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阿婆捡到非洲男孩,为孩子落户四处奔走,如今他们怎么样了?

2000年某个清晨,家在上海的朱阿婆去市场买菜。她路过一处草丛时,忽然听到草丛深处有微弱的呜咽声。她壮着胆子扒开草丛,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男婴。朱阿婆二话没说,就将孩子捡回了家,取名朱军龙。

如今,23年过去了,那个被朱阿婆捡回家的男孩怎么样了?

捡到弃婴,结下一段善缘

2000年8月8日,上海阿婆朱水宝像往常一样出门逛菜市场。当她经过沪南路的时候,意外听见道路旁边的草丛中有声响。阿婆有些好奇,她扒开草丛,居然看见一个婴儿!从肤色来看,这个婴儿的父母很有可能是非洲人。

阿婆赶忙蹲下身子,翻找孩子的身份证明。

在孩子的襁褓中,阿婆发现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孩子生于7天前的8月1日”。这句话记录了孩子的生日,也说明了孩子是当天被遗弃的。不过阿婆将孩子抱起的时候,孩子的呼吸已经很微弱了。

当时正值夏季,天气炎热,孩子全身长满了痱子,肤色黝黑。阿婆等了两个多小时,也没发现他的亲人。眼见孩子不停呜咽,进气多出气少,朱阿婆怀揣着一颗善心,带着孩子回家,给他喂了些水和奶粉。

经过阿婆没日没夜的看护,孩子的生命体征终于恢复正常了。可是,孩子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身上还是“脏兮兮”的。阿婆担心这个可怜的孩子有什么疾病,就抱着他去看大夫。

朱阿婆见到大夫,将内心的疑问说了出来,她询问大夫孩子的肤色为什么是黑色的?大夫给朱阿婆解答了疑惑。

原来,这个孩子是个黑人,皮肤才会那么黑,并不是有什么疾病。

虽然这是个黑人宝宝,但是几天相处下来,朱阿婆已经和这个孩子有了感情。

朱阿婆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都已成年,并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想到小儿子夫妇多年来还没有孩子,朱阿婆希望他们把男孩认作儿子。

小儿子夫妇犹豫了片刻,看着母亲期待的眼神,就答应了下来。于是,朱阿婆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男孩的奶奶。

说来也怪,这对夫妻认下男孩后,小儿子的媳妇就怀孕了。不久,他们自己的孩子也降生了,同样是个男孩。

户口难办,孩子上学困难重重

朱阿婆对这两个孙子一视同仁,还给他们分别起了名字军龙、军虎,寓意两人情如兄弟。

收养一个孩子,在任何时候都不简单。朱阿婆的家庭本就不富裕,家里忽然多了一个人,吃饭都成问题。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抛弃朱军龙的打算。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朱阿婆所面临的困难也在逐年增加。

因为朱军龙没有我国国籍,也没法上户口,未来想受教育就变得很困难。眼看着孩子到了该上学的年纪,阿婆急得只能到处寻求办法。

一些媒体在了解到朱阿婆的困境后,将阿婆的故事报道了出来。在媒体的加持下,这个被捡来的孩子,令无数人动容。

很快,上海市有关单位决定对朱军龙特事特办。就这样,六岁的朱军龙终于能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正常地接受教育。

刚上学时,朱军龙不爱学习还不听话,是学校有名的问题学生,这可愁坏了朱阿婆。

有时候老师正在讲课,朱军龙会趁着老师不注意,偷偷溜出教室。为了成功逃课,他会躲在操场围墙的夹缝里,楼梯转角的隐蔽处。还有的时候,他会爬到树上去。老师们只能凭感觉,在学校每一个犄角旮旯地寻找他的踪迹。

每次出现这种情况,老师都会喊朱阿婆来协助处理。朱阿婆太了解自己的孙子了,一接到老师的电话,就知道孙子又闯祸了。

不过,在学校老师和朱阿婆的共同努力下,朱军龙终于明白了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他从一个散漫、无集体意识的孩子,成为了一个有荣誉感的学生。

因为朱军龙从小就特别好动,个子和食量都比一般孩子大,跑起来非常快,他经常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为班级增光添彩。久而久之,老师和同学们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还获得了“阳光少年”的称号。

还有一次,朱军龙参加了一场才艺比赛。他外国人的长相,配上地道的方言,为他的表演加分不少。最后,因为表现出色,他拿到了主办方颁发的荣誉证书。

朱军龙的这些变化,让朱阿婆开心不已。

儿女动用卖房钱,阿婆无家可回

朱军龙在阿婆的照顾下慢慢长大,他发现了自己的特别之处:肤色跟其他同学的肤色都不同。他曾苦恼过,但他从不追问奶奶。在他眼里,朱阿婆就是自己的亲奶奶。

2014年5月14日,在朱阿婆的不懈努力下,上海市有关部门帮助朱阿婆与朱军龙建立了收养关系。朱军龙得以落户上海,成为了一名中国人。

后来,有关部门为朱军龙申请了关怀政策,朱军龙的补贴从每季度1桶油,上升为3桶油,而且上学的费用也得到了减免。

进入青春期的朱军龙,与朱阿婆产生了代沟。很多时候,他不愿意和奶奶说话。因为他每次出门的时候,奶奶总会说:过马路注意车辆,不要和同学吵架,要好好学习等等,朱军龙听到奶奶的话就很烦。

当然,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那时的朱阿婆已经是接近70岁的人了,和00后的孩子确实无法沟通。令人欣慰的是,朱军龙的内心一直在成长,他慢慢理解了奶奶的苦口婆心。

2018年6月,朱军龙参加了高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成功被上海建桥学院录取了。他不得不离开奶奶,过上了住校生活。每逢周末,他都会赶回家看望爷爷奶奶。

