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肖晓琳:退休5个月后离世,年仅55岁,26字遗言令人泪目

自称“芳心纵火犯”的撒贝宁有个恩师,名叫肖晓琳。

只是可惜的是,这个一手带出撒贝宁这样优秀的主持人的人,在退休后没几个月就去世了。

临终之前,她依旧不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为大家留下了一句值得深省的遗言。

这句遗言听起来很朴实,但是结合她的经历,总能让人忍不住看着那句话流下眼泪。

肖晓琳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她从小就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肖晓琳也不例外。

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就希望她以后能够做一位老师,她本人也很期待自己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样子。

但没想到的是,最终她的人生被播音主持截胡。

虽说从小成绩就很好,但是上了中学之后,肖晓琳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想到父母的期待,一直以来周围人的夸赞,她只好咬牙坚持。

那时候她每天最喜欢的时间就是吃完晚饭,学校的广播响起的那一刻。

有的同学是为了听音乐,有人是为了听优美的文章积累素材,而肖晓琳有些特别,她特别喜欢“挑刺儿”。

当时她后座的一位同学就是广播站的,每次那位同学去广播的日子,回来之后,肖晓琳总能给他提出一些意见,就连呼吸、停顿方面的小问题,她都能清楚地听出来。

一开始肖晓琳并没有意识到什么,这件事做起来也十分自然,一点儿没多想。

直到有一天,那位一直被她纠错的同学说:肖晓琳,你的耳朵这么尖,又懂得这么多关于声音的知识,你想不想进广播站啊?

这句话让肖晓琳第一次思考起了自己除了做老师以外的别的出路。

可是那时候做老师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也能够让父母的脸上有光,而报考播音主持则是很多人眼中的“不务正业”。

纠结之中,她决定先好好学习,等到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再说。

高考前夕的每次考试,肖晓琳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无数人开始半真心半假意地恭喜肖晓琳的父母:你们家又要有个文化人儿咯。

每次听到这句话,肖晓琳的心中都一阵颤动,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一边是既定的风光前程,一边是自己热爱且不知路在何方的播音主持。

到了填报志愿的那一天,看着老师发下的填报表格,别的同学都飞快地填完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只有肖晓琳迟迟不愿下笔。

最终,她有些心虚地挡着自己的手,写下了自己真实的梦想:北京广播学院。

很快她就被老师喊到了办公室,老师对她的行为有些不解,看着报名表上那六个荒唐的大字,老师问她:你想清楚了?

肖晓琳很坚定地表示,自己想清楚了。

填报志愿是件大事,心下有些可惜和忐忑的老师赶紧将她的父母喊了过来。

父母得知她的选择之后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讶,但是随后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勇敢地选择你喜爱的事情吧!

一句简单的话让肖晓琳一直紧绷的心掉了下来,她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自己的父母为自己骄傲。

暑假里,每次有父母的朋友来到家里,听到她的选择大多都秉持着“不理解、不看好”的态度,每到听到那些刺耳的话,肖晓琳便会拿起练习普通话的书开始大声朗诵,企图将那些声音隔绝在外。

到了北京广播学院之后,她每天早出晚归,不是在看书就是在练习口语。

最后到了临近毕业的时候成功将自己的成绩从刚进学校时的中等变为了第一名。

这样的好成绩自然吸引了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注意,但是想到自己的父母都远在家乡长沙,为了有时间照顾父母,她选择了回家发展。

在长沙广播站的她深受领导们的喜爱,常常有领导想要推荐她去北京,但是碍于父母,她每次都拒绝了。

后来父母得知了这件事,不忍心打扰女儿前途的他们劝女儿放宽心,去北京寻找事业的突破。

于是肖晓琳这才决定离开家乡,但是她害怕自己难以胜任在首都的工作,于是上岗之前特地跑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进修了一年。

学历、知识等都很优秀的她,进入央视的第一年就被指派去报道黄金节目《观察与思考》。

虽说是新人主持人,但是她干练的形象,冷静的态度在观众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甚至还得了个“铁面美人”的称号。

不过这“铁面美人”也有自己柔情的一面,当初一毕业她就和自己青梅竹马的丈夫结了婚,没多久就生下了儿子。

当时不少人调侃她,为了能够好好搞事业,特地加速了自己的人生大事。

确实,当初结婚之后,肖晓琳思考过要不要做一个家庭主妇,但是最终内心对播音主持的渴望打败了她这个不成熟的想法。

做《观察与思考》这个节目时,她对自己的要求不仅仅是个能将稿子读得字正腔圆的“机器”,而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她不顾艰辛,总是奔走在新闻的第一线,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走遍全国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穷困地区。

