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杨大娘-一名八路军副班长的养伤回忆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个真实故事。

1938年,八路军129师386旅16团4连有一名叫胡良的副班长,因为在一次与日军遭遇战时,身负重伤。而当时部队受条件所限,无法抬着伤员行军作战,所以他就被送到了老百姓家中养伤。

当时的胡良,年仅16岁。负责照顾他伤势的,是榆次乡间一位姓杨的老大娘与她儿媳及刚满14岁的女儿。

这两名勇敢善良的农村妇女和一位纯真的农家小女儿,自己省吃俭用、还冒着生命危险,连续两个多月精心照料着这位八路军负伤战士,终于让胡良的伤势得以恢复痊愈,重返部队。

而胡良返回部队后,他总是忘不了在杨老大娘家养伤的日子,更忘不了大娘一家人宁愿吃着野菜,却省下口粮顿顿给自己吃好的那份情义。他觉得,杨老大娘就像是自己的母亲一样,所以一直在记挂杨老大娘一家。

然而,因为战争岁月、部队转战不停、民众颠沛流离,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胡良,自从归队之后,再也没见过杨老大娘。

一直到数十年以后,胡良仍然还时常想起在养伤的那段经历。于是,写了一篇战争回忆短文《难忘的杨老大娘》,曾发表在公开出版在战争回忆文集上。

这故事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就根据这位抗日战士的回忆,来缅怀一下那段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故事里的那些情节,却是时时刻刻都在真实发生着的。“胜利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依靠群众是我们的胜利法宝!”这几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遭遇战。

4连与日军的这次遭遇战,打了一天一夜。

遭遇战怎么打?

因为八路军缺枪少弹,实力对比总是敌强我弱。所以,每当部队与敌猝发遭遇时,白天就要依托有利地形坚守,顶住敌人进攻,挫掉敌军锐气。

只要白天守得住,到了夜里就能有机会突围,这是屡屡得手的有效战术。

而夜间突围时机,一般都会选择凌晨或拂晓时段。

因为敌军在上半夜一定会严加防备,而只要上半夜无事,凌晨二点一过,敌人就会产生“一夜无事”的误判,从而放松警惕。而这段时间,往往也是人睡得正熟时候,正是最佳的偷袭与突围时机。

战斗实则是一门科学,而这也正是战斗规律!

突围时,能静悄悄摸出去最好。而一旦被敌军发现,那就绝不能犹豫,一定要坚决强攻,用贴身近战、用白刃战,让敌军优势火力不能发挥,坚决地打出去。

八路军武器不如日军,但战斗意志决不会逊色于日寇。

副班长胡良,就是在拂晓突围时与鬼子发生了白刃战,拼刺刀时受了伤。胡良伤的很重,失血过多而昏倒于地,不省人事。但是,战友们把从战场他抢救了下来。

激战之中不抛弃、不放弃伤员,这就是一支强军的作风。这也说明了,八路军除了装备简陋与武器差,而在战斗作风方面却显然就是强军的范。

但是战斗结束后,部队要转移,没有条件给伤员及时医治,也无法带着伤员们行军打仗。所以那时候的伤员,都得找可靠的老百家安置,部队留下些必须药品,让伤员就地养伤。等伤势好转恢复,再返回部队。

于是,拼刺刀负伤的胡良就被送到了地方上,在地方组织帮助下,被秘密地安排在一位姓杨的老大娘家里。

当时,八路军前出山西还不足一年,我军地方力量较薄弱,还没有广泛建立起根据地人民政权。

然而,日伪汉奸却很猖獗,成天狐假虎威,扯着鬼子的大旗恐吓群众说:“皇军”还要来扫荡的,谁要隐藏八路军,就是“通敌”,全家犯‘剿’……等等。

汉奸们铁了心的认贼作父,把鬼子当主子,每当打了一仗后,就像条土狗似的在周边窜来窜去,帮着鬼子搜巡着八路军的伤员。

由此,老百姓收养八路军伤员,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然而八路军是打鬼子的,群众有朴素的善恶观,分得清好与坏。所以,为了保护八路军伤员,群众们不怕危险,是敢于豁出去的!

