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老兵宣讲团巡回宣讲报告会丨报告会侧记

铁道兵老战士,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徐佐林,宣传红色文化,宣讲中国故事一直在路上。

——编者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从保家卫国到救死扶伤,始终没有改变的是那份初心。”

“我是一个兵,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组织和部队培养了我,锻炼了我,就该我上。”

“虽然我穿的不再是军装,吃的不再是军粮,听的不再是军号,住的不再是营房,但我依然有着军人的本色和脊梁!”

······3月17日,宜宾市广电中心演播厅内热潮滚滚、掌声如潮,全国老兵宣讲团“传承红色基因·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巡回宣讲报告会在此拉开帷幕,入骨的军魂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来自贵州、福建、湖南、山东、浙江、四川等地的7名宣讲团成员中,有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贵州工匠龙福刚,有逆行奔赴的“救捞功臣”郭正伟,也有把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国故事讲遍大江南北的徐佐林;有在自媒体平台上“直播带货”以青年力量振兴乡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李洋,有从军十八载守卫海岛、转业14年扎根小岛建功立业的杨玉斌和脱贫攻坚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的蒋乙嘉,也有返乡创业,为科技兴农、产业富民在担当中奋进的蒋龙声。

穿上军装,他们是守边卫国、忠诚奉献的中国军人。脱下戎装,他们奔赴祖国各地,在不同领域不同战线敬业奉献、初心不改,用行动续写担当与奉献。

一个个“声”入人心的奋斗故事、一句句激昂慷慨的誓言......在报告会上,宣讲团成员们以“老兵”身份、从“老兵”视角、用“老兵”语言,颂扬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宣讲强军兴军伟大实践、讲述新时代退役军人的奋斗故事。他们的模范事迹,鼓舞了现场350余名聆听报告的干部和群众。大家纷纷表示,老兵的故事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要积极向先进看齐,向榜样学习,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徐佐林 宣讲题目《讲好中国故事永远在路上》)

退役不褪色

在“新战场”再显军人本色

“老兵”身份,蕴含着初心和使命,承载着担当与奉献。当他们奔赴“新战场”,依旧保持着军人本色,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军人风采。

从一头黑发到两鬓斑白,从军40载,徐佐林在爱国演讲的路上就走了三十年。退休十年,他依旧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为己任,奔波在理论宣讲的主战场。

坚持的背后,是一名退役老兵的责任与担当,他要把爱国强军的“种子”播撒到每一片他走过的土地。

他不仅自己讲,还成立演讲团、办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带动更多人投身其中,用理论之真、语言之美,将赤子之心传递到大江南北。

在宣讲的最后,徐佐林用一句话回答了他人对他坚守的疑问,他说:“听众的掌声给了我最大的鼓励,责任和使命驱使我不断地前行。”

(李洋 宣讲题目《不忘“兵只初” 当好“兵支书”》)

李洋是宣讲团最年轻的一位“老兵”,退役后的他,依旧秉承军魂、投身家乡,成为一名90后“兵支书”。

他拿出敢想敢干的冲劲,探索形成“互联网+合作社”“退役军人+特色产品”相结合的产业模式,让原来的经济“薄弱村”走上了振兴之路。

在他的带领下,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里,村里的路通了,路灯亮起来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老百姓的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了。

站在舞台上,他坚定地说:“虽然我已脱下军装,但老兵的荣光从未曾褪色,哪怕前面有再大的困难,只要我能站起来,就永远是冲锋姿态。”

(蒋龙声 宣讲题目《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

不忘军人初心

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看不见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场,一直活跃着退役军人的身影,蒋龙声就是其中之一。

退役后的十余年,蒋龙声在北京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又在事业巅峰时期,毅然选择反哺家乡,诠释了一名退役老兵永不褪色的奉献精神。

2016年,正逢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下定决心返回家乡创业,从事蛋鸡养殖与销售。

凭借军人永不言弃、越挫越勇的执行力,如今,公司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成功将当地120位农民工转化成了产业工人,上下游配套产业带动就业近4000人。

