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解读国号六-起于东北,为什么金和后金不用“燕”为国号?

刘焕解读国号系列

1、为什么中国秦汉之后的国号,有齐燕秦魏赵,就是没有一个叫韩的?

2、为什么强大的楚国,国号在后世使用频率极低?

3、齐国比鲁国强大多了,为何山东省的简称却不是齐?

4、赵国比魏国强大,为何作为国号,魏远比赵多?

5、吴越有何区别,为何江南语叫吴语而不是越语?

6、为什么金和后金都不用“燕”作为国号?


统计汉代之后,使用春秋战国国家名作为国号的,结果如下:

1、使用过1次的国号有:楚。

2、使用过2次的国号有:赵、齐、蜀。

3、使用过3次的国号有:周、梁、晋、秦、宋、吴、唐。

4、使用过5次的国号有:燕、魏。

按道理说,解读战国国号系列已经完结,可是,有不少人在后台留言,询问了一个问题:

既然建国东北的大多国号叫“燕”,那为什么兴起在东北的完颜阿骨打和努尔哈赤,国号却选择了“金”,而不是“燕”?

事实上,他们并没有选择国号为“燕”的资格,因为自号燕国,首先必须有燕都北京,而无论是金国还是后金,北京城都不在自己手中。

下面来详细说说燕国的历史。

一、为什么慕容家总是在建“燕国”?

提到慕容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姓氏很好听,所以经常被用在武侠小说中,金庸的《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最是出名,一生梦想就是复兴燕国。

那么,为什么慕容家总是在建“燕国”?为何前赴后继还是不能成就霸业?

燕国我们知道,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东北角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长期以来孤悬北边,除了一开始分封的时候有过记载,后来的历史凭空消失了,和其他诸侯都不发生关系,几百年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所以大家基本上注意不到他们,春秋时代很少有他们的记载。

到了战国时代,燕国突然崛起了两回,一个是燕国总是被邻国、强大的齐国欺负,为了报仇,燕昭王建立了“黄金台”招贤纳士,名将乐毅受到重用,带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一下子攻克了齐国70多座城,天下最强的齐国,几乎被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燕国亡国,只有莒和即墨两座城,躲到了青岛去了,差一点就被赶进了大海。

后来齐国名将田单用“火牛阵”击败了燕国,但是燕国真的强大了起来,所以燕国位列战国七雄没有人有疑问,反而觉得韩国不配进入战国七雄。

第二次雄起则是燕太子丹,看到秦国有了并吞天下之心,派刺客荆轲刺杀秦王嬴政,没有杀的了嬴政,却因此结仇,燕王一怒之下杀死了燕太子丹谢罪。

但其实,如果燕国不惹秦国,还是被灭的,秦国灭了天下,始终是要打到燕国去的。

后来,果然秦国大军北上,灭亡了燕国,攻克了燕都。

没想到燕国还是顽强的,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迁都到了辽东,凭借着辽东半岛以求自立,燕国居然还没有被灭掉!

我们知道,半岛是非常容易独立的,因为易守难攻。

在古代,辽东半岛总是独立于大陆政权之外,这是因为我国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走廊:河西走廊和辽西走廊,它们是中原王朝联系东北、西北的咽喉。

因为辽西走廊古代是一片沼泽,非常不好走。运气不好,遇上夏秋时节的暴雨形成的滔滔洪水,辽西走廊上的傍海道自然就没法通行了,傍海道沿途的沼泽和湖泊,也增加了行军的难度。

但是,事在人为,曹操走辽西走廊灭掉了乌桓,司马懿走辽西走廊灭掉了公孙氏,可以说,等大陆缓过神来,还是会灭掉它的。

但前提是国内,或者北方已经一统的前提下。

因此,秦始皇暂时搁置了燕国,也不理睬,开启了和楚国的战争。

秦楚战争持续了三年,时间和解放战争基本上差不多了。关于秦始皇灭六国之战,我写过一篇:秦始皇灭六国之战和历史上哪一场战争最为相似?为何后期结局迥异?大家可以关注下。

等到秦国灭掉了楚国,秦军再度北上,才灭掉了燕国,随后回师,灭掉齐国,一统天下。

从秦国攻克燕国都城蓟,也就是北京。再到最终灭掉燕国,中间间隔了四年时间,基本上等于美国一届的任期了。打个比方,特朗普时期,秦国攻克北京。等到拜登下台了,才灭掉了燕国,可见燕国生命力之顽强。

