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真相:曹操不敢称帝的真正原因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这是曹操面对众多文武大臣劝其称帝时表露的心迹,难道这真的是曹操真的只想学周文王忠心辅佐汉献帝,当一个忠臣吗?

当时的形势,对外,代表朝廷,是当时最强大的最正确的政治、军事集团,没有谁能单独对他构成挑战。对内,皇帝的诏书由他口授,国家政策由他制定,对外用兵由他统领,百官任命由他授意,对于拥有这样的绝对权力,他想取汉室而代之易如反撑,不光是他的文武大臣是这样认为的,连他的政治军事对手也认为他称帝是早晚的事,但终其一生,他却始终没有迈出登上九五之尊的那一步,至死都是汉朝丞相的身份。

有些不熟悉历史的人,一说到三国,还都以为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实际上他仍然是汉朝时期的(他去世的时候汉朝还没有灭亡)。只是三国的形成,他是主要的推手,因为他南下征讨孙权、刘备想一统中国时,因为轻敌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会,所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

回归正题,曹操在达到权力巅峰的时候,他为何始终没有称帝呢?

一、曹操雄才大略,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诗词歌赋也是文采斐然,“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里的一门父子三词客就是指的曹操父子(其子:曹丕、曹植),人称“三曹”,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了曹操是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

对酒当歌

当时虽然汉室衰微,天下大乱,但纲常伦理、忠孝礼仪尚在,还没有到礼崩乐坏的地步,而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外征战,是代表朝廷出征,师出有名。还利用朝廷名义招揽各地人才为己所用,这些人都相信只有曹操有能力恢复汉室而愿意追随、辅佐他,如果他贸然称帝,那他自己建立起来的形象将轰然倒坍,追随他的人也会反对他,而且还会让其沦为篡国的罪人,难逃今生后世的唾弃与责骂。

所以他才一再表明自己“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他是学周文王是忠心辅政的“贤能将相”。可见他受儒家正统文化影响之深,以他的谋略,是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的,这是一代枭雄背负不起的。这是其一

二、“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虽然曹操已拥有了对汉室的绝对控制权,公元200年,曹操统一了北方,占据了八州的地盘,形成了独占中原的格局,但南方的孙权、刘备等并非等闲之辈,曹操如果贸然称帝,必将成为众矢之的。

周瑜曾骂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如果他真么做了,那不正好坐实了了吗?让孙权、刘备等人有了一个讨伐乱臣贼子的正当理由,到时天下大势,必将朝着不利曹操的方向发展。这样一来,那他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绝对优势将不复存在。到时不管你怎么兵精将广,一旦失去道义,以乱臣贼子的身份与天下为敌,将陷入内外被动局面,那胜算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极其不利的局面,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曹操断然不会为一时虚荣断送自己苦心经营的大好局面的。

三、务实而不务虚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被孙权部将杀害后,吴、蜀关系破裂,孙权担心刘备报复,就上书曹操,希望曹操早登帝位,自己愿意纳土归降,希望曹操派兵剿灭刘备,扫平两川。曹操看后大笑说∶“孙权这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呢!”

从中可以看出曹操讲求实际,不为虚名所动的定力,实权与虚名孰重孰轻他再清楚不过。当时的他除了皇帝的名号外,比汉献帝有实权多了,献帝只是他手中的一个傀儡而已,称帝不过是多得了个名号,此时这个名号不仅不能为他锦上添花,反而会成为颠覆他的致命毒药,聪明如曹操者怎会轻易入坑呢?

但他虽然不称帝,但却他的后世之孙把称帝的路铺平了,曹操死后,其子曹丕承袭魏王爵位,曹丕时所面对的局势已大不相同了,两大强敌,因孙权袭取荆州时杀害关羽,使得孙、刘联盟瓦解,孙刘两家均已元气大伤,对曹魏政权威胁暂时解除了。在内部,经过曹操的一系列整顿,原先的一些“拥汉派”逐渐被清除,剩下的都是“拥曹派”了。此时,一切阻碍篡汉的障碍都已不复存在。

虽然曹操在世时没有称帝,但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庙号为太祖,谥号武皇帝,史称魏武帝,这个强加的皇帝称号,估计曹操就没法再推辞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儒家   乱臣贼子   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室   实权   汉朝   朝廷   父子   皇帝   真相   局面   原因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