此后,他又把目光投向田间和餐桌,将原有的槽式发酵改进为罐式发酵,成功实现了把鸡粪做成有机肥,再施肥给玉米、水果等,做到种养循环的现代化立体农业,真正实现了一、三产业联动发展。

(蒋乙嘉 宣讲题目《立志高远入军营 反哺乡村践初心》)

同样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的,还有拱市联村党委书记蒋乙嘉。

2007年7月,在商海浮沉十年的他,带着自己全部积蓄回到了拱市联村。

回村之初,他顶着各种质疑,埋头苦干,凭着军人的坚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建设家乡的初心。

铺路、修渠、发展产业......渐渐地,村民们从不信任到理解、支持,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2300元,提高到2021年的23081元。

在宣讲接近尾声时,蒋乙嘉畅想着拱市联村的未来,“我将继续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地经营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郭正伟 宣讲题目《碧海蓝天间的守护》)

彰显使命担当

用奋斗擦亮忠诚底色

别人的“舞台”在脚下广袤的土地,而郭正伟的战场在碧海蓝天。

“从保家卫国到救死扶伤,始终没有改变的是那份初心。”郭正伟曾是一名部队飞行员,2001年转业赶上交通部在上海组建我国第一支海上救助飞行队。作为首批海上救助飞行员,他开创了我国海上救助飞行领域的多个“第一”,亲身经历了国家海上立体救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发展历程。

二十多年来,他执行了上千次的救助任务,飞行总时间超过6500多小时,累计成功救助海上遇险人员300多人。在2009年取得飞行教员和飞行检查员资质后,他又先后培养了36名副驾驶、20名机长、12名飞行教员,如今他们都成长为海上救援的中坚力量。

(龙福刚 宣讲题目《军心铸匠心、以匠心致初心》)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脱下心爱的军装,龙福刚转身穿上了供电局的工装,在多次抗冰抢险、抗洪抢险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退役军人的价值追求。

曾经,他饿了拿雪水就着干粮充饥;曾经,他困了裹着棉衣在山上草丛里睡觉;曾经,他冒险游过汹涌的河流、踩着泥浆、人抬肩扛运输材料;曾经,他带领团队用3天完成了平时需要15天完成的抢险工作量。

因为一个抢修事故,一名同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之后,龙福刚在内心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要让同事都能平安回家。

24年来,龙福刚始终坚守在一线,带领班员开展500余次高压输电线路带电检修,巡线里程超过5万公里,连续8400余天开展作业“零差错”“零事故”。

他还苦心钻研工作方法和技巧,并为贵州电网培养独当一面的输电专业人才453名,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46人、技术技能专家8人。还取得了22项国家专利,2个创新项目正在进行市场转化应用,6个项目进入了行业新技术推广目录。

有人曾问:“获得这么多的荣誉,你还在爬电杆吗?”他说:“我会一直爬下去,并且会永远站在一线守护好人民群众的万家灯火,时刻以党代表、退役军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身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杨玉斌 宣讲题目《灯塔照亮前进的路》 )

三十余载的守护,已经让山城小伙杨玉斌彻底融入了舟山市壮阔的大海和美丽的海岛,他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这3.28平方公里的热土。

杨玉斌与花鸟岛的结缘是在1987年。那年,18岁的他从家乡重庆千里迢迢来到嵊泗入伍,他喜欢这片宽广美丽的大海,也与当地村民建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2005年,守岛18年的杨玉斌转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嵊泗县,建设他的“第二个家”。

在杨玉斌担任乡党委书记的两年多时间里,花鸟乡从偏远闭塞的海岛,一跃成为首批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舟山市旅游示范岛。唯一不变的,是他对这里如初的热爱。

军旅生涯的锻炼,给了像龙福刚、郭正伟、徐佐林、李洋、杨玉斌、蒋乙嘉、蒋龙声一样的退役军人,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脱下戎装,他们以奋斗之姿争当时代标杆,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交融、将人生意义与人民福祉交汇,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在各自领域展现出新气象、新变化。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

推荐:徐佐林

编辑:乐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舟山市   海岛   产业工人   初心   侧记   贵州   报告会   军装   军人   海上   乡村   战场   题目   家乡   红色   产业   故事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