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吧,古人比我们更会打扮


首饰,伴随着人类文明而出现,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首饰不只是装饰人体的物品,更是一段历史和文明的缩影,它们反映出当时的审美特点、服饰文化、工艺水平和物质条件等重要信息,为当代人了解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从首饰设计师角度而言,首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它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隋唐时期,采取开放政策,不仅大量吸收外域的有用文化,而且将中国繁荣发达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文化政策相对开明,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绚丽多彩,诗、词、散文、传奇小说、变文、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都有巨大成就,并影响着后世与世界各国。

隋唐时期的女性通常怎样装饰自己的头发呢?大概可以分为下面几种方式——

01.

义髻


唐朝繁盛时期盛装打扮的女性往往喜爱梳高髻,为了打造这种高耸的发髻,义髻——这种古代人的“假发”承担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义髻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唐朝阿斯塔那张雄墓出土了大量木漆制作的义髻,同时出土的还有单刀翻髻、螺髻等。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很多女供养人梳的回鹘髻也是假发。

萧皇后礼服冠(复原件)

02.

花钿


花钿又叫花子、媚子,是一种花形的薄片,女人们常用它来装饰面容,如将它贴在眉心,或将它施于面颊两边,称为“花黄”。

有关它的来源,众说纷纭。在《事物纪原》卷三引《杂五行书》中说:南北朝时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正月初七“人日”这天,在含章殿檐下休息,当时正逢梅花盛开,微风吹过,一朵梅花飘落在她的前额上,渍染出一朵五瓣的小花印,擦不掉拂不去,洗了三天方落去。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使宫中女子惊羡不已,争相效仿。

初唐额上妆饰花钿的仕女

而唐代段公路在《北户录》中则说:武则天当政时,上官婉儿为了掩盖自己脸颊上的刀痕,自制了一种漂亮的花片来掩盖,一时成为时髦的“花子”。又有专家考证花钿的出现兼受印度与中亚的影响,是模仿佛像额前的装饰而来。

不管怎样,美丽小巧的花钿被女人贴在额头、两颊,挂在簪钗上或安上一支细柄插在发髻里,有时还用在衣服和鞋子上作为装饰,几乎成了妇女装饰中必不可少的饰物。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花钿,在唐至五代达到了一个高潮。

各式花钿

华美的花钿在唐朝有了很大发展,有多个地方出土了各式各样的花钿,如琉璃材质的牡丹花钿片,压印得非常薄的金钿。这类花钿一般情况下戴在发髻正中。这种花钿有的右面有钗梁,可以直接固定在发髻上;有的有孔,需要用发簪固定在发髻上。花钿有的时候并不牢固,出行的时候经常有脱落的现象,以至于在古代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职业“扫街”,就是专门在大街上捡贵妇们掉落的花钿等珠翠。

唐代贵族十分喜爱佩戴花钿,唐朝的仕女画中女性经常佩戴各式各样的花钿。如张萱《捣练图》中女子乌黑的秀发上一圈花钿格外动人。在西安咸阳唐代贺若氏墓中,发现了一套异常贵重的金头饰,此头饰出土时仍戴在墓主人头上,只是上面的丝织物因年代久远全部腐朽。金头饰是用珍珠、玉石等三百多件珠宝连缀,做成金萼托、金花钿、金坠、金花等各种装饰配件。它的华美惊艳众人,是目前发现最完整的头饰。

《捣练图》(局部)戴花钿仕女
金头饰零件

03.

发梳


唐朝中晚期开始盛行插梳。这个时期的妇女经常把梳子或梳篦插在头上。当时妇女所插戴的梳子或梳篦材料丰富,制作复杂。梳子的材质不仅有金梳、银梳,还有玉石梳子、犀角梳、白角梳等。

花鸟纹玉梳
银局部鎏金锤花鸟纹篦

中唐至晚唐,妇女极爱插梳。唐代温庭筠的诗词里写“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这里小山指的就是女子头上插梳的梳背,当时用作头饰的梳子有些是不开齿的,整个是一个梳子形的金片,插在头上仅露出梳背。梳篦也有了很多插戴方式,有插一把的,多把的或是满头都是的也很常见。

中唐以后的插梳方法非常有特色,敦煌莫高窟81 窟供养人壁画中妇女经常用两把大梳子上下佩戴插在头上,梳齿上下相对, 这种样式往后发展逐渐成为宋代“冠梳”的样式。梳子有时候会配合鲜花佩戴,敦煌莫高窟的供养人头上插着图案烦琐的梳子,再配上满头鲜花发簪,华贵至极。

04.

