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古人是如何美容的?从米到奶,解读“美容”发展的演变史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女为悦己者容,这是自古就存在于社会当中的一个道理。女生天生具有爱美的本能,她们在对于美丽的感知方面也有着相当灵敏的触觉。

她们可以通过各种后天的手段来让自己的容貌增加魅力,不同时代的女性在审美方面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古代的美容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

早在汉朝时期,女性通常采用米为原材料,对自己的容貌进行增设。用米来美容,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更为成熟的美容手段。大米也渐渐被奶所取代,退出了女性的日常生活当中。

从米到奶,古代女性是如何践行美容事业的?美容问题又有着怎样的发展演变历史?

大米材料,美容佳品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句诗总是会让人联想到汉朝时期的一段故事,那就是文人张敞和他的妻子之间的一段佳话。

张敞与自己的夫人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从小到大,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都是把夫人娶回家中。而在完成这一目标之后,他对自己的妻子也格外关心和疼爱。

那个时候,妻子刚刚嫁为人妇,在化妆等方面经验欠缺,对着铜镜描眉的时候,始终没有办法画出一个好看的眉型。

妻子想来想去,只能请丈夫为自己描眉。所以每天早晨,他们夫妻二人在洗漱完成之后,张敞的一个固定动作就是站在铜镜之前,为自己心爱的妻子画眉。

这原本是夫妻二人之间的趣事,但此事不知怎么地,落到了其他官员的耳中。他们来到皇帝的面前,弹劾张敞,把他说成浪费时间于闺阁之中,不思进取之人。

汉宣帝便把张敞叫到自己的面前,询问他是怎么一回事。可他却回答皇帝说:“这是我们夫妻二人之间私下的相处模式,跟我自己的工作本来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我想别人应该也无法干涉吧。”

汉宣帝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于其他官员的弹劾,他也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这件事情就此流传了出去,成为了一段记录夫妻二人深厚感情的佳话。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出,唐朝的女性在个人审美之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意识。她们开始借用外部手段来增加自己容貌的观赏度,通过美容和化妆的方式,让自己的五官和气质都更为和谐。

通常情况下,汉朝女子描眉的工具都是远山黛。这是一种在民间极为常见的眉粉,能够极其自然地修饰眉形,也能够让眉毛看起来更加富有活力。

宫廷当中的女子大多使用的是青萝黛,相比于前者来说,这种类型会更加自然,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会更加理想和美观。

画眉是汉朝女子化妆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同时也是最能影响一个人容貌气质的步骤。

而在画眉之前,她们往往会首先采用各种美容的手段,把自己的皮肤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和理想化的状态。

说到美容方式,汉朝女子可是颇有心得。她们从大家日常食用的大米当中,找到了美容的小技巧。

在选择美容的大米时,她们往往会对其精挑细选,把质量上乘的大米细细地研磨成粉末。而后,她们会将粉末倒到水中,使之与水完全相融。

但其实二者是不能融合的,所以在沉淀一段时间之后,清水和大米的米粉会被完全分离开来。

女性真正需要使用的那一部分,就是干燥的那一部分。

上等的大米往往具有极其高的营养价值,所以汉朝女性会直接将这一部分粉末敷在自己的脸上,使自己的皮肤看起来更加白皙细嫩。

晚上睡觉之前敷一层,也能够让皮肤在休息的过程当中吸收营养。长时间坚持这一习惯,皮肤状态是能够得到较好地扭转的。

这一层粉末的作用,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使用的护肤品,也有点类似于能够遮掩脸庞瑕疵的粉底。用上这一层粉末之后,汉朝女性在容貌上更加自信。

除此之外,米粉其实也有白色和红色之分。白色米粉既可以用来保养皮肤,也可以用来给白嫩的肌肤增色。而红色的米粉,则还有其他用处。

一般情况下,汉朝女子会将红色的粉末扑在自己的脸颊两侧,使颧骨部分呈现出相对自然的红晕。现代人的化妆理念当中需要打造的蓬蓬的苹果肌,其实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意识根源。

红色米粉的作用,与现代女性使用的腮红颇为相似。它可以让整个脸庞看起来更加富有生机,也能够通过浅层颜色的点缀和对比,使整个人的形象生动起来。

大部分女性都会将红色米粉当做腮红来使用,也有一部分人会将之当成如今的眼影来使用。

汉朝有一种相当流行的妆容,名字叫做啼妆。所谓“啼”,其实就是啼哭的意思。汉朝女性会把红色的米粉轻轻的点缀在自己的眼睑下方,使整个人的形象楚楚可怜起来。

由于眼睛下方会出现人工点缀之后的红色,所以一双眼睛看起来就好像是刚刚哭过,是那么地惹人怜爱。啼妆这个名字,也就由此而来。

从大米当中获得美容的灵感,通过各种精细的手法来提取其中的营养物质,为自己的皮肤补充营养,这一系列的过程足以让我们看出古人的聪明才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女性在美容方面,当真可以称得上是专家。