但是燕国又很惨,秦末农民起义之后,列国后裔都复国了,只有燕国没有,因为绝嗣了,不过燕太子丹还是留下了千古佳话。

之所以详细说这段历史,那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看这张图。

金角银边草肚皮,这张图上的四个角,都是非常易于割据的。

秦有函谷关的天险、燕有燕山和辽西走廊、蜀有秦岭蜀山险阻、吴有长江天险。

所以说,这四个地方最容易割据。

虽然说,汉朝恢复了封国制,有了燕国,但是燕国长期以来都不能自立,割据辽东的公孙氏就算割据数十年,也被司马懿所灭。

直到三国归晋之后,西晋因为皇权的恶性集权很快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匈奴族刘渊和羯族石勒起兵,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这一时期,邺城是绝对的主角,石勒消灭关中的匈奴政权后,几乎统一了北方,他的儿子,著名的暴虐君主石虎迁都到了邺城,邺城继曹魏后迎来了第二个王朝——后赵。

石虎很是残暴,做的事情光《晋书》记载的几样,就足以令人触目惊心了。晚年的石虎精神失常,变得越来越狂暴,公元349年,石虎去世,后赵经历一番政变,最终,其养孙冉闵联合汉族将领李农夺取政权,冉闵自称帝,改国号魏。

冉魏在匈奴、鲜卑夹击中成立,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面临被围剿的危险,冉闵马不停蹄地进行各类战争,先是与匈奴大战,斩首3万,后又与羯族7万大军作战,再又与洛阳姚弋仲十万羌氐联军作战,之后又面对后赵残余势力的多次进攻。

就在这个时候,辽东的慕容燕国准备南下,这是慕容燕国入主中原梦想的开始。

慕容燕国是一个什么国家?为何在此时突然出现了呢?

慕容氏是鲜卑族的一个部族,因为首领总喜欢戴着一顶帽子,名叫“步摇”,鲜卑语“步摇”读音类似于“burong”,他们就以“慕容”为姓氏。

不得不佩服当初取这个姓氏的人,“慕容”,是汉字“仰慕”“容颜”的意思,非常美的两个字,组合成了一个姓氏。

而对于这两个汉字,《晋书》也有解释,慕容皝解释说,慕容的意思是“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二仪”是指天、地,“三光”是指日、月、星,这句话显示出慕容家族已经有了非常高的汉化程度了。

而慕容氏酋长慕容廆的弟弟慕容吐谷浑,与慕容廆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甘肃,就此诞生了“吐谷浑”这个国家,以慕容吐谷浑的名字来命名, 这也是今天56个民族中“土族”的祖先。

不过,“慕容”很多人还是望文生义。相比较而言,“吐谷浑”就那么美了,“吐”、“浑水”,怎么也想不到美上面,这只是一种联想罢了。

但是慕容氏确实是以长相著称的,不少人长得颇为俊美,甚至女性化,后来大秦天王苻坚就以慕容氏的慕容冲作为娈童,可以说,慕容冲就长得非常美。至于其他慕容家族的人,可以说很俊美,但也未必帅哥就比“拓跋氏”多,只是姓氏字面意义的联想罢了,觉得字很美,人就很美,其实未必

慕容家族的崛起是靠三步走的。

第一步,成为郡公。

慕容廆只是自称单于,却没有自立的资本,周围都是强敌,他好不容易击败了鲜卑段氏、宇文氏等,稳定了辽东。后来他和曾经的辽东公孙氏一样,选择归顺晋朝,哪怕是东晋,慕容廆被晋元帝拜为散骑常侍、车骑将军、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同时册封为辽东郡公。

第二步,成为封王。

等到他的儿子慕容皝的时候,他觉得一个小小的郡公已经不能满足自己了,必须封王,所以他跟东晋王朝追要封王。

对于东晋来说,自己只是偏安江南,和辽东八竿子打不着,有人归顺,何乐而不为,所以册封慕容皝为燕王,同时,都督河北诸军事,为幽州牧。

为什么册封为燕王呢,这是因为从汉朝开始,凡是占据辽东的都称为燕王,虽然那个时候,他们还没有能占领北京城这座燕都,只能定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却已经有了入主中原的决心。

慕容皝被册封之后,后赵很是愤怒,后赵皇帝石虎派了几十万大军前来讨伐,被名将慕容恪击败,此外,慕容皝还击败了高句丽,威震北方地区,为日后前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步,称帝。

从公变成了王,第二步就是皇帝了。有人说,这样是不是太快了,问题是,如果是汉魏时代,慕容家族肯定是守土的郡王。可是东晋已经偏安一隅了,几乎所有人都能称帝,慕容家族为何不能呢?