鲜花


除了昂贵的珠翠,各式各样的鲜花同样受到人们的追捧。唐代女性喜爱佩戴牡丹,除了牡丹外还有芍药、菊花、兰花、蔷薇、杜鹃、山茶、荷花等。佩戴的方式一般是将硕大的牡丹或者荷花等佩戴在乌黑的发髻中央或一侧,再点缀花钿、簪钗、小朵鲜花,也有的将小朵的花插在两鬓或者配合簪钗插得满头如花树一般动人。

唐代的《簪花仕女图》中,宫中女子佩戴硕大的鲜花与乌黑的秀发相衬十分美丽。冬天百花凋零,在没有鲜花的冬天,擅长纺织的唐人制出了绢花点缀发间。

《簪花仕女图》(局部)

05.


金银簪钗的繁盛期,是从唐代开始的。隋朝时间短,还未酝酿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样式便匆匆落幕。隋唐五代喜高鬓,传统的对弯式折股钗最便于挽发,使用最多,钗上多刻有各式各样的草叶纹、花卉纹。

簪和钗的区别在于,簪子是单股,钗是双股。钗的造型丰富多样,名称也十分形象,如花钗、燕钗等。折股钗的插戴方式之一,是左右各一只对插双鬓。

折股钗

唐代妇女流行云鬟高髻,讲究发髻的造型,头部装饰复杂华丽,出现用金银制作的各种花钗。唐代的花钗,一般为一式两件,构图相同,图案相反,使用时,左右对称地插戴在发髻两旁。花树钗以银制为多,两枝修长的钗脚,顶端结为一束,细薄的金片银片,镂空作成缠枝花草花纹,花叶间栖息着鸿雁、鸳鸯、蜂蝶等造型。妇人头上花钗的多少,成为其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簪钗的质地有金、银、玉石、犀牛角、象牙、竹子、木头、琉璃等多种。

花钗钗头

晚唐时期,为了适应高髻的使用出现了30~40cm 的长钗,江苏、陕西、浙江出土较多。李静训墓中出现的闹蛾金钗,飞蛾造型生动,锦簇的珠花用金银珍珠打造与飞蛾相衬,飞蛾仅用一根金丝与发钗相连,佩戴时生动可爱。

06.

步摇


隋唐五代,步摇的使用极为普遍,女性经常将其与簪钗一同佩戴。唐代喜爱用金打造步摇,白居易《长恨歌》中写“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戴叔伦《白苎词》“新裁白苎胜红绡﹐玉佩珠缨金步摇”,都提到了金步摇。

金镶玉步摇

从其式样和插戴方式来看,步摇大概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以单支的步摇斜插于发髻之前。在陕西乾县唐李仙惠墓出土的石刻上,左边的一个女子手持鲜花,一只精美的花朵状步摇斜插于发髻之前。在永泰公主墓、陕西长安韦洞墓出土的壁画中都有表现。这种步摇的形式多样,而以凤鸟口衔珠串较为多见。

第二种步摇成对出现,左右对称地插在发髻或冠上。一般是以金玉制成鸟或凤凰、荷花等形状。在凤鸟口中,挂衔着珠串,随着人的走动,珠串便会摇颤。陕西懿德太子墓石刻上的唐代宫装妇女就头戴这样的步摇。另在《释迦降生图》中的贵妇和敦煌莫高窟中所绘的五代妇女都是这样的打扮。

第三种则是把步摇插在额前的发髻正中,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的妇女,其步摇的形式就是如此。这类步摇一般用金银丝制成,梁多为钗。

在安徽合肥西郊五代墓出土的两件步摇均以纤细的金银丝编成,一件是四蝶状,蝶下垂着用银丝编成的坠饰。在鎏金的钗子上,用金丝镶嵌着玉片,做成一对蝴蝶展开的翅膀,下面和钗梁的顶端也有以银丝编成的坠饰,盈盈颤颤,精巧别致。

壁画中的步摇

07.

幂篱、帷帽、胡帽


唐代衣着打扮深受胡服的影响。初唐时期,女性出门经常戴幂篱,这是一种头巾,能遮盖全身,非常保守。之后唐朝国风愈加开放,幂篱被便捷的帷帽取代,这时戴帷帽的女性发式也非常简约,大多只在头上扎一个简单的发髻,然后用簪钗固定。

盛唐时期,女子戴胡帽、穿胡服、跳胡舞特别流行。不同的胡舞搭配的胡服和胡帽也不同。其中的柘枝舞来自西域石国,舞者戴卷檐虚帽,式样为尖顶或尖圆顶,帽檐向上翻卷,这样的形象在考古中经常发现。

戴帷帽骑马女俑

首饰发展简史
作者:唐一苇,闫黎 编著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书号:9787122418005
定价:88.00 元





-End-

文章来源于化学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莫高窟   敦煌   发髻   梳子   头饰   唐代   唐朝   古人   想不到   妇女   鲜花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