喝奶美容,光怪离奇

将大米研磨成细粉来美容,这是可以让人理解的事情。但是在清朝时期,慈禧太后的美容方式却显得有些光怪离奇。

慈禧太后是手握执政权的太后,在皇宫当中呼风唤雨,皇帝在她的面前都必须低头。她把自己自称为老祖宗,要求其他人对她俯首称臣。

身为一位女性政治家,她自然是有着政治手腕之上的魄力。可是,她本质上还是一位爱美的女性。所以在手掌大权之时,她还是会想方设法地通过美容手段来增加自己容颜的靓丽程度。

她那让人啧啧称奇的方法,就是喝人奶。

这个方法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毕竟在大众的印象当中,只有小孩子才会喝人奶。而且,人奶是具有腥味的,所以慈禧太后为了美容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她搜罗到了这个喝人奶的秘方之后,便在自己的身边养起了一群宫女。这群宫女们与其说是伺候慈禧太后生活起居的奴婢,不如说是为她提供人奶的工具人。

她们每天的饮食都会受到严格地限制,必须要保证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营养组合。而且,慈禧太后也会通过御医给出的方法来提高这群宫女的产奶量。

为了保证质量,她还会定时更换自己身边的宫女。毕竟只有年轻的宫女,才能够产出高质量的人奶。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她完全把这些宫女当成了奶牛来豢养。她们根本算不上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只能拼尽全力为慈禧太后的需求而服务。

有人说,慈禧太后在晚年之时容光焕发,就是因为常常喝人奶的缘故。她的皮肤能够在人奶的滋养之下始终保持细腻的光泽度,像年轻姑娘一样没有皱纹,充满弹性。

但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证据支撑,人们反而在清朝时期的一本史书当中看到了记录慈禧太后美容秘诀的另一个方式。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着这样的一条记录:寿药房传出皇太后用祛风润面药方:绿豆粉六分,山奈四分,白附子四分,白姜蚕四分,冰片二分,麝香一分,共研极细面,再过重箩,兑胰照四两搅匀。

这里所说的皇太后就是慈禧太后,她在美容的物品当中用到的是绿豆粉,山奈,白附子,白姜蚕,冰片和麝香。

这些东西都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中药材,它们往往也具有美容养颜的功能。太医院的医生将这些物品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调和,使之呈现出最佳的结构,能够产生最佳的效果。

他们会首先在宫女的身上进行试验,在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之后,他们也能看到宫女的容貌状态有了非常明显的好转。这就说明,这一味方子可以用在慈禧太后的身上了。

慈禧太后果然也因为这味药方而变得越发年轻,总是能够在公众场合展现出一副雍容华贵的姿态。

通过后天手段来维持美貌,这是历朝历代的女子的共识。不管是汉朝还是后来的清朝,人们都会有相同的举动。

其他方式,点缀容貌

在其他朝代,女性的美容方式同样也可圈可点。

唐朝时期,女性更加关注彩妆的作用,而忽略了对皮肤保养的重视。有人说,唐朝女性的一张脸就好像是调色盘,各种颜色都能够在上面绽放;唐朝女性好像格外追求颜色上的碰撞。

她们在化妆之前,往往会用特制的小工具把自己的眉毛全部剃掉。最后在妆容中呈现出来的眉型,是她们自己用眉笔画出来的。

而且眉毛的形状与她们天生的眉毛形状是完全不同的,其长度较短,颜色较深,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有些滑稽,但是在当时却颇受追捧。

她们也会喜欢用白色的粉末把自己的脸收拾成过分白皙的状态,白到失去了血色,所以有时候看起来会有些恐怖。而她们的嘴巴往往又会在口脂的作用之下缩小,这也就是为了追求樱桃小嘴的目的。

在宋朝时期,社会审美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女性更加追求朴素淡雅的妆容,这与整体的社会氛围也是相当符合的。

她们也发明出了一种新的保养皮肤的方式,那就是通过蜂蜜与云母粉的混合,使自己的肌肤能够吸收充足的营养,保持更好的状态。

迄今为止,现代女性使用的部分护肤品都能够从古代的美容方式当中获取灵感。万变不离其宗,或许就是这样。

结语:

从用米到用奶,中国女性的美容历程有着渊源的历史,也有着复杂的演变过程。

女性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容貌,但是古今女性的重视原因却是不同的。

以前的女性为了取悦男性而美容,但现在的女性却为了取悦自己而美容。


参考资料:

《齐民要术》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探析   汉朝   宫女   米粉   粉末   容貌   大米   红色   皮肤   方式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