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转战桐梓之十五-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

#历史开讲#

1935年2月,红军在长征中一渡赤水后,为了有利于进行运动战,红三军团四个师缩编为四个团,钟赤兵任十二团政委。为了摆脱十多万川军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决定回师贵州,二渡赤水,先夺娄山关,再占遵义城。

娄山关是兵家必争之地,贵州“督剿”总指挥王家烈的“双枪兵”驻守在这里。毛泽东把夺取娄山关的主攻任务交给了红三军团。彭德怀下令:“十二团和十三团为先锋团。”两个团奉命出发。经过十多天的长途跋涉,十二团于2月26日晚到达离娄山关三十里的桐梓县城。

这时候,全团饥渴劳累,都想休整一下。谁知刚歇脚,十二团团长谢嵩就听到报告说:“昨日下午,十三团已在娄山关半腰和王家烈的‘双枪兵’展开激战,现在双方正对峙在关口下。”

于是,他和钟赤兵率领十二团又立即出发,在拂晓前赶到了娄山关口。他们刚到达娄山关下的南溪口,就隐约听到娄山关断断续续传来枪声,接着,传令兵从关上回来报告,说:“敌人从南面的峡谷里沿公路向娄山关反扑,十三团设在半山腰的哨所已经丢失。”“情况紧急呀!” 敌军疯狂反扑,在山坡掘壕死守,两军相持在山下,情况十分紧急。彭德怀把钟赤兵叫到指挥部,亲自给他下达任务:必须于1月26日拂晓前赶到娄山关口,接替第十三团,中路正面突破,拿下娄山关南坡!

午夜,北风刺骨,钟赤兵和谢嵩率部顶风冒雨连夜奔袭20公里,于拂晓时分赶到娄山关下南溪口。这时敌军又再次反扑,形势异常紧急。钟赤兵与团政治处主任苏振华率第一营和侦察排担任先锋,最先冲向娄山关口。年仅21岁的钟赤兵,一鼓作气,冲在队伍最前头,于凌晨6时许,控制了点金山。王家烈听说点金山失守,立即组织兵力反扑。

钟赤兵率全营指战员居高临下,全力迎战,打得敌人连滚带爬,龟缩到了公路两侧的壕沟里。 上午10时,敌人又发起新的反扑。钟赤兵见备用的弹药已不多了、便大声命令“上刺刀!”待敌人靠近,他一声呐喊,带领战士们冲入敌群,挥动马刀,横劈竖砍、直杀得敌人潮水般退去。

黔军旅长杜肇华听说点金山失守,恼羞成怒,立即组织兵力反扑。8时,浓雾从峡谷中缓缓散去,过足了烟瘾的王家烈“双枪兵”仗着人多弹足,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从娄山关下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嚎叫着向上扑了过来。公路又陡又窄,敌人进攻队形密集,控制娄山关口的十二团一营居高临下,奋力迎战,一阵猛烈的手榴弹和机枪扫射,打得敌人尸横遍野。战至10时,“双枪兵”的烟瘾快发作了,只好使出吃奶的力气,作最后的挣扎。

王家烈手下两个团的团长亲自在后面督战,他们扯着嘶哑的嗓子连嚎带骂,用手枪逼着士兵往前冲,钟赤兵见敌人冲上来,大声命令:“上刺刀,取马刀!”待敌人靠近,他一声呐喊,战士们投出一批手榴弹,钟赤兵就踏着硝烟,挥舞马刀,带领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似地冲入敌群,横劈竖砍,杀得敌人喊爹哭娘,丢盔卸甲,“双枪兵”像潮水般退去。

钟赤兵率一营官兵乘胜追击,可冲到黑神庙时,却遭到“双枪兵”一个团兵力的反击,这个团刚刚抽足大烟,全被鸦片烧得快发狂了。敌众我寡,一营伤亡很大。钟赤兵看到身边一个个战士倒在血泊中,按捺不住燃起的怒火,一手解着上衣纽扣,然后,衣服一扔,厉声大喊:“冲啊!杀啊!我在阵地在!”一营和“双枪兵”混打在一起了。

拼杀中,突然,钟赤兵的身子猛地一倒,上身左侧,一下子摔倒在地上。他的警卫员胡胜辉以为他被绊倒了,赶上前去一看,却见一股殷红的鲜血从钟赤兵的右小腿上冒出来。“政委,你负伤了,我背你后撤!”“擦破点皮不碍事!快杀敌人!”钟赤兵“呼”地一声站起,又舞起了大刀,又冲向敌人。

