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被“诛九族”,亲人为何不选择逃走?其实逃走的人更傻

提起古代封建王朝的种种刑罚,很多都让人不寒而栗。最耸人听闻的莫过于明清两朝的酷刑,基本上惨绝人寰的招数都让他们想到了,用在犯错的罪犯身上,那可谓是死亡也许是一种解脱。

而真正让人闻风丧胆的,莫过于“诛九族”这三个字。这几个字不仅仅意味着已经给当事人判处了死刑,连他的家人亲戚也不会放过,大家一起到下面报道。

在历史上,真正被“诛九族”的案例其实并不多,最出名的要属明初大忠臣方孝孺。有人不禁提出疑问,为什么受到牵连的人不及时逃走,而眼睁睁地等着受死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让他们不能逃跑。

一、诛九族的来历

诛九族最早的时期要追溯到殷商时代,那个时候还不是诛九族,而是“族诛”,违法者要被处死,而且直系的亲属也要受到牵连。但是这个制度并没有殃及自己的后代和旁系亲属,这也是最早“诛九族”的原型。

在商朝以后,这个制度曾经一度被搁置,当时主张实行仁政的周朝,向来不认同这种残忍的刑法。而让这个制度再次重启的,是西周末期的春秋战国年代。百家争鸣,诸侯并起,很多人都打着匡扶周王室的旗号而不断扩张自己的地盘,有些人则想起了用族诛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权益。

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这个制度逐渐演变成“诛三族”、“诛七族”。为了巩固皇权,他深知这个制度对人的震慑力有多强大。但是遭到这个刑法的处置案件却只有两例,因为只有犯下绝对不可饶恕的罪过才会被判此刑。

在中国历史中最乱的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个制度被推上了顶峰。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荒淫无道的君主,他们视这族诛为掌中秘宝,族诛彻底沦为了封建王朝巩固阶级政权的工具。

这个制度在隋文帝时期一度被废除。隋文帝杨坚认为自己应该施行仁政,这样才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但是他的儿子杨广,却通过亲身经历彻底粉碎了他的愿景。在隋炀帝杨广登基后,从一开始的开创政绩,挖通京杭大运河,为百姓人民所称道,逐渐变成三征高句丽,大臣和民众接连反对。这个转变让杨广感到深深地遗憾和愤怒。

为了震慑这些反对自己的人,他将“诛七族”升级为了“诛九族”,而他最终也为自己的暴虐统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大臣宇文化及缢死在大殿之上。

二、九族

那么“诛九族”中的九族是哪些人呢?一开始的三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父母,兄弟,阿姥三族;另一种是姥,父,母三族。而在秦朝被诛三族的两例事件,罪犯分别是李斯和赵高,前者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共赴了黄泉,后者因为是个宦官,只能带着家眷一起挨宰。

九族里面,父族有四类,母族三类,妻族两类。父族里面包含了罪犯的父母,妻子,后代及兄弟姐妹,还有这些人的直系家属,都要一起遭殃。一旦下令,这些人都要被处死。

母族里面包含罪犯的母亲,以及母亲的兄弟姐妹和兄弟姐妹的后代,基本上相当于一窝端。无论年幼,统统被划为此类,在刑场上一起受到惨绝人寰的遭遇。妻族里面指的是妻子的父母,和她的兄弟姐妹,以及后代。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相当于把婚礼上来参加新郎新娘的所有亲属,一起打包干掉,受到牵连者至少有七、八十人。

而历史上还有一个人被诛十族,这个人就是明朝地方孝孺。他当时反对朱棣发动“靖康之变”,在对方以诛九族要挟的时候,他直接痛骂对方,并说道:“就算你诛又如何!”而气急败坏的朱棣真的就诛了他十族,最后一族是加上了他的门生,很多学生无辜受到牵连。

三、为何不逃

很多人在了解了诛九族的惨状后,纷纷提出疑问,那当初这些被牵连的人们为什么不逃跑呢?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搏还有一丝生机。但事实上,他们不是不想逃,而是根本没有逃跑的理由和时间。

第一点,当时的封建王朝直接派人到家里捉拿罪犯的亲属,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而且消息基本上都是封锁的,也就相当于这些人在被捕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即将被杀的消息。所以从时间上讲,他们是没有机会逃跑的。

第二,这个刑罚确实过于无道,而很多当权者也不愿意无故制造杀孽。他们偶尔也会起恻隐之心,放过家族中的一些老弱病残、小孩子以及妇女。而这些人如果逃跑的话,那么被抓住也只能是数罪并罚的结果,与其让所有人都葬送生命,不如乖乖认罚,这样被赦免的人还可以继续活下去。

第三,当时很多人家的门户信息都是登记在册的,当权者一查就知道谁居住在哪里,每个人的信息都被收录其中。如果有人提前得到消息跑路了,那也没有任何住户敢收留他,谁也不敢受到牵连。而他们逃到天涯海角,也没有生存和立足的根基,所以这根本不是一件明智之举。

就算侥幸暂时逃过官府的追查,但每天提心吊胆的生活也让他们倍受折磨。很多罪犯经过多年的逃亡后,在被捕的一刹那,他们不是悔恨,而是长舒一口气,觉得自己终于解脱了。

综上所述,他们不是没有想过逃跑,但是由于这些原因让他们不得不留下来,接受残酷的命运。在古代,人是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仅仅能活下去,他们就已经用尽浑身解数了。

四、总结

诛九族这类残忍的刑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渐渐消亡,这种摧残人类心智和心灵的制度,再也不会出现在社会文明之中。方孝孺的一片忠心可谓赤诚,但是他终究因为自己而牵连了身后的无数亲人。而朱棣在做出此恶举后,居然将明朝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关于历史的孰是孰非,也许都是上天开的一个玩笑。

本文内容是笔者根据相关史料进行创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相关资料。关于本文的部分观点不代表真实情况,各位看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明朝   仁政   当权者   惨绝人寰   封建王朝   刑罚   犯人   罪犯   亲属   后代   亲人   古代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