杨大娘。

杨老大娘实际也是八路军的军属,她家里有四口人。儿子早在1937年就参加了八路军,儿媳妇是一个忠厚勤劳的农村妇女,大娘的小女儿秀兰刚满14岁,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

杨大娘不顾危险,毅然接下了八路军伤员胡良。

而为了保证胡良的安全,杨老大娘当夜就带着儿媳妇和她的小女儿秀兰,三人把胡良背到了离村庄六里路外,一处山坡上的一个山洞里。

山洞的位置极为隐秘、四周古木参天、洞外野草丛生,人迹罕至。战争年代的老百姓群众们,为了躲避战火,对哪儿能藏身,不会被人发现,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

到了后,杨大娘她们三人先忙里忙外动着手,把山洞里打扫收拾好了,又在洞口做了挡野兽的柴门,并给胡良打好了床铺,摆放了必需用品,让他在这洞里面安心养伤。

从此,胡良便在山洞里安顿了下来。

而杨大娘每天都要做好了吃食,然后乔装着上山打柴,带着吃食到山洞里来照料胡良,为他清洗伤口,换药,端水喂食,无微不至。

在杨大娘的照料下,初来时还无法动弹的胡良,短短几天后,就恢复了精神。

但是,胡良很快就觉得不对了,他回过神来,觉得杨大娘怎么天天给自己送来的吃食,实在是太好了,不是炒面就是苞谷粥,有时还端来又细又长的手擀面条。

同为农家子弟的胡良当然清楚,山西老百姓平常吃的是什么,知道面条苞谷粥这些东西的珍贵,这怎么能天天吃,又岂能吃得起?

当时胡良在心里想:鬼子在极力搜刮乡村,动不动就对一些村庄实施烧光、杀光、抢光的残暴行径。老百姓的生活是极端贫苦的,平时大家有点儿粮食都藏了起来,谁也不舍得这样吃,也不敢这么吃啊。

可是杨大娘怎么每天都送来这么好的吃食,这样吃下去,怎么能成?

所以,每当吃饭的时候,胡良总忍不住要问杨大娘:“大娘,鬼子糟蹋得这么厉害,这粮食是哪里来的啊?”

老大娘一听,每次总是很干脆的回答说:“孩子,吃吧!问这些干啥,自己种的。”

开始时,年轻的胡良还信以为真,以为大娘家真是偷偷藏下了很多粮食,于是就放心的吃开了。

毎顿大碗面条加苞谷饼,吃食好,身体恢复就快,胡良的身体状况日渐好转了。

但是,到了胡良养伤的第七天时候,他终于发现了,为什么自己能天天吃着满满一大碗面条的秘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是这样的。

进山养伤的第七天,杨大娘带和她小女儿秀兰,俩人假装着出去砍柴,又照例上山送饭来了。

而这一次,送来的又是两块苞谷饼和满满一大碗面条。

而老大娘刚进洞门时,不知怎的,忽然腿一滑就摔倒了,险些把饭食也倒在了地上。

胡良吃了一惊,以为发生了什么情况,便急促地问道:“大娘,出了什么事?”

“没啥,没啥,刚走得太快,绊了一下。”杨大娘不动声色地对胡良说道。

然后,胡良却觉得不是那样简单,他总觉得哪儿不对,心里想着,难道山下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带着一肚子疑惑,胡良的这一顿饭没有好好吃,心里老猜疑着,只吃了半碗面条吃就觉得饱了,苞谷饼也吃不下了。

而往日里,胡良都是稀里哗啦地一下,就把一大碗面条吃了个底朝天的。

杨大娘见胡良的饭量突然减少了,顿时脸上就流露出不安的神情,她一脸慈爱关切地问胡良:“孩子啊,怎么没吃光?面条味道不好吗?还是身体哪儿不舒服了?”

胡良一听,连忙笑着对大娘说:“没啥,大娘,我真的吃饱了。”

杨大娘可不依,她很生气的对胡良说:既然没什么地方不舒服,那只吃这么一点哪行?多吃、吃好,才能恢复得好。

于是,大娘硬要胡良把这些东西都吃光,可是胡良不知怎么的,却真的吃不下去了。

见胡良实在不吃,杨大娘也没法了,她似乎叹了口气,就和秀兰把剩下的包谷饼和半碗面条端着走出了洞门。

胡良今天也不知怎么地,总觉着有什么事不对劲。于是,他虽然身上还没什么力气,但却挣扎着挪到到洞门口,想再看看大娘与秀兰。

就在刚接近门口时,忽然听听见大娘在门外压低了声音,悄悄地对秀兰说:“秀兰,这些天你没吃过什么像样的,来,把这些都吃了吧!”