所以,慕容皝的儿子慕容俊即位之后,看到后赵的暴君石虎死了,冉闵篡位,觉得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派名将慕容恪南下。

352年,慕容恪率领鲜卑骑兵南下,由于邺城粮食不足,冉闵率领一万步兵去中山、常山一带就粮,在常山时被慕容恪的十万铁骑包围。冉闵当时率领的是步兵,由于十六国时期马镫尚未发明,因此骑兵并没有像以后历史中那样强大,步兵并非不能战胜骑兵,所以冉闵领兵与鲜卑作战,也“十战十胜”。

不过慕容恪想出了连环马的计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连环马的记载(见于《资治通鉴·晋纪》),慕容恪用铁链将战马连接起来,组成方阵,发动进攻,这样一来,虽削弱了骑兵的冲击力,可是却能有效地防止敌人的突击。最终冉闵被杀得大败,自己被燕军活捉,邺城守将投降,冉魏灭亡。

鲜卑慕容氏入主中原后,同样定都邺城,邺城迎来第四个王朝——前燕。

就此,慕容家族终于拥有了北京城,成了名副其实的燕王了。

而且更进一步,成了燕国皇帝。

但是就在慕容俊的前燕统一北中国的东部时,氐族的前秦在陕西建立。

名臣王猛辅佐之下,前秦迅速强大了起来,和前燕东西对峙。

就在关键时候,慕容俊病死了,在十六国时代,人们普遍结婚比较早,而且寿命很短,很多时候,老国王死去了,儿子只有几岁,一个国家要想延续,大多传位给弟弟。兄终弟及,这种商朝时候的古怪习俗,流行了起来。

慕容俊死的时候已经42岁了,但是儿子慕容暐只有10岁,估计此前有过几个儿子,战乱中没活下来。这样的话,恐难控制大局,所以慕容俊想传位给自己的弟弟,名将慕容恪。

慕容恪为人正直,他表示只想做辅政大臣,坚决不做皇帝,于是,勤勤恳恳辅佐慕容暐。

但是随着慕容暐逐渐长大,他不愿意做傀儡,只想着自立,想着除掉慕容恪,和族爷爷慕容评一同,处处针对慕容恪,好在慕容恪后来也死去了,临死前推荐他的弟弟,同样的名将慕容垂辅政。

这次,慕容暐不干了,处处限制慕容垂,前燕就在无休止的内斗中损耗着。

就在这个时候,东晋名将桓温北伐,一路所向披靡,慕容暐却想着逃到东北区。

关键时刻,慕容垂站出来求战,他用鲜卑族的优势骑兵,火速截断晋军的粮道,随后击败先头军,桓温只好撤退。在桓温退兵的过程中,慕容垂率八千骑兵尾随,发动突袭,杀数万晋军。这就是著名的枋头之战。

搞笑的是,立了首功的慕容垂非但没有得到赏赐,却受到惩罚,被污蔑谋反关了起来,后来放出来了,心灰意冷下,慕容垂果然叛逃,投奔了前秦的苻坚。

王猛辅佐下的前秦越来越强,最终东出,灭掉了前燕。

鲜卑慕容氏第一次建国,就此失败。

慕容垂在苻坚手下受重用,但他总觉得寄人篱下,383年,苻坚以举国之兵进攻东晋。那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一败涂地,北方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在这次淝水之战中,慕容垂率领的3万精锐骑兵没有投入战争,幸而得以保全,慕容垂的复国梦想被点燃了。

碰巧此时,苻坚前来投奔慕容垂,慕容垂感念旧情,没有杀他,护送他回到关中。

慕容垂回到了河北,击败了前来追击的东晋军队,最终复国,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正式复国,国号为燕。史学家为了区分,称之为“后燕”。

就此,慕容家族第二个燕国兴起,后燕最为强大的时候,基本上恢复了前燕的地盘。

与此同时,苻坚的娈童慕容冲也起来反抗,在长安建立了一个国家,国号也是燕,史称“西燕”,这个说事国家,不如说是一个流亡军事集团,四处烧杀抢掠,不久向东而去,在山西定都,但还是互相内斗,最终全被慕容垂吞并。

就在慕容垂复国最为辉煌的时候,鲜卑拓跋部也建国,起初名叫“代国”,后来改名“魏国”,因为实力很弱,以后燕为宗主国。

谁也没想到,这个国家会要了慕容垂的命,慕容垂发动了针对北魏的战争,他派太子慕容宝带领大军前去。

这一年,71岁的慕容垂派41岁的慕容宝前去讨伐北魏。

北魏国主拓跋珪只有24岁。

24岁的拓跋珪,在今天,不过是一个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年龄,却早在15岁就建国,领兵近10年了,他懂得运用骑兵,更知道,骑兵在于机动性。

