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杨开慧好友提出2个请求,毛主席答应第一个,第二个没松口

阅读文章前辛苦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 影中纪实

编辑 | 影中纪实

«——【·前言·】——»

新中国成立后,杨开慧烈士的密友李淑一给毛主席写过两封信,分别提出了两个请求,而毛主席也认真的回了信并做出答复。

不过,毛主席只答应了一个请求,而对另一个却没有松口,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吗?

«——【·答李淑一·】——»

众所周知,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实践家、军事战略家,同时又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的诗词气势磅礴、博大精深、语言精湛、匠心独运,一直为世人赞颂且景仰。

1957年1月,毛主席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了一些旧体诗,瞬间引起一股诗潮热,更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她就是李淑一。

李淑一,是毛主席爱妻杨开慧的好姐妹,也是主席亲密战友柳直荀的原配夫人,可以说,两家人的友谊异常深厚。

彼时,李淑一担任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师,当她拜读了毛主席佳作后激动不已。

因为当年杨开慧健在时,曾经对李淑一说过,毛主席用《虞美人》词牌填写过一首词,而这首词也成了两人爱情的信物。

作为闺中密友,李淑一自然知道杨开慧在毛主席心里的分量,他俩既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又是风雨同舟的患难夫妻,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两人的伉俪情深也一度传为佳话。

如今回忆起这些温馨的往事,李淑一的内心不免甜蜜且酸楚。

记得那是1930年10月24日,在工农红军离开长沙后,杨开慧和3个孩子被捕入狱。当时敌人威逼利诱表示,只要她公开声明与毛主席脱离关系,就可以得到自由。

而刚烈的杨开慧断然拒绝,她斩钉截铁说道:“只要润之革命成功,我死不足惜!”此话一出,震惊了敌人,也令毛主席悲痛不已。

1930年11月14日,秋风肃瑟的一天,杨开慧献出了自己年轻且宝贵的生命,刑场就义时她身中两枪,因未死又被特务残忍的补了一枪,终年29岁。

杨开慧坚守信仰、忠贞爱情,不惜承受着无尽的孤独和苦难,默默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这种英勇的献身精神让李淑一敬佩不已。

因此,关于杨开慧的点滴记忆,李淑一都不曾忘记,当他看到了毛主席的诗词,更是激起了对姐妹的一往情深。

于是,李淑一决定写封信给毛主席,请求主席把过去书写杨开慧的《虞美人》词抄赠给她,以示缅怀。

1957年2月7日,正值春节期间,李淑一伏案桌前,工工整整的提笔写信,信中她除了将自己阅读毛主席诗词后的感想和盘托出后,还附上了一首词《菩萨蛮·惊梦》。

那是李淑一在1933年写的一首悼词,当时外界传言自己丈夫已经牺牲,而这个消息却让她做了一个噩梦,梦见柳直荀突然从外面闯来,样子极其狼狈不堪……

李淑一大哭而醒,于是起身披衣,悲伤中连夜填写了《菩萨蛮》一首。

柳直荀和李淑一是一对感情至深的佳偶,他俩是在杨开慧的介绍下得以喜结连理,然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险恶的斗争环境不得不让许多夫妻承受着聚少离多或者永生难见的结局。

李淑一夫妻俩也不例外,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日子还不到两个年头。

柳直荀是一位坚定的爱国志士,忠诚的共产党员,曾任过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与毛主席既是亲密战友,又是革命同志。

大革命失败后,柳直荀辗转各地坚持斗争,参加过南昌起义,后任湘鄂西根据地苏维埃财政部长,1932年9月在一次革命斗争中牺牲。

李淑一将信寄给了毛主席,他的心既激动又忐忑,不知道自己的请求是否能实现,也不知道日理万机的主席是否会回信。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1957年5月11日,李淑一收到了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写的回信。

信中,毛主席表达了对老友柳直荀的深切缅怀,以及回忆了共同的革命友谊,并且直言道:“那首《虞美人》不好,不要写了罢。”

最终,毛主席写了一首荡气回肠、脍炙人口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

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毛主席将杨开慧比作“骄杨”,而“柳”就是柳直荀。这句词正好回答了李淑一《菩萨蛮》中的一句疑问“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可谓寓意深刻、意境高远、一语双关,比喻巧妙。

