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两人幸存:一人副师级待遇退休,一人53岁离世

小学课本上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当时义无反顾跳下悬崖的是5个人,但是,有2名战士幸免于难。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是河北境内的一座奇山,因为形状酷似狼牙而得名。

1941年,日本正在集结兵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想要瓦解八路军与地方机关的武装,他们对狼牙山地区形成合围之势,部队不得不立即转移。

为了迷惑敌人,为大部队争取时间,第六班班长马宝玉和战士宋学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奉命留下阻击敌人,掩护部队撤退。

宋学义(左)、葛振林(右)

在巨大的阻敌压力之下,马宝玉等人沉着应对,且战且退,不仅击毙敌人90余名,而且将他们引入了狼牙山绝路,让日军以为自己找到了主力部队,将大部分兵力都调至了狼牙山顶之上。

狼牙山之所以是一座奇山,就是因为它山势险峻,奇峰林立,尤其是马宝玉他们将敌人带至的山顶,更是三面陡峭,只有一条可以进出的路。

马宝玉等人为了迷惑敌人,只能不断开枪、投掷手榴弹,让围攻而上的敌人以为找到了主力,一个接着一个地冲锋向前。

可是,枪声再混乱,手榴弹的声音再能迷惑人心,也总有用完的一天。

他们弹药用尽了,只能改用山上的大石头,一个接着一个狠狠地砸向敌人。

但是,石头怎么是子弹的对手?仅仅5个人,又如何抵挡得住敌人3000余人的进攻。

他们,还是被逼到了悬崖边上。

已经没有退路了,班长马宝玉留下最后一句话:“无论怎么样,不能当俘虏!”

他们坚定地注视着彼此,顶着一身的伤,咬着牙将手中的枪扔下了悬崖,“哪怕要死,也不能把武器留给敌人。”

幸运的是,葛振林与宋学义在下落的过程中被悬崖上的树枝拦住,虽然身受重伤,但也总算幸免于难,留下了性命。

当时,他们醒来时遇到了一名19岁的年轻人,他在悬崖附近,刚好听到了他们的呼救。

于是,两个身受重伤的战士,在年轻人和当地老乡的帮助下,回到了部队。

1966年,葛振林在协助拍摄完《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之后,便提交了休养申请,并以副师级待遇离岗。

名是休养,实际葛振林却始终没有放下为新中国做点什么的行动,他又开始为义务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余生。

而此时,1971年,宋学义在他53岁这年,在河南沁阳市北孔村村支书的岗位上,离开了这个世界。

临死之前,他都不知道,在悬崖之下救他们性命的那个年轻人,正是当时晋察冀军区易县抗日救国会主任余药夫,当时他随着大部队转移却在突围时失散了,正好躲在狼牙山棋盘陀悬崖下方。

晚年葛振林(右)与余药夫的合影

直到1981年,余药夫退休之后,主动联系葛振林,他们才有机会在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重建落成典礼上,再度相见。

这个时候,宋学义已经去世15年,狼牙山战斗也已经过去了45年,葛振林与余药夫也都已经60多岁。

可是,1941年的那个秋天,发生在狼牙山之上的那场壮烈之战,永远不会因为时光的逝去而褪色。

他们的壮举,更不会因为时代的改变而被忽视、污名,只会随着时代的变革更加熠熠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易县   晋察冀   幸免于难   手榴弹   兵力   悬崖   部队   战士   待遇   敌人   年轻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