后燕一共10万大军,实际可能只有8万,而拓跋氏一直人口非常少,总人口不过10万,所有能打仗的男丁都上了,只有2万大军。

看到后燕大军前来,拓跋珪不断后撤,同时,让拓跋虔、拓跋仪、拓跋遵等从四面八方切断了后燕大军和大本营的联系,慕容宝再蠢也知道,自己进入了包围圈了,不断遭到魏军的攻击。

这时,拓跋珪采用攻心战术,不断向后燕军宣传拓跋珪已经病死的消息,动摇了后燕将士的军心,后燕果然已经蠢到家了,一个24岁的年轻人,会这么快就死掉吗?

但是后燕自己却发生了内乱,一部分人主张前进,一部分主张后撤,最终后燕全部撤退。

一场战役,没有打,就灰溜溜结束了。

慕容宝觉得很不过瘾,他带领大军,来到了一个叫做“参合陂”的地方,拓跋珪亲自率领大军,人马全部衔枚,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后燕大军身旁。

拓跋珪一声令下,北魏军对后燕军迅速发动了进攻。后燕军全线溃败,慕容宝带着几千骑兵侥幸逃离战场,8万后燕军,2万多被杀,还有6万投降,结果全被拓跋珪命令就此活埋坑杀。

这就是奠定北魏统一大业最为重要的一战——参合坡之战,第二年,慕容垂亲自领兵前来报仇,经过参合陂的时候,看到后燕将士堆积如山的尸骸后,难掩心中的悲愤,口吐鲜血,一病不起,不久死去。

而北魏则强势崛起,不仅开启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慕容皝有20个儿子,都很杰出,其中第二个儿子慕容俊、第四个儿子慕容恪、第五个儿子慕容垂幼子慕容德都很杰出。其中出了三个帝王,这种少数民族帝王中好几个兄弟都很杰出的并不少见,比如完颜宗翰和完颜宗弼、窝阔台和拖雷、蒙哥和忽必烈、皇太极和多尔衮。

这里面已经讲述了三个人的故事了,还剩下慕容德,慕容德也很杰出,随着后燕被北魏消灭,慕容家族去了南北两个方向,北方的辽东半岛和南方的山东半岛,可能慕容家族就喜欢半岛,喜欢借助半岛的地形进行防御。

仅保有东北一隅之地的后燕,最终经过一系列政变,冯跋自立为天王,国号仍为燕,史称“北燕”。北燕436年为北魏所灭。然而冯跋的后人冯太后却最终成为北魏太后,主导了著名的“冯太后改革”,影响了“孝文帝改革”。

南部的慕容鲜卑部众则由慕容德建国,史称“南燕”,但最终南燕被刘裕北伐所灭,刘裕的故事可以看我写的刘裕一文。

燕国几乎都和慕容家族有关,或者说,和前燕有关,不管是后燕、西燕还是南燕,都是对前燕的复国,北燕甚至最终不属于慕容家族了。

慕容家族的历史足够说明,建国的英雄事业就像足球比赛一样,靠的是团队的力量,而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慕容家族个个都是英雄,但是不懂得团结,总是内斗,所以他们的建国梦难以实现,或者如昙花一现,就如同这首歌曲《英雄梦》一样一场空。

2、后来的燕国大多昙花一现

此后,历史上很少有燕国了,隋唐英雄时代,也有一个燕国,不过这个只是燕郡王,罗艺被封的,他儿子罗士信就是《隋唐演义》中罗成的原型,这个只是封王,本质上还是属于唐朝的。

历史上另外一个著名的燕国就是安禄山的燕国,这个地图估计大家没看到过,安禄山那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头号战犯,他的国家肯定不会被承认的,事实上,这个燕国最大版图还十分大。

关于唐朝和关东的关系,大家可以看下仇鹿鸣著名的《长安与河北之间》。

这部神作把南北朝、唐朝和五代十国全部串联起来了。

我们知道,唐朝来自于关陇集团,和关陇集团的北周长期对峙的北齐,正好就在关东。

此后,隋唐之交,和关中的唐朝集团分庭抗礼的正是关东的王世充和窦建德集团,可是李世民“虎牢关之战”一战擒二王,灭掉了窦建德,平定了这个夏国。

但是后来,李渊杀死了俘虏的窦建德,激发了关东叛变,窦建德的旧部在刘黑闼的带领下卷土重来,李世民带兵在洺水之战击败了刘黑闼,却无法完全消灭其势力,太子李建成出马,用魏征的计策,攻心为上,才平定了刘黑闼起义。