很快,毛主席来信的消息就在李淑一所在的学校传阅开来,而那首带有浪漫色彩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也在湖南师范学院院刊上发表了,此后,还在全国各地报刊相继转载。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主席饱含深情的执笔诗作,不仅表达了对亡妻杨开慧以及对挚友柳直荀的深情悼念,同时也充满了对李淑一的真挚友情和深切关爱。

由此可见,毛主席不仅是驰骋疆场的革命志士,更是一位感情真挚、心思细腻的普通友人。

然而,尽管毛主席与李淑一的深厚友谊情比金坚,但他那种严以自律、不徇私情的做法,更令世人敬佩不止。

«——【·未便再荐·】——»

毛主席一生纵横捭阖、浴血奋战,既有高风亮节的气度,也有高瞻远瞩的胸襟。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从诸多事件中折射出来的人性之美、理性之光令世人无不敬仰。

有一个关于毛主席“数荐不纳、未便再荐”的故事。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文史馆成立了,当时李淑一想去那里当研究员,于是托人找到毛主席,想请他推荐一下。

按说,李淑一是烈士柳直荀的遗孀,又是毛主席的旧友,更是杨开慧的闺蜜,于情于理,绝对可以给予适当的照顾。

然而毛主席并没有从私情出发,而是公事公办。因为文史馆招聘员工条件很严格,他事先曾推荐了几位,都没有录取,所以鉴于李淑一目前条件,也可能无果。

考虑到这些问题,毛主席写信给秘书田家英,将实情诉说一遍,最后特意嘱托,拿出自己的稿费帮助一下李淑一。

由此可见,毛主席是重交情的,李淑一需要他帮忙,他会热情回应,但是绝不会利用私下关系“走后门”,而是秉公办事。

对于毛主席来说,以权谋私是违背共产党的宗旨和人民利益的,手中权力再大,也不能滥用,需要谨慎从事。

尽管李淑一达不到文史馆要求未被录取,但毛主席还是慷慨解囊,真诚帮助挚友,这种坦诚相待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其实像这样的事例,在毛主席一生中遇到过很多,只要别人来信请他帮忙,他都会一一认真回复,能帮则帮,如果帮不到,则坚持原则、委婉拒绝。

有一次,毛主席当年的保姆陈玉英,写信请求推荐她的女儿上学的事,主席回信说:“此事我不宜向学校写信,能否考取,听凭学校。”

1950年5月,毛主席曾经的同窗好友周容请他介绍人党,主席直接说:“组织问题,不方便介绍……”

毛主席不仅对朋友、同学如此,对亲属的要求也很严格,其行为令人钦佩。

杨开慧的兄长杨开智,建国初期曾捎信给毛主席,请求在北京或者湖南安排一份工作。毛主席在给有关部门负责人提起此事时说:“根据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不允许有无理要求。”

同时,他又给杨开智写信说: “不要有任何奢望,分派什么工作就做什么,一切按照规矩办事。”

尽管毛主席从来不做违背原则的事,但他的古道热肠却是有目共睹,可以说是情透纸背。

尽管李淑一未进入文史馆,但毛主席仍时刻挂念着她。就那次1957年5月回信给李淑一时,还关怀备至地问 “你有何困难,请告之。”言辞之间,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

李淑一与毛主席的革命友谊在岁月的洗礼中日久弥坚,自从上次《蝶恋花.答李淑一》的通信事件之后,两人又见了一面。

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家乡韶山,在长沙停留时特意与李淑一在蓉园见了面,两人还在一起用餐并且合影留念,最后依依惜别。

时隔三十年,能与旧友再次相见,李淑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回家后,连夜写了一首七言律诗《毛主席招宴蓉园喜赋》,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

1959 年9月22日,已经退休的李淑一又给毛主席写信,将这首诗附上,并表达了想要参加国庆观礼的愿望,那么,她的愿望能实现吗?

«——【·国庆观礼·】——»

李淑一在1957年给毛主席写信请求赠予《虞美人》词牌,主席欣然答应,而这一次,又提出国庆观礼的请求,毛主席是如何答复的呢?

