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爱献给武夷山的父女

徐福元、徐莲娇父女是福建省崇安(现武夷山)籍革命双骄,父亲是闽北武装革命的扛鼎者,武夷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山”元勋,女儿是闽北革命的巾帼翘楚,党的七大唯一的闽北籍代表;一个把最后一滴血尽洒在武夷山涧,一个血染闽北大地而坚贞不屈,他们名字深深镌刻在武夷山革命史册上。

童年的烙印

徐福元、徐莲娇父女分别生于清末的1897年和民初的1917年。虽是两代人,一脉相传的家风家教熏陶和受武夷山民风、文化和地理因素等的影响,父女俩天资相似,秉性相近,好动、聪灵、胆大,有血性。他俩的孩童年光虽处不同时代,但喜好是相同的,都喜欢涉溪下水,进山入林,攀屋爬树。

徐福元不愿躺在父辈财富簿上,自幼有志向,练功习武,身板硬朗,为人友善,结伴助友,资助他人,是孩儿的“头”,小伙伴家中有难他会给予帮持,遭人欺负会挺身相助。

徐莲娇虽为女孩子,父亲非但不娇生惯养,而是让她独立锻炼摔打,她没有娇气,合群、通人意,遇有困难不畏缩,且胆量和勇气不输男孩。

父女俩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在“小不点”的年纪就独自面对社会,徐福元被长辈带到军营当兵,刀光剑影,兵戈相见;徐莲娇则在父亲的引导下参加了儿童团,手持红缨枪,打土豪斗恶霸。他俩都是在不到10岁就开始了他们的“战斗人生”。

父“唱”女相随

徐福元在1924年脱去军装回到家乡,立志要改变崇安的面貌和工农民众受欺压的处境。他投身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左派的领导下,进行国民革命,开展工农运动。他走街串巷,进工厂入商家;上山下乡,田间地头,走近茶农和庄稼汉,他组织农会,开办讲习班,宣传革命的道理,启发农民。他率领工农群众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抗争,游行示威,罢工罢市,集会演讲,伸张正义。

徐莲娇是徐福元的“小尾巴”,父亲时常把她带在身边,让她在运动中“摸爬滚打”,感受革命的气息,经风雨见世面,斗争的情形在徐莲娇幼小的心灵播下革命的火种。

上阵父女兵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徐福元与国民党决裂。是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着手组织革命武装。1928年昭示着武夷山武装革命起点的崇安上梅暴动打响,徐福元不仅是暴动的主要领导之一,也是一员带头上阵厮杀的猛将,战斗中他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暴动失利时他临危不惧,以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决心继续坚持武装斗争,直至1929年领导第二次上梅暴动取得胜利,成功建立了武夷山革命根据地。

在改变时代的重要时刻,徐福元不会让自己的子女成为局外人,儿子和女儿徐莲娇作为小暴动队员拿起武器跟着父亲参加暴动,此时徐莲娇也只有11岁。她看着父亲一往无前,与生死而无顾英雄般的身影,经历了敌我胶着的战斗和退至山中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经受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考验,目睹到了失败的悲壮和胜利的喜悦。

1931年徐福元率部队攻打崇安县城,他再次领着女儿上战场。惨烈的战斗又一次考验了徐莲娇,面对顽固的敌人,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战友,作为“老”战士的徐莲娇从容而又坚毅,英勇战斗,战争的锤炼使她成为钢铁侠女。她为亲自参与和见证了崇安县城获得解放而自豪,这也是崇安县城首次回到人民的手中。也是在这年她成了一名共青团员。

父亲的榜样

徐福元在崇安及闽北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的文武多个重要岗位担任领导。他任赤卫军长领兵打仗,总是冲锋在前,英勇无畏;任崇安县委书记,运筹帷幄,把握全局;任闽北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兼银行行长,惜金如命,精打细算,为苏区注入金融血脉。

在危机时刻徐福元总是挺身相撑。第一次上梅暴动失败后,他收拢剩下的武装,积蓄力量蛰伏待发,仅4个月,他再次揭竿而起,领导了第二次上梅暴动,获得胜利。1930年崇安红军主力调往赣东北,只留下两个连的红军留守。面临强敌威胁,徐福元迅速将红军、游击队、赤卫队、少先队等武装进行重新组织和整合,成立崇安赤卫总队,任总指挥,成功捍卫了苏区政权,稳固了根据地,保卫了百姓安全。

父亲无所畏惧的壮举,英雄的气概耳濡目染着徐莲娇,她以父亲为楷模,领导共青团组织积极支援红军、支援前线,参与保卫苏区、建设苏区的任务。徐福元也十分关心徐莲娇思想、身心的提高和进步,传授战斗经验和工作方法,父亲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使徐莲娇的思想境界,革命意志,斗争策略,工作方法都得到很大提高,使之终身受益。

血染的风采

徐福元横刀立马,驰骋疆场,赤胆忠心,但在1933年徐福元的生命戛然而止,他横遭“左倾”错误路线的误害,牺牲在他曾经亲自参加建设的崇安红场。徐福元壮年有为,精力充沛,立场坚定,斗志顽强,斗争经验丰富,身经百战,战术运用娴熟,本可以为革命继续战斗,发挥他的才华和作用,但过早地消失在需要他的战场,实为可惜。

痛失父亲的徐莲娇,并没有被悲痛击倒,她擦干眼泪,踏着父亲的血迹,完成父亲未成的事业。她政治上不断成熟,在战斗中一步步成长,193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重兵围剿闽北苏区,闽北分区委成立了适应游击战争的党政军一体化体制的西南战区,徐莲娇任战区青妇部长,进行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后又相继任共青团闽赣省委青妇部长,闽中(邵武)特委青年部长。1936年徐莲娇率领红军在执行“扩红”任务时遭国民党军包围袭击,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徐莲娇中弹负伤,在昏迷中不幸被俘。

在狱中,父亲身上贯有的那种英雄胆略,豪杰气质的强大气场给徐莲娇以精神力量。面对伤口腐烂、酷刑对身体的摧残,斗志不减;金钱官禄的引诱,意志坚定;被判死刑,敌人把她押至刑场用假枪决对她进行恐吓,年仅19岁的徐莲娇昂首挺立,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仰天高呼革命口号。她没有辜负入党的誓言,组织的培养,父亲的教诲,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和不屈气节。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共再次合作,在党组织点名营救下徐莲娇终被释放。

出狱后的徐莲娇在身心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就投入了到全民族抗战的洪流当中,任闽北分区委妇女部长、闽浙赣特委妇女部长、福建省委妇女部长等职,领导妇女参加抗日斗争。1939年调东南局妇委任妇女工作团长,是年当选中共党的七大代表,至此离开了她心爱的家乡。徐福元若九泉有知,培养了一个和他有一样精神气质,一样顽强斗志的女儿,他会含笑九泉的。

徐福元、徐莲娇父女两代为武夷山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父亲抛弃优渥的家庭环境,起身革命,揭竿起义,开疆拓土,创建了武夷山革命根据地。女儿承续红色血脉,随父革命,接棒而战,倾注心力,纵使红旗蔚然不倒,他们的鲜血固化在了波澜壮阔的闽北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武夷山   父女   苏维埃   特委   苏区   革命根据地   暴动   工农   红军   国民党   部长   妇女   父亲   女儿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