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兴华夏,天下为公励后人,孙中山与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186—1925),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人。他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后来“孙中山”就成为通用的名字。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青年时代就读于檀香山和中国香港的英、美教会设立的学校,在课余进一步学习西方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著作,开始产生以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为榜样全面改造中国的思想。

在求学期间,孙中山结交了一批对清朝统治不满、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无所顾忌地抨击时政,畅谈反清意愿,公开表示仰慕洪秀全,甚至讨论过要建立团体。

在这个阶段,孙中山联络会党,结交志士,试验炸药,考察山川形势,了解清朝军备虚实,逐步形成了反清革命思想。

1894年春,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四项主张,但没有受到李鸿章的重视。

在北上上书期间,孙中山进一步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确信不推翻清政府,一切改革都无从实行。其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孙中山认为时机已到,决心把“倾覆清廷”的思想付诸行动。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孙中山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指出,中国面临极为严重的民族危机,兴中会的设立是“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会员人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1895年初,孙中山回到香港,与旧友陆皓东、陈少白等商议,并与香港爱国团体辅仁文社的杨衢云等人合作,建立兴中会总部。兴中会中,粤籍华侨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起骨干和领导作用的是孙中山、杨衡云等受过西式教育、有反清意向的青年知识分子。

香港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着手策划当年重阳节(10月26日)在广州起义。但被清朝官吏查悉,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计划失败,孙中山脱险后流亡国外。

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公使馆人员诱禁。经孙中山的英国老师努力活动,英国政府立即进行交涉,报纸也报道了有关新闻。清政府驻英使馆迫于压力不得不把孙中山释放。“伦敦蒙难”扩大了孙中山在华侨中的影响,国内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更多了解和关注孙中山的活动。

1900年,孙中山筹划在广东举行一次新的起义。郑士良受命到惠州一带联络会党,10月初在惠州三洲田(现属深圳龙岗区)举义,但由于缺乏饷械而失败。这次起义产生了很大震动和影响。孙中山后来说,他第一次起义失败时,国内几乎没有同情者,但惠州起义失败后,就有很多人关注了。

1900年春,孙中山委派陈少白创办的《中国日报》在香港出版,它是辛亥革命时期创办最早、延续出版时间最长的革命报刊。作为兴中会的机关报,《中国日报》旗帜鲜明地宣传“排满革命”,对促进革命思潮起了重要作用。

1902年以后,出现了一个创办革命报刊的热潮。些持有激进革命主张的人士还撰写、刊印了很多革命书籍,为革命大造舆论,其中以章炳麟(1869—1936)、邹容(1885—1905)、陈天华(1875—1905)的著作最著名。

章炳麟,号太炎,曾参加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期间5孙中山结识。20世纪初,章炳麟的政治思想从改良转向革命。

1902年,康有为发表《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和《与同学诸子梁启超等论印度亡国由于各省自立书》,保皇党人把它们印成小册子,大肆宣传,影响颇大。

1903年5月,章炳麟写成《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对康有为的论点逐条反驳,指出进行“反满”民族革命的必要性,针对康有为关于中国“民智未开”“不可行革命”的论点。

章炳麟旗帜鲜明地主张以革命明公理、去旧俗、开民智,认为革命是救中国的良药,只有彻底推翻清朝,中国才能以独立国家的地位自立于世界。

邹容曾赴日留学,1903年出版了《革命军》一书,章炳麟为之作序。《革命军》以充满激情的语言阐释革命的意义,歌颂革命的神圣伟大,揭露清朝统治的残酷腐朽,讨论革命的进行方法,号召国人起来进行反满革命,建立一个“中华共和国”。

《革命军》出版后被一再翻印,风行海内外,成为辛亥革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革命出版物。

上海的《苏报》刊登了多篇宣传《革命军》的文章,1903年,上海租界当局应清朝统治者要求查禁《苏报》,并到报馆捕人,邹容与为《革命军》作序的章炳麟先后人狱。

清朝统治者曾企图“引渡”章、邹二人,但遭到拒绝。案件拖延再三,到1904年5月,由租界会审公廨判决章炳麟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后来邹容瘐死狱中。

“《苏报》案”引起很大轰动,清朝统治者无法阻止革命思想的传播,自身的专制、残暴、颟预面目也进一步暴露。

陈天华,在留学日本期间积极参加爱国革命活动,于1903年写成《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的基本思想都是要挽救国家危亡和进行排满革命,强调必须推翻清朝这个“洋人的朝廷”,指出“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

两书以朗朗上口的说唱弹词和痛快淋漓的白话文写成,不仅在知识阶层,而且在一般民众中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革命书报的出版方面,上海的地位特别重要,以上海、香港等城市为中心,逐渐形成了革命思想传播的网络。这些革命书报虽然在理论上还缺乏系统性,但却已经在青年知识阶层引起强烈的共鸣,为各地革命小团体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

1902—1903年间,各地革命志士纷纷酝酿成立革命团体,到1904—1905年,一批革命团体先后建立。

1903年11月,黄兴、刘揆一、章士钊等人在长沙组织华兴会,先后参加华兴会的两湖革命志士有四五百人。华兴会议定以“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为革命方式,以“直捣幽燕、驱除鞑虏”为目标。

华兴会成立后,黄兴、刘揆一访湖南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到湖北、江西联络新军、防营,原定1904年11月起义,但事机败露,未能发动。重要骨干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流亡日本。

1904年7月,华兴会会员胡瑛与湖北志土张难先、刘静庵、吕大森、曹亚伯等组织科学补习所对外宣称以“研究科学”为宗旨,实际上进行革命排满活动。华兴会的宋教仁等也加入了科学补习所,两个革命团体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1904年10月,陶成章(1878—1912)、龚宝铨、蔡元培等在上海组织光复会,在狱中的章炳麟对光复会的创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后来加入光复会的还有徐锡麟、秋瑾等人。

光复会以“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为宗旨,誓词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陶成章、徐锡麟积极联络会党和商、学等界人士,为日后密谋起义作准备。

此外,比较著名的革命团体还有1903年赵声、秦毓鎏等人在南京组织的知耻学社,1904年张通典、赵声、柏文蔚在南京组织的强学会,1904年陈独秀、熊成基、倪映典等人在芜湖组织的岳王会等。海外留学生和华侨也成立了一些革命团体。

据统计,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前,海内外设立革命团体66个,绝大部分成立于20世纪初年。按地区分,华中华东32个,华南7个,华北6个,海外21个(其中9个在日本)。

管团体人数不多,都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分散性特点,且其中一些存在的间很短,但它们都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为宗旨,成立后都进行了实际的等命活动。

这些革命小团体的涌现,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檀香山   会党   兴中会   革命派   天下为公   革命军   鞠躬尽瘁   资产阶级   香港   清朝   中国   后人   团体   思想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