秀兰说:“不不!妈,你吃吧,你两天都没吃饭了,看刚才路都走不稳了,都摔跤了··…··”秀兰毕竟还是个小姑娘,她还不怎么懂,说话声音比较大,但这话只刚说一半,便被大娘“嘘!”地一声截住了。

但胡良还是听清楚了,杨大娘在说:”这孩子,小点儿声,别让里面这孩子听见了!这些孩子苦啊,这么小就在和鬼子拼命,咱就是拼着自己不吃,也不能饿着了他们那!”

听到这里,胡良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明明百姓们日子都极为贫苦,可自己却天天能吃到白面条和苞谷饼、苞米粥,这哪是杨大娘家藏了多少粮食,实际却是大娘家自己不吃了,把口粮全省了下来供自己吃啊!

胡良心一酸,空然悔恨地狠揍了自己一拳,他想着自己,为什么每顿就不能少吃点呢?竟让老大娘、秀兰她们每天饿着肚子,还冒着生命危险为自己送饭,一直饿得都快跌倒了,还要使劲瞒着不让自己知道。即使是自己的亲生母亲,那也不过如此,还能如何呢?

几天来,自己为之疑惑不解的这个秘密,终于解开了。但是,却让胡良忍不住当场泪流满面,他就拼命压着声音,无声地哭了,他的眼泪就象泉水一样涌了出来。

但胡良不敢哭出声音,而等到他确定了杨大娘和秀兰远去后,就扑在床上,随着便抽泣着大声哭了起来!

哭过之后,胡良又想道,绝不能这样下去了,得让大娘和秀兰一起吃。

从此以后,每顿吃饭时,胡良总是吃一半,另一半要分给大娘和小秀兰,要她们一块吃。

开始时,杨大娘却怎么也不愿意,他生气地板着脸,对胡良说道:“孩子!你是病人,一定要多吃点,可比不得我们这些没伤没病的人呀!”

但是胡良坚决不同意,不管大娘怎么说,反正她们不吃,胡良也就不吃。这样,才逼得大娘和秀兰和胡良一块吃饭了。

清洗伤口。

那时,医疗条件相当困难,部队安置伤员时只留下了一点点药,用完了后,就再也没有了,也根本找不到药品了。

胡良的身体底子好,在杨大娘的悉心看护下,在日愈好转。然而刺刀伤口却要每天清洗的。

而清洗伤口也受条件所限,也只能用烧开之后的温水洗。

胡良住在离村六里多路的山洞里,能有点热水洗洗伤口,就是最好的良药了。每天,杨大娘和秀兰总要提着水,来给胡良洗两次伤口。

杨大娘帮胡良脱去衣服,秀兰就用棉花蘸着热水,在伤口上轻轻地擦洗着。

而每次杨大娘看到胡良的伤口时,都要含着眼泪大骂鬼子一顿:“这帮贼强盗,挨炮的东洋鬼,看把咱们的孩子打成个什么样子了。”

八路军是人民子弟兵,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所以老百姓眼中,八路军战士就是自己家的孩子,这是实实在在的军民感情。

而杨大娘对胡良的关爱,完完全全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的。

伤口处时不时的会有血脓,有了就得挤掉再洗净,否则伤口就好不了。

有一次,秀兰给胡良挤伤口里的血脓,胡良只是身子一动,实际还没感到痛,而杨大娘却像被针扎了一下,立即严厉地训斥起秀兰来了,说秀兰不懂事,下手没轻重。

一边说着话,她一边又一把将秀兰给拉开了,自己动手给胡良挤脓,嘴里一边唠叨着:“这是伤口,是长身上的肉!不是洗锅摔抹布,怎么能没轻没重。”

秀兰委屈地站在一旁不吭声。胡良赶紧说道:“大娘!你真冤枉了秀兰,她手放的多轻呀,我一点也觉不着疼啊。”

老大娘“哼”了一声,她看着胡良时,却一脸心庝慈爱模样,她说道:“你这孩子,看你是忍着疼,憋得闷汗都湿了被子,你还在硬装哩!”