正在一营战士难以抵挡时,团长谢嵩派来的由二营长带领的突击队冲上去了。突然,钟赤兵又倒在了地上。胡胜辉跑过来,把他搀扶起来,一把搂住他的腰,然后不由分说地将他按坐在一块石头上,撕下自己的衬衫,替他包扎伤口。钟赤兵的腿脚负了重伤,敌人的枪弹撕开了他右小腿上的一块大肉,血如泉涌。胡胜辉一连包了十多层破布,血还照样向外浸。胡胜辉赶紧找来卫生员,又叫人把钟政委负伤的情况报告给团长。谢团长命令:“胡胜辉,你一定要把钟政委马上撤下来!”谁知,钟赤兵还没有等卫生员包扎好伤口,又拖着伤腿指挥战斗去了。他站着困难,就趴在石头上指挥。

这时,一股敌人窜上一营附近阵地,战士们没了弹药,就用刺刀捅、马刀砍,有的战士刺刀捅弯了,马刀缺了口,就搬起石头往敌人头上砸,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残酷,但大家在钟政委英勇顽强精神的鼓舞下,毫无惧色。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傍晚,阵地仍牢牢控制在红军手中。最后,钟赤兵由于流血过多昏了过去,被抬下了战场。不久,十二团以猛虎下山之势,把“双枪兵”压了下去。接着,全团沿公路猛追,黔军的“双枪兵”溃败下去了。

2月28日,红军再次占领遵义城,钟赤兵被立即送到遵义天主教堂野战医院。医生打开包扎的纱布,发现他的小腿腿骨几乎成了碎片,伤势加剧,必须锯掉左腿才能保住生命。可钟赤兵怕锯了腿后被寄放下来,坚决不同意。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明确指示:一是腿要锯掉,二是无论如何也要把钟赤兵抬到目的地。随后邓颖超亲自做钟赤兵的工作,传达周恩来的指示。当时医疗条件极其简陋,没有手术刀,更没有麻药,手术工具只有一把砍柴刀和半截木匠锯,主治医生在干部休养连为钟赤兵做了截肢手术。21岁的钟赤兵,就这样忍着剧痛做完了截肢手术。三个半小时的手术,他几次昏死过去,又痛醒过来,身旁的人都哭着说:从没见过这么强硬的汉子!

遵义多阴雨,加之没有消毒药品,手术没过几天伤口就发生了严重感染。彭德怀听闻后特地去看他,叮嘱医生想尽办法一定要将他救活!医生只好又给他进行了第二次截肢手术——将他膝盖以下全部截去。可伤口还在继续感染,不得已,医生只能狠下心来将他的整条右腿从大腿根部全部截去!半个月内,没有麻药,用砍柴刀和半截木匠锯三次截肢,得忍受多大的痛苦!又需要多么强大的信念才能支撑下去!

后来,毛泽东、周恩来、杨尚昆等领导人听说了他的事迹之后,专门前去看望,毛泽东说:“ 我们应该在娄山关立个石碑,写上‘钟赤兵在此失腿一只’”。

在周恩来的关怀下,钟赤兵被批准由民夫用担架抬着,随干部休养连继续行军。过贵州打鼓山时,部队没有粮食靠吃豌豆苗充饥,钟赤兵便将自己干粮袋里仅有的半袋米,交警卫员送给担架班长。他说“我一条腿,全靠你们抬着我走,你们不吃饱怎么抬得动呢?我躺在担架上饿点没有什么!”

干部休养连在向赤水河行进途中,走到花苗田时,突然遭到敌人袭击,形势万分紧急,邓颖超命令将警卫员留下全部集中阻击敌人。连长侯政、指导员李坚贞率三十多名警卫员一连打退了敌人的几次冲锋。战斗空隙,躺在担架上的钟赤兵提醒侯政,要注意节约子弹,待敌人逼近再打。侯政他们边打边撤,掩护首长转移到大沟深处。

1935年8月,钟赤兵所在的干部休养连,由川西北黑水芦花出发,在粮食匮乏、没有油盐吃、衣服又单薄的艰难条件下,通过雪山、草地。钟赤兵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在没有担架抬送时,硬是拄着一条拐棍,一颠一簸,摔倒了自己拼命爬起来,掉在沼泽泥潭里,在战友的救助下奇迹般地挣扎出来。他的警卫员说“钟政委过雪山没人抬,他爬了一段爬不了,就从高处滚下来。他是连爬带滚过来的啊!” 钟赤兵一条腿能从长征中活着走过来,这要有多大的毅力啊!

1936年10月,钟赤兵终于到达陕北,毛泽东得知后十分高兴。根据钟赤兵的战功和军事领导才能,任命他为陕北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不久调任中央军委一局局长。

钟赤兵不但坚强地活了下来,还靠着一条腿走完了长征,成为闻名中外的独腿虎将,战友们还亲切地称他为“中国保尔”。

建国后,历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许多高级的重要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资料收集整理提供:黄光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桐梓   南溪   陕北   遵义   周恩来   警卫员   马刀   金山   拂晓   刺刀   担架   贵州   团长   红军   途中   敌人   手术   公路   中央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