孩子考上大学,本该是开心的一件事,但朱阿婆却有苦难言,怎么都开心不起来。

原来,作为上海最早的一批住户,朱阿婆幸运地赶上了动迁改造工程。按照政策规定,朱阿婆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能够分到6套房子。

朱阿婆不是爱财的人,她希望子女们都能过上好日子。于是,等到房子竣工的消息传来,她就给房子定好了归属:自己1套,大儿子2套,小儿子2套,朱军龙1套。这个分配方案,子女们都同意。

2016年,朱阿婆发现自己的房子严重漏水,她打算把房子卖掉,重新购买一套离孙子不远的房子。当时,朱阿婆的房子卖了250万。这笔钱她自己拿着也不放心,就先存到了女儿的账户上,而她和老伴儿就一起住到了朱军龙的一居室里。

本以为只是暂住,可谁知儿子、女儿合伙挪用了她的钱,250万只剩50万了。朱阿婆就是想买房,钱也不够。这个时候,朱军龙贴心地让爷爷奶奶安心住在自己家。

财产纷争,捡来的孩子更孝顺

面对朱阿婆讨要房款的行为,儿子和女儿没能给她一个满意的答复,这笔钱一直没有办法追回。万般无奈下,朱阿婆只能选择家丑外扬,求助媒体。

采访中,朱阿婆的儿女态度强硬。她的大儿子甚至说,他现在挪用的几百万,只不过是提前透支遗产而已,母亲去世后不继承就行了。

这样的话,任何人听起来都很愤怒。但这毕竟是家事,朱阿婆也没有办法将自己的儿子送进监狱。

就这样,留给孙子的房子,成了朱阿婆唯一的栖身之所。孙子为了让爷爷奶奶住得舒服,他将卧室留给两位老人,自己则睡在阳台上。

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个捡来的孩子,有着与亲生孩子不同的看法。

在他看来,这套房子本就是奶奶送给他的,奶奶住在这里理所当然。

当记者问他对未来有什么安排时,朱军龙说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他不想提前规划人生,他只想活在当下,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爷爷奶奶。他目前还在上学,唯有工作后,才能报答奶奶了。

大学毕业后,朱军龙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找到了一份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他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朱阿婆的照顾,只要有空他就会帮助朱阿婆洗衣服、做饭,带着朱阿婆逛公园、散步。

为了给奶奶解闷,他会带着朱阿婆体验新鲜事物,还教会了朱阿婆用手机上网冲浪。可以说,黑人孙子成为了阿婆晚年的依靠。

几十年前,朱阿婆的一个善举,让她在晚年收获了黑人孙子的孝顺。而朱军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朱阿婆的救命之恩和多年来的养育之恩。

百善孝为先!长大成人的朱军龙捧着一颗善心,传承朱家的优良家风。

对朱阿婆来说,她是不幸的,亲生儿女私自挪动卖房钱,让她无家可回。但朱阿婆也是幸运的,虽然朱军龙与她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胜似亲人。

@艾弥儿​ 说

我忽然想说说感恩这个话题。不管是哪一种人际关系,包括朋友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懂得感恩都是特别好的一种状态。它会让关系进入良性循环,越来越好,也会让身在其中的人感觉到一种幸福感。

那怎么才能产生这种感恩心理呢?就是不把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像这篇文章中的孙子,因为他是被捡到然后被抚养长大的,他不会觉得奶奶为自己做的一切,包括给自己的房子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他对奶奶有感恩的心理,要回报奶奶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而反观奶奶的亲生儿女,他们觉得既然你是我妈妈,那么你抚养我长大就是应该的,你分到的房子也应该是留给我的,一旦有了这种理所当然,应得的心态就不会有感恩心理。

其实在亲子关系里这种情况并不是特别明显,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感恩于父母的付出,因为父母的付出太巨大了,让你没有办法忽视和忽略。加上中国有这种孝道的文化,所以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很感恩也很孝顺父母的。

但是在其他的关系中,比如说夫妻关系或者朋友关系,你就会发现那种视对方的付出为理所当然的,关系就很难处下去。他们就总觉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是应该的,好的还不够,于是那种贪欲就是没有止境的。时间久了,再慷慨仁慈的对方也很难负担得起这种付出。

但是不管是在夫妻关系还是朋友关系中,有另外一种人,他们从来不自视甚高,从来不会拿一个固有的角色去绑架对方。比如不觉得朋友就应该为自己两肋插刀,在男女关系中,也从来不觉得因为自己是女人,男人赚钱就应该给自己花,或者因为自己是男人,老婆就应该洗衣做饭,料理家务看孩子。反而有一种“你不做是本分,做了是情分”这样的一种心态,有一种“你敬我一尺,我要还你一丈”的这种回报的行为。这样的关系就会越处越好。

很多年前,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两个人的关系啊,它不是恒久不变的,它就像两个人坐在那儿生一堆篝火,如果你添一根柴,我添一根柴,这个火焰就会越烧越旺,火就不会熄灭。但是如果只有一个人在添柴,另一个人觉得我可以什么都不做,就享受篝火带来的温暖,慢慢的添柴那个人就没有了持续的动力去做这件事儿。如果一个人添柴,另外那个人反而往里泼一盆冷水,这个火就会很快的熄灭。

我觉得他这个比喻特别好,如果我们时时都能记住自己是关系里的那个有影响力的人,关系是会起伏变化的,我们是有义务去给这个篝火添柴的,那么这种关系真的会进入良性循环。遗憾的是,人类向往被爱,却又不愿爱人,供求关系不合比例,失望受伤者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阿婆   上海   孩子   孙子   都会   非洲   小儿子   草丛   肤色   黑人   理所当然   奶奶   儿子   房子   男孩   老师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