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成就的君臣

魏征,是直言敢谏的唐朝宰相,李世民,是赫赫有名的有为之君。封建时代,在皇权专制体制下,作为附属的臣民多少都会有些奴性,但敢于向固有等级规范提出挑战的魏征是没有奴性的。当然,也恰好是直谏的诤臣碰上了纳谏的明君,二人联手创下了熠熠生辉的“贞观之治”,为中华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读罢《谏太宗十思疏》,我对此深以为然。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魏征对朝政直言不讳,李世民也没有感到被冒犯,反而重视之,并积极接纳。比如贞观六年,李世民给予钟爱的长乐公主数倍嫁妆,魏征直言此举违反礼制;贞观八年,陕县丞直谏李世民被指为毁谤,魏征则称自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激切,应关心对与不对;……不少谏言都获得李世民的接纳。所以之后魏征一路高升,成为光辉不让李世民的千古名臣。魏征在职期间先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依然虚怀若谷,从谏如流,最起码对魏征不恼不怒,足可见李世民心胸之宽广。这二人的搭配,是大唐之幸,亦是魏征之幸。魏征死后,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我觉得,当批评的对象愈加不克制,劝谏者克制的言辞反而是一种好的策略。利用暗喻,从暗中刺痛对方,就犹如医生先将病人麻醉后再给病人做手术,而此时病人毫无抵抗之力,病灶就被切除了。这方面,此文可作为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贞观   诤臣   以古为镜   从谏如流   激切   长乐   以人为镜   奴性   言辞   病人   成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