这充分说明,关东和唐朝完全不对付,关东的河北是燕赵之地,当地民风彪悍,“燕赵古多感慨悲歌之时”,唐玄宗时代,大量番将在边关做节度使,所以安禄山的叛变显得顺理成章。

安禄山在河北有着广泛的威望,对于那些士兵来说,安禄山给他们钱,给他们粮,而不是唐朝,所以他们愿意跟着他起兵。

后来虽然安史之乱被平定,河北很多墓志铭都写的“大燕创兴”、“燕唐之际”这些语句,说明安禄山在河北深孚人望。

到了唐朝末期,河北关东地区是著名的藩镇割据重灾区,河朔三镇就是例子。

后来卢龙节度使刘守光果然称帝,建立了“大燕帝国”,就是以“燕”作为国号,可是两年之后,就被晋王李存勖所灭,刘仁恭、刘守光父子被李存勖献于晋国太庙,后被杀。但是可以说,刘守光继承的完全就是安禄山的“燕国”。

甚至《长安与河北之间》说的,北齐-窦建德-刘黑闼-安禄山-河朔三镇-五代卢龙军,这个甚至是一脉相承的。

或许因为这个燕国名声太差了,史书称之为“桀燕”,意思是坏到极点的燕国,甚至五代十国正统中也不加入它。


此后,燕国这个名字算是彻底臭了,没人愿意用。

而北京城燕京,这座“燕都”,一直都湮灭不闻。

一次意外,让燕京成为了焦点,五代权臣石敬瑭为了篡位,割让了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后来果然当了皇帝,建立了后晋王朝,可是燕云十六州就此离开了中原王朝。

得到燕云十六州的辽国自然重视燕京,辽国是五京制,有五个都城,即辽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这里面的南京析津府就是燕京,其他的四个分别在内蒙古赤峰、辽宁辽阳和山西大同。

其中,辽国700万人口的六分之一居住在燕京,因此,成为了重中之重,之后,金国兴起,燕京就成为了中都大兴府。因此,除了燕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王朝其实是金朝,就是说岳全传中的反派金国,而燕京其实只是辽国的陪都,却是金朝的首都。

这之后,谁也没想到,最偏远的燕京却成为了全中国的政治中心,元朝、明朝、清朝和新中国都定都北京,这是人们没有想到的。

只是,为何定都北京的、发迹于东北的,再也不用“燕”作为国号呢?

3、金和清用“燕”都名不副实

有几个原因,女真最初建国的时候是在黑龙江,还没有辽宁地区,更没有北京地区,和历史上的燕国完全八竿子打不着,地区相隔太远了。

看地图,金国兴起的时候,在黑龙江一带,我们知道,燕国最北边只到今天的辽宁,这个“金国”和历史上的“燕国”完全没有重合的,只能说是兴起最北边的一个王国。

可是,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用了一年的时间,金国就灭掉了辽国。

所以,提出这个疑问的,大概是看到了这样的金国地图,其实,金国一开始只有一丁点大。此后金国彻底灭亡了辽国,还鲸吞了北宋的半壁江山,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那么,“金国”这个国号是什么意思呢?1115年正月元旦,阿骨打即皇帝位,以完颜部故乡河流的名字按出虎为国号。在女真语中,“按出虎”的语义即为“金”。这个国家就是后来的金国,阿骨打也因此被后人尊称“金太祖”。

还有一种说法,完颜阿骨打说,辽国的“辽”意思是铁,金比铁更强硬,一定能灭掉辽,这个故事记载在《金史》,但可能是元朝编修金史的汉人杜撰的,完颜阿骨打那个时候并不懂汉字,也不会想到这些意思。

至于明朝末年的后金,虽然不是金朝女真后裔所建立的,也是由说着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建州女真所建,所以国号“后金”。


我们看下后金和燕国的地图,可以发现,后金和历史上的燕国地图正好不重合,燕国拥有燕京和辽东,而后金恰恰拥有东北和辽西,并没有辽东,所以以“燕国”命名也不准确。

等到后来后金变成了清朝,直到入主山海关前,依然没有燕京,北京城在明朝手中。

所以,自然不能叫做“燕”,而安禄山和刘守光的“燕”早已臭名昭著,没人愿意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国号   女真   秦国   辽东   燕京   鲜卑   北魏   河北   骑兵   慕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