵地布置,美军炮兵不得不反复向数百个不足一百平米的小阵地设射击。由于那时还没有精确制导手段,大部分炮击最后都落在了阵地外围。美军引以为傲的强大炮兵现在成了拖延自己行动速度的累赘。

自6月1日,范弗利特开始全面进攻,到6月3日时,他们依然没能进入铁原。如蔡长元师长所想的一样,美军担忧自己被志愿军绕后突袭,因此开始专心致志地拔钉子。得益于志愿军战士精湛的枪法以及大无畏的勇气,美军发现自己想要攻下一个阵地,就需要步兵连续发动冲锋,用人海炮火一点一点消磨志愿军,等阵地上的志愿军全部牺牲后才能拔掉一颗钉子。更让人惊讶的是,在整场战斗中,志愿军189师没有出现一个逃兵或主动放弃阵地的情况,所有人都牢牢守在阵地上,靠血肉之躯对抗美军。

6月3日夜间,189师因伤亡过重被188师替换了下来。战斗开始前的九千人,如今只有不到五千人得以回到后方休整。189师的牺牲为后续部队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188师在六天的时间内紧急抢救了一批工事,并将当年南朝鲜军队遗留的战壕利用起来,使阵地变成了纵横交错的防御网络。

6月4日,进攻的美军庆幸的发现,他们终于不用再去执行繁琐而艰苦的拔钉子工作了,但随后他们就发现自己陷入到由堑壕组成的陷阱之中。188师师长张英辉充分发扬了主观能动性,将很多堑壕挖深挖宽,使其成为能够暂时困住敌军坦克的陷阱。

等步兵脱离了坦克的掩护后,再由提前布置好的神枪手狙杀,许多一线美军士官都在进攻过程中被志愿军狙击手击毙。敌军步兵乱成一团,6月10日,188师开始撤离战斗,将阵地交给187师防御。

187师的师长徐信刚进入阵地就出其不意地给进攻的美军一记沉重打击。徐信认为美军敢于大摇大摆地发动进攻,就是因为他们相信志愿军炮兵在己方空军压制下不敢进行大规模炮击,因此徐信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在部队进入阵地后,徐信要求63军炮兵对美军发动大规模炮击,这一方法果然奏效。美军完全没有想到会遭遇炮击。

随后徐信带领187师发动反攻,在凌晨冲入美军队列中,与敌人近距离交战。美军被赶了出去,美军几天的战果付之一炬。6月11日,志愿军大部队全部撤回到后方,美军再无可能重创志愿军,只能黯然收兵。而此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向志愿军司令部发去了谈判邀请。

7月10日,双方开始在板门店进行停战谈判。朝鲜战争开始进入到阵地对峙,与边打边谈阶段。纵观整场铁原阻击战,志愿军战士的勇气与战斗力在此战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一旦美军越过铁原,就能顺着公路一路推进到鸭绿江边。可以说铁原阻击战当中,志愿军展现出了人类有史以来最高超的轻步兵战斗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阻击战   志愿军   步兵   战术   炮兵   国军   敌军   阵地   巅峰   美军   部队   生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