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封门葬”最终结局如何?为何说当事方全是“法盲”?

前不久河南某县某村发生一起杀妻案,后来演变成一场“封门葬”的闹剧。

严重暴露出河南农村三大问题,高价彩礼问题,丧葬陋习问题,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指导全面振兴乡村的工作,其中提到农村高价彩礼,丧葬陋习需要整顿,也提到了要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工作,强化农民的法律意识。

而河南的“封门葬”事件完全与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背道而驰。

很多人好奇这场闹剧的最终结果,为何网上没有人谈论了?

目前死者已经下葬,凶手也会接受法律的制裁。没有人谈论,是因为有关部门及时对网络舆论进行了管控,成功的避免了又一起胡鑫予事件的发生。

死者亲属的社交账号及时清空,因为出现了带节奏的苗头,比如发布尸体被偷,质疑执法部门。

纵观整个“封门葬”的前因后果,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法盲”,杀妻案可以说一起“法盲”导致的悲剧,而“封门葬”是一起“法盲”制造的闹剧。

1,死者芳芳因为离婚被丈夫豪豪杀害,芳芳因为婆媳矛盾曾经多次要离婚,关系最恶劣的时候曾经被娘家接回住了几个月,不过最终都被娘家劝和,没想到再次提离婚的时候被杀害。

虽然受害者身世让人同情,可是认为婆婆和丈夫是全部责任也是说不过去的,毕竟芳芳是成年人,有决定各种事情的自由。

就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可以说是完全不懂法,决心离婚完全可以单方面起诉离婚,也可以通过司法所和妇联调解,在芳芳离婚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见到有第三方进入调解,都是两家长辈在扯皮,这样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激化。

而村委会和村妇女主任,也有存在工作失误,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芳芳的事情早就在村里闹得沸沸扬扬,为何就无人帮助?就是在广大农村存在一种错误的老观念,什么清官难断家务事,什么劝和不劝离。

在我国所有的刑事杀人案件中,有80%就是因为婚恋矛盾引发的,就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不会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导致双方纠缠不清,最后激情杀人。

2,芳芳丈夫豪豪也是“法盲”一个,妻子不是私有财产,她可以自由选择离婚,而杀人更是罔顾法律,必将接受严惩。

3,芳芳婆婆和公公,还有婆家相关人士全部是“法盲”,儿子杀人已经是犯下大错,愚昧无知的婆婆不知道缓解矛盾,而且选择集体消失,置儿媳尸体不顾。

很显然,这家人是在怨恨儿媳提离婚导致儿子杀人,殊不知大错已成,儿子还有一丝生机。

在我国刑法中,因为婚姻矛盾导致的杀人事件,大多不会判处死刑,属于激情杀人,如果能获得对方亲属的谅解书,完全可以减轻刑罚。

婆家人的行为,无疑是把儿子最后一丝活路断送,据悉最后回过味才现身,欲高价求的娘家人的谅解书,可谓“法盲”。

4,娘家人一手导演的“封门葬”至少触犯我国两条法律,一是寻衅滋事罪,二是非法入侵住宅罪。在警察强制执行扒棺转尸之后,死者亲哥更是在抖音上发布多条视频,称尸体被半夜偷走等来误导大众,最后被清除账号视频。

妹妹尸体长期不被安葬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找派出所,司法局等。从芳芳离婚到死亡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完全就是两家人在相互较劲扯皮,从来也没有求助过第三方,说明他们的法律意识是何其淡薄。

河南“封门葬”这场悲剧加闹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需要有一方稍微有点法律意识就不会发生。

在此次事件中我们看见陋习和落后的思想观念并存,彩礼和“封门葬”是陋习,有矛盾不通过法律途径或第三方调解是思想观念落后,婆婆刁难媳妇是思想落后,娘家人一味劝和也是思想落后。

在国家大力提倡全面振兴乡村的大背景下,有关部门要按着中央指示精神,加大宣传法律法规,加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同时也要完善村民及时获得法律援助的通道,避免因为家庭矛盾发生极端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法盲   河南   彩礼   陋习   娘家   闹剧   死者   婆婆   高价   尸体   落后   矛盾   结局   儿子   发生   法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