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句俗语叫”落叶归根,入土为安“。自古以来,中国人比较偏爱土葬,尤其是在农村。中国丧葬业经过多年的改革,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土葬方式,这其中也有一定的缘由。但是,在2023年的《1号文件》中,传统的土葬方式,会不会成为过去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近日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潘保春提出,要为逝去的人们,建设一座免费的公墓,并给他们提供一个免费的坟地、一个免费的棺材,这样的提案,一时间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丧葬费用的增加,都让很多家庭感到吃力,尤其是在农村,人们喜欢攀比,觉得逝者一生辛勤,逝后更该办的风光体面。
原本一个只需要几千块钱就能入土为安的葬礼,现在却需要上万块钱才能安排妥当。
说到“丧葬改革”,很多人都会感到难以置信。丧葬是人生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它往往与哀伤相伴而生。对于死去的人,家属唯一的愿望就是让逝者安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改革,还是说改革后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两会发言人提出的丧葬改革,就是为了纠正农村的不合理埋葬陋习。据悉,目前在某些农村地区,人们往往采用土埋的方法来丧葬死者,并且有关的风俗习惯对死者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第一,土葬是一种对乡间耕地不利的埋葬。
在过去,没有人会认为一块地有多珍贵。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我们的土地,二十年前,面积很大,但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农民的住房越来越多,土地的数量越来越少。
第二,土葬方法,极易滋生细菌,造成土地污染。
因为土葬的方式,就是让尸体慢慢在地下腐烂。而在腐烂的过程中,墓穴的四周,也会有病菌滋生。所以,有些专家相信,这种效应可以在火化后消除。
第三,埋葬是一种浪费资源和财力的行为。
土葬费用太高,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不仅要买棺材,还要买葬礼,还要买祭祀用品,而且还要花上几天的时间,这会导致大量的人聚集在一起,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社会里,每个工人每天的收入也要好几百,因此很多人建议将婚礼和葬礼都简化。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政府相关部门已将丧葬制度的改革提到了议程。于是,就有了“火化”的改革。但是,经过多年的推广,在一些地区,由于各种情况还没有准备好,现在还不能实行一种统一的办法。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政府也在有关乡村丧葬的政策上下了功夫,即在乡村实施“两拆三清”。
“双拆”指的是活人墓和豪华墓,随着农村人越来越富裕,很多人在生前就已经为自己的未来选好了坟墓,所以他们的坟墓都是空着的。还有就是奢华的坟墓,很多人都会给自己的亲人安葬一个奢华的坟墓,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权势,而这种坟墓,将会被彻底摧毁。
“三清”,指的是即纠正乡村殡仪礼俗中不合理和不符合村民利益的东西;“一清”,即清除购置贵重的殡仪物品。
而从整个丧葬改革的内容来看,归根结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革除丧葬陋习,严禁铺张浪费,节约土地资源。
在这份一号文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它并不只是单纯地提到了土葬的改革,它还将重点放在了解决农民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上,尤其是严打丧葬习俗中的不良风气,还农村一个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关于上述"乡村丧葬"方式的变革您有何看法?您认为今年一号文件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吗?请留下你的评论,让大家一起来讨论!
更新时间:2024-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