1959年9月25日,李淑一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信中,主席感谢老友赠诗,但对观礼事宜,毛主席答复:“可能不行,待问一下情况看看,如无回信,即是不行了。”

按说,依照毛主席的地位和特殊身份,对于李淑一关系非同一般且并非过分的请求,只是举手之劳,但他从没有满口应承,而是谨慎对待。

尽管毛主席与李淑一的友谊情深似海,但他对公与私边界有着绝对的尺度。

早在1921年毛主席致友人一封信内就表明了他的态度:“做事以事论,私交以私交论,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既有原则性,又有人情味,这就是毛主席待人的态度。

1959年9月30日,是李淑一最开心的日子,她接到了中央统战部寄来的观礼请帖。

10月1日,李淑一作为一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民主同盟盟员,实现了自己十年的愿望,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典,这是她的荣耀,也是替密友杨开慧、丈夫柳直荀了却了夙愿。

当看到城楼上毛主席伟岸的身姿,和蔼可亲的笑容,李淑一激动的泪流满面,她随着观众一起热烈鼓章,为新中国庆生,更为毛主席的伟大而赞颂。

随后,李淑一还在人民大会堂观看了大型舞台剧《蝶恋花》,这再一次令她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她没想到,自己的形象也被搬上了舞台,顿觉荣耀无限。

毛主席对于友谊是真诚热切的,在这次回信中,其实他还想着如果有时间,与李淑一再见一面。

然而,在这一周内,毛主席忙着接待外宾、开会,根本没有时间与老友一叙。然而在李淑一的心里,她却始终满怀憧憬和期待,希望再次互诉衷肠,可惜,这个机会却一直没能实现。

李淑一是坚强独立的女性,她的前半生可谓坎坷凄苦,当丈夫柳直荀牺牲后,她带着一双儿女艰难度日,要知道,那时她的身份特殊,想养家糊口实属难事。

不过幸运的是,由于毕业于师范学校,她走上了三尺讲台,以微薄的收入养活家庭。终于,经过含辛茹苦的养育,一双儿女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日子也苦尽甘来。

其实,对于李淑一的遭遇,毛主席一直牵挂在心,当年在延安的时候,他就打听过母子三人的情况,但因为通讯、交通不方便,再加上战事连连,没能取得联系。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李淑一给毛主席写了第一封信,将自己遭遇的苦难以及杨开慧牺牲的情形详尽告知。

毛主席看后心里很难过,他立马回信进行了情深意切的抚慰,并寄了500元钱以示慰问,但这笔钱,李淑一没有舍得花,而是珍藏起来,留作友谊的见证和念想。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主席与世长辞,李淑一惊闻噩耗,悲痛不已。

她当时在上海妹妹家,在儿子和孙女的陪伴下,连夜动身坐车赶往北京。在人民大会堂,李淑一瞻仰毛主席遗容时泪雨纷飞,她深鞠三躬,向这位半个世纪的挚友做最后的告别。

李淑一在人民教师的位置辛勤耕耘三十年,已经桃李满天下。她的晚年很幸福,子孙满堂,个个学业有成,令人无比钦佩和赞叹。

1977年,76岁的李淑一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她继续兢兢业业,为党和国家做贡献。

1997年6月13日凌晨,李淑一因病在北京溘然长逝,走完了传奇的一生,享年96岁。至此,那首感天地、泣鬼神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永远在人世间传颂。

«——【·结语·】——»

李淑一,一个普通的女性,她不是圣人 ,却有超越圣人的光辉道德 ,她并不伟大 ,却具有伟人般刚毅的情操。

李淑一是《蝶恋花》中永远的“君”,她与毛主席的深厚友谊风雨相伴半个世纪,也因此而受到世人皆知。

然而她并没有为此自傲,而是在极其平凡岗位上呕心沥血,浇灌桃李,任劳任怨,发光发热。她的一生,是崇高的一生,值得人们永远怀念!

参考资料

《毛泽东致李淑一最后一封信的前前后后》

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DSZL201806004.html

《追忆访问李淑一老人》

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WHXU201512069.html

《毛泽东与李淑一的革命情谊》

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DSBC199504013.html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人民大会堂   文史馆   荣耀   私交   虞美人   友谊   挚友   密友   回信   世人   牺牲   激动   丈夫   主席   好友   日子   杨开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