伤愈。

在杨大娘的细心关怀照料下,胡良的伤势情况一日日的好转了,渐渐地,他能在被扶着的情况下慢慢走路了。

而住在山洞里,虽然安全,但是一不方便,二是真不利于伤势恢复。

过了一段时间,鬼子伪军下乡的次数减少了,情况慢慢稳定后,杨大娘觉得,可以让胡良搬到家里去住了。

又是一个夜里,大娘带着媳妇和秀兰,三人轮流背着、扶着,把胡良带回了家中。

然而,村上人多眼杂,安全始终是大问题。于是,白天胡良就躲在屋里套间中不出门,晚上就在院子里扶着拐棍练走路,但没有拐棍走路时,仍要人扶着。

大娘的家里虽然简陋,但是与潮湿阴冷的山洞比,那环境好了何止十倍,胡良的伤势,恢复的更快了。

而胡良住在家里的日子,大娘毎天出门说是上山砍柴,实际却是在放哨,她时时刻刻都在提防着鬼子和汉奸。

过了一个来月,胡良的伤终于痊愈了。

那天夜里,当胡良扔掉拐棍,也没人搀扶,完全靠自己,挥动胳膊、四平八稳地迈开大步走路时,可把杨大娘高兴坏了。

她一看,这位八路军小战士完全成了一个健康的人,能自已走路了,高兴得就象遇到大喜事一样,立即叫来秀兰,让她马上去煮四个鸡蛋,说是要给胡良补一补。

那时代,岁月无比艰难,一顿吃四个鸡蛋是十分奢侈的事,胡良哪能同意?于是,胡良连忙摆手,让秀兰千万别去。

大娘却拉住胡良,眉开眼笑的说,山西就有这样的风俗:病人好了是一件大喜事,就应该立即给病人吃一顿好的。

告别。

胡良在杨大娘家住了两个多月,伤已经痊愈了,再过几天,他马上就要去找部队去了。

于是,到了这天晚上,胡良把即将要归队的事告诉了大娘和秀兰。

大娘点了点头,脸上写满了不舍之情,眼眶闪着泪花,她转过了脸,叫秀兰去拿来了一个小包裹,打开开一看,里面是一双崭新布鞋,和一对布袜子。大娘把鞋袜包往胡良手里一递,说道:“孩子啊!拿着吧,到路上穿。你这一走,不知啥时候才能见面呢?”

杨大娘是个心胸开阔的人,她知道八路军战士伤好了,就一定要回部队的,就算有千万个不舍,也是留不住的。所以,她早就一针一线的,替胡良做好了一双新布鞋与布袜。

胡良拿上了鞋袜,杨大娘又从身上掏出一个裹了十几层的小布包,也塞到了胡良手里,说道:“孩子,这是两块银元,你拿着,找到部队不知要多久,路上作盘缠费。”

这里须讲一下,1938年的两块银元对一个农民人家意味着什么。

笔者小时候曾听老辈们说过,上世纪三十年代,给地主家打长工,干一年活,吃住除过,报酬就是两块银元。这是相当于贫农们一年苦活的净收入。

这一份沉重的情义,叫胡良怎么敢收下去呢。

他想起杨大娘这两月多的照料,不禁又是心一酸,眼只觉得一阵热,泪满盈眶了,他对杨大娘说道:“大娘,这怎么行呢?我连累你们两个多月了,一点恩情还没报呢,你又……”说着,说着,胡良看着杨大娘满是舍不得自己离去神情,他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这时候,杨大娘却硬把小包裹强塞到了胡良手里,她爽快地笑了起来,对胡良说道“看你这孩子,大娘还要你报啥恩呢?八路军就是咱们穷人的子弟兵,你回部队后,打仗勇敢,多杀鬼子,就是为咱穷人报仇啦!”

大娘说到这里时,只听到远处山脚下,又响起了一片狗声乱叫,凭着经验,大家都知道,这是日伪汉奸又要来村里耍威风了。

于是,杨大娘立即催促,不能再耽搁了,赶紧动身走。胡良只得和杨大娘、小秀兰洒泪告别,踏上了归队的路途。

胡良和杨大娘、小秀兰一家的故事,就此结束了。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与老百姓关系的一个缩影。谁在打鬼子,谁真正把老百姓当成父母与亲人,百姓们都是瞧在眼里的。所以,他们把八路军负伤的战士,当成了自家孩子,他们宁愿冒着危险,宁可自己吃不饱,也会尽心尽力的像照看自家孩子一样的照料着八路军伤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大娘   苞谷   老大娘   伤员   面条   鬼子   老百姓   部队   伤口   难忘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