很多时候,奔走在田野中的她连一顿热乎乎的饱饭都是奢侈,常常几个馒头就是好几天的采访。

可身体上的苦怎么也比不过心理上的苦闷,看到了大量触目惊心的现实中的悲剧之后,她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所以可以看到,后期的节目中,她几乎再未展现过笑颜。

老百姓所经历的苦难,让她即便身处舒适的生活也无法笑出来,只觉得愧疚和感恩。

这个过程中,肖晓琳坚定了自己要为人民做些什么的决心,于是她再一次放下眼前安稳的生活,跑到了美国去进修。

一回来,她就创办了我国第一档法制节目《今日说法》。

为了能够让节目更有看点,她洞悉观众们的观看兴趣,最终决定在节目中加入张绍刚和北大法律系的学生撒贝宁。

不得不说,肖晓琳真的很会看人。

刚开始出现在节目中的撒贝宁被无数人嘲笑,长得又瘦又黑,一点儿形象都没有。

但是肖晓琳不在意,她看中的是撒贝宁的能力。

最终在几个人的努力之下,《今日说法》成为国内十分火爆的栏目,男女老少几乎都很爱看。

不知不觉中,她就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的百姓普及了法律知识。

可惜,为人民做了好事的她对待家庭却充满了愧疚。

在她忙于自己事业的那些年里,丈夫将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即便作为男人也渴望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但是为了维护妻子的事业,他还是选择了克制。

但好在,他的克制得到了肖晓琳全方位地理解。每到不忙的日子里,肖晓琳几乎就将所有的时间交给家庭。

然而那仅有的相处显然不够,有次肖晓琳出差回来已经很晚了,她小心翼翼地跑进儿子的房间,轻轻吻了吻儿子的额头。

谁知儿子一下子就醒了,紧紧抱着她说:妈妈,别走行吗?

听到这句话,肖晓琳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可是她第二天还是走了,因为节目需要她,人民法律意识的觉醒需要她。

后来《今日说法》进入轨道之后,她便退居幕后,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

2017年,她最挂心的儿子成家立业。

丈夫对她说:一辈子了,我们还没一起好好享受过生活,现在你的时间该交给我了吧?

55岁的肖晓琳幸福地笑着点了点头。

那之后,她常常和丈夫全世界到处旅游,可是她的身体却感到有些不对劲儿。

一天她对丈夫说:恐怕我这人就是个劳碌命,以前工作的时候身体好好的,现在天天休息了,反而感觉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的。

丈夫笑了笑回应:那你可要好好适应啊,我们还有好多地方没玩呢。

这本该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可惜最终肖晓琳没有适应过来。

一天在做饭的过程中,她感到自己的小腹一阵绞痛,丈夫见状赶紧将她送到了医院。

本以为就是个阑尾炎或是什么小毛病,谁知道医生来了一句“肠癌晚期”。

躺在病床上一脸痛苦的肖晓琳有些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随后缓缓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流下了一滴眼泪。

等到情绪稍稍平复之后,她问医生:还有得治吗?

满怀期待的她在医生的叹息声中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绝望。

当大洋彼岸的儿子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有些不知所措,多年来他常常会埋怨母亲不能给予他陪伴,但是如今却开始为自己的幼稚感到愧疚。

一家人商量之后,儿子决定带着肖晓琳前往美国治疗。

当飞机落下的那一刻,肖晓琳有一瞬间的恍惚,上一次她来美国还是因为求学,因为自己的事业,如今却是为了生死。

所有情绪在见到儿子那一面的时候彻底崩溃了,长久以来压抑在她心中的愧疚一瞬间爆发出来,她抱着儿子嚎啕大哭,一遍遍地说着对不起。

本以为自己退休之后会有很多的时间去弥补,如今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其实无论是家人还是她自己都很清楚,这个病治不好了,与其说来到美国是为了治病,倒不如说是为了最后一次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可是即便是这样的愿望也很难实现,她想给家人做饭,却常常心疼到拿不动锅铲;她想陪家人出去游玩,但是常常体力不支,甚至到后来她只能躺在床上,啥也干不了。

最终2017年6月,她带着浑身的病痛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生渴望为人民做些什么的她,即便是临终遗言都那么情真意切: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这段话是肖晓琳的儿媳告诉媒体的,而她的儿子则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母亲突然离开的悲伤里,久久无法自拔。

肖晓琳的这一生对梦想无愧,对观众无愧,唯独遗漏了那些在她身边一直给予她支持的家人。

她的一生让人敬佩、惋惜,但也让人深思:有些人用自己遗憾的人生去为大家谋福利,然而却有人时刻摆烂的同时还在抱怨这个世界的不美好。

这世界固然有不美好的地方,但是只要每个人都努力那么一点点,最终就会汇聚成社会巨大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遗言   广播站   美国   北京   愧疚   央视   家人   可惜   丈夫   儿子   父母   心中   事业   节目   老师   时间   肖晓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