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卧薪尝胆的“黄雀”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因:夫椒之战;后果:徐州会盟。

夫椒之战: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在吴越交界地夫椒山(今太湖洞庭山)被吴军打败。勾践选择做吴国人质,侍奉吴王夫差三年。为雪耻,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后终于灭吴。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在能臣文种、范蠡(lí)的辅佐下,经过二十年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攻破吴都,灭亡吴国,完成了他春秋霸业的关键一步。

然而,越王勾践在这场称霸之路上,最初的一个动力竟然是雪耻。二十年前,勾践在吴越两国的夫椒之战中,兵败被围困在会稽山。

战败后,勾践带着夫人以及谋臣范蠡前往吴国称臣。期间,勾践驾车养马,夫人打扫宫室,小心翼翼地侍奉着吴王,受尽屈辱,同时也骗取了吴王夫差的信任。

三年后,勾践终于被赦免归国。为报仇雪恨,他开始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强国之路。

首先,勾践学会了隐忍。为了不消磨复仇大业,越王勾践选择躺在草堆上,枕着兵器睡觉;他还有一个更狠的做法是,在自己房间悬挂一块苦胆,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尝尝苦胆,以此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前耻。这就是典故“卧薪尝胆”的由来。

卧薪尝胆典故

其次,勾践懂得凝聚人心,积蓄国力。这时的勾践已经不再是往日在深宫里发号施令的做派,而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勾践还宣布免除老百姓十年的赋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最后,勾践还从夫椒之战的那场败仗得出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越国现在跟吴国比实力,最主要还是差在了水军上。吴国擅长水战,兵力十足。

于是,越王勾践着力培养属于自己的精锐水军,而且这支水军还有专门的名称“习流”。为了增加兵源,勾践更是向全国颁布奖励生育、增加人口的律法政策。

终于到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等到了检验实力的机会。

此刻,吴王夫差正集结全国兵力,北上邀请各国,前来参加自己主办的黄池之会,争夺晋国的中原霸主之位;所以,吴国国内空虚。越王勾践顺势成为这场螳螂捕蝉游戏背后的那只“黄雀”。

夫差VS勾践

他亲率“习流”两千、精兵四万,兵分两路伐吴。结果,吴都陷落,太子友被杀,逼得吴王夫差不得不急忙回国,以重礼求和。越王勾践知道自己目前还无法吞并吴国,于是同意了两国媾和。

之后,越王勾践又两次伐吴,取得了笠泽(今江苏吴江)之战的胜利,吴军从此一蹶不振。

终于,在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围攻吴国三年之后,再次打进都城,逼得吴王夫差连夜逃往姑苏台(今苏州)。

已经丧失昔日霸主威严的吴王夫差派大夫公孙雄,代表自己去向越王勾践求饶。这个公孙雄赤胸袒背而来,双膝触地跪在了勾践面前。他恳切地复述了夫差的话,说夫差现在愿意臣服于越国,希望越王能像当年在会稽山上吴王饶过越王那样,免夫差一死。

越王勾践见到这种情形,开始犹豫了。这个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反对饶恕吴王夫差。他就是勾践的智囊范蠡。

范蠡劝说道,“我们越国苦心奋斗二十年,不就是为了灭掉吴国么?千万不能错过时机。”范蠡见越王勾践还是有所迟疑,当机立断,命人击鼓整兵,攻破吴王夫差躲藏的姑苏台。

就这样,吴王夫差最后兵败被围,连求饶之路也断绝了。

越王勾践剑

夫差顿时想起被自己冤枉致死的伍子胥临死前的预言,如今都成真了。于是,他后悔地自缢而亡。

吞并吴国之后,越王勾践声威大振,势力大增,成为春秋末年政坛上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

越王勾践虽然也是在“尊王”旗帜下的霸主,但与之前的春秋霸主们不同的一点是,他开始公开挑战周天子册封的“伯”,号称“霸王”。

在后世出土的一件越国钟上面,就有铭文写着“王”的字样。可见,当时勾践确实是以王自称。这说明在春秋末年最后一代霸主——越王勾践身上,已经有了“战国七雄”的某些影子。

后果

徐州会盟:越王勾践攻入吴都、灭亡吴国之后,第二年就北上徐州(今山东滕州)与中原各诸侯国君会盟,最终确定了他作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代霸主的地位。

结论:灭吴称霸的越王勾践成为春秋霸权逐渐谢幕时刻的主人公,同时也带着“战国七雄”的影子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勾践   卧薪尝胆   吴王   姑苏   徐州   黄雀   吴国   水军   公元前   霸主   春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