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往事3|杀携王、定平王,晋文侯为什选择宜臼入主天下?

话说晋文侯凭一己之力,将周平王宜臼从一个穷乡僻壤拉回王朝中心,辅佐其定东都、开基业,功劳不可谓不小。史书上有云: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

对于晋文侯帮助,周平王宜臼感激涕零。一是感激晋文侯帮自己夺回了本来就该属于自己的王位,更重要的是,晋文侯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洗刷了他弑杀君父的恶名,大大疏解了他内心的苦楚。

为表感激之意,周平王特作《文侯之命》以示嘉奖:

大意就是“我能坐稳王位,全靠晋文侯您,您捍卫我于艰难困苦之中,实有大功”,感激之情,跃然纸上。

在这篇《文侯之命》中,我们尤其要注意一下周平王对晋文侯的赏赐:香酒一壶、赤弓一张、赤箭百支,黑弓一张,黑箭百支,宝马四匹。香酒宝马自不必说,赐予弓箭,则是代表授予征伐大权,意思也就是封晋文侯为一方方伯。

周朝“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逐渐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就是从这里掀开了个口子。

此时的晋文侯,可谓风光无限。于王朝,有定天子的天大功劳;于诸侯,有生杀予夺的征伐之权。

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会是春秋第一霸主,怎么也不会让郑武公的儿子郑庄公在天下诸侯面前耀武扬威。

但是,毫无意外的是,意外来了。

公元前746年,也就是把周平王接到洛阳后仅过一年,这位雄才大略的一国之君便去世了。晋国第一次领袖诸侯的机会,也因随之而来的百年内乱,烟消云散。

人死为果,事成有因。为什么晋文侯会选择周平王,而不是当时在诸侯之中口碑尚佳的周携王呢?往事越千年,我们翻开时光,一探究竟。

情感上的倾向:相似的身世遭遇

想知道晋文侯为什么选择周平王,还要先从他的身世遭遇说起。

公元前802年,晋穆侯娶齐女姜氏为夫人,过了三年,生下长子,也就是后来的晋文侯。当时,晋穆侯刚刚和条戎打了一仗,没赢。

不知道是心里窝火还是的对长子有具体的期待,就给他取名为仇。

这个名字有两种解释,一是晋穆侯为了提醒自己记住仇恨,所以给长子起了这个名字;另一种理解,说仇应该是《诗经》中“赳赳武夫,公侯好仇”中“仇”的意思,也就是“帮手”之意。

晋穆侯到底怎么想的,我们无从得知。关键是过了三年,晋穆侯跟跟另一波戎人又打了一仗,赢了,回来后老婆又恰好生了个儿子,于是就给这个儿子取名叫成师,就是战争获胜的意思。

当时的晋国大夫师服一看这两个名字,就觉得不对劲。他觉得太子的名字叫仇,不吉利;次子的名字却是大吉,兄弟俩的名字起反了,晋国以后恐怕要乱。

太子仇转眼就到了结婚的年龄,晋穆侯给他讨了房媳妇,也是齐国之女,金文中称之为“晋姜”。前文说过,姜姓四大国:齐、申、吕、许。太子仇的老婆和母亲都是齐国姜姓,情感上也难免会亲近申国

但真正让太子仇同情周平王的,恐怕是接下来自己的遭遇。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按周礼来说,接下来应该由嫡长子仇来继承君位。但是,晋穆侯的弟弟殇叔在穆侯死前掌握了大权,因而篡夺了侄子的大位,自立为晋侯

当时,身为太子的晋文侯势单力薄,只能逃走避祸。史书没有记载他逃到了哪里,但想来应该是齐国,毕竟自己的岳丈和外公都在齐国。

本该是自己东西被人抢了,可想而知,太子仇是多不甘心。于是他潜伏下来,并于四年后突然带人杀回晋国,杀死了篡位的叔父殇叔,自立为侯,史称晋文侯。

如果春秋时有吴宇森要拍英雄本色的话,我想晋文侯的台词一定是这样的:四年,我等了四年,就是想等一个机会,不是为了证明我了不起,而是要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从晋文侯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在某一时期,他和周平王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颇有同病相怜之处——都是正牌嫡长子,原本天生就该继承王位,谁知后来造化弄人,被叔父占了大位。

可能正这种相同的的命运,让晋文侯特别同情周平王,而痛恨非嫡长子的继位者。当然,政治人物做事不会全凭感情。

尤其是对于经历过叔父篡权、弑叔夺位的晋文侯来说,情感上可以有倾向,但促成行动的,一定还是国家利益。

所以我们推测的第二个原因,就很明显了。

政治上的考量:携天子以令诸侯

大凡雄主,其战略眼光总是有独到之处。比如后世的曹操,在别人都在争抢传国玉玺的时候,他却把汉献帝牢牢抓在了手中。

晋文侯一定也是看到了周平王的政治价值,心中盘算着如果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说“携天子以令诸侯”,就可以让晋国领袖群伦,成为诸侯中的翘楚。

这应该才是促使晋平公拥立周平王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不选周携王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平王和携王之间,晋文侯肯定也做过考量。

但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周携王是西虢公所立,而且在诸侯之中颇有美誉。拥立携王,他晋国未必得利最大,而且让小小的西虢公压自己一头,也是骄傲的晋文侯所不能忍受的。

反观周平王,蜗居在少逆这个小小的地方,背后只有实力大不如前的申国坚定支持,在诸侯中间又有弑君之毁,为天下所不齿。真真儿是要什么没什么,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这时,如果晋国来拉他一把,他岂能不感激涕零,视晋文侯为再生父母?

拥立周携王,是锦上添花;拥立周平王,是雪中送炭。

孰轻孰重,我想晋文侯一定想的很清楚。而且额就当时的形势看,拥立周平王,还能顺便打击一下老邻居西虢国的气焰,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事实也果如晋文侯所料,拥立周平王后,他被封为方伯,风头一时无两,实力和荣耀在诸侯之中都无可匹敌。如果能在多活几年,相信春秋第一霸一定是他,但可惜天不假年。

最后的话

拥立周平王,定天子于宗周,是晋文侯为晋国国运兴盛下的一步妙棋,即便他天不假年,但后世子孙若能继承他的遗志,相信晋国也能早早崛起。

可惜的是,由于他生前没有约束好自己弟弟的势力,死后也就给晋国留下了一个巨大隐患。此后近70年,晋国一直处在内乱当中。大小宗之争,让晋文侯一支流尽了血

当然,也正因为晋国的几十年内乱,才给了中原众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间。所以,在正式开讲东周乱局之前,下一篇,我们先来了解下晋国的大小宗之争,看看晋国内乱,为春秋乱世,所染上的血腥基调

关于晋文侯,您有什么看法?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晋国   春秋   叔父   齐国   内乱   王位   长子   诸侯   天子   太子   往事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