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贺子珍称找到了失散的儿子,毛主席却说:把他交给组织吧

1953 年,幽居上海的贺子珍给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写了封信,信中说她当年在苏区时,生下了一个男孩,名叫“小毛毛”。长征出发前,贺子珍和毛泽东通过毛泽覃、贺怡夫妇,把“小毛毛”寄养在老表家里,此后“小毛毛”一直下落不明。现在自己思儿心切,请政府千万千万帮助查找。

贺子珍

邵式平收到这封信后,非常重视,马上向省民政厅厅长朱开铨布置了寻找“小毛毛”的任务。朱开铨回到厅里后,又命令优抚处的干部王家珍亲自前去寻找。

那么“小毛毛”到底是如何弄丢的?这次省里能找到他吗?

1932年11月,贺子珍在福建长汀医院生下了一个男孩,这是她和毛泽东生育的第二个孩子,此前贺子珍还生过一个女儿,但当时红军正转战闽西,她只好把女儿寄养在当地老乡家里了。所以对于这个孩子,贺子珍格外疼爱。

这个孩子生得端端正正,眼睛挺大,很像父亲毛泽东,毛泽东也非常喜欢他,亲自为儿子取名为“毛岸红”,小名“小毛毛”,他经常乐呵呵地对人说:“我们家又多了一毛,我才一毛,他却有两毛,毛毛比我有出息的!”

毛泽东和贺子珍

“小毛毛”刚出生的那段日子,是毛泽东和贺子珍最为悠闲的一段时光。当然,一家三口的日子也必然夹杂着婆婆妈妈、洗洗涮涮、缝缝补补的平凡琐碎,所以毛泽东经常会批评贺子珍天天把时间用去带娃娃,不积极上进,这时贺子珍就会把“小毛毛”塞到丈夫怀里,让他自己带带试试,此时毛泽东只好“缴械投降”。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小毛毛”已经两岁,而且会说话了。毛泽东每次出门,到了傍晚,“小毛毛”都要站在门口,倚门而待,等爸爸回来。有时候“小毛毛”等饿了,爸爸还没有回来,他就会学着妈妈的样子说:“我不饿,我要等爸爸回来一道吃。”

不久以后,中央红军要出发长征了,贺子珍本想带“小毛毛”一起走,但这显然不现实,她在众人的劝说下,只好答应把“小毛毛”托付给了毛泽东留在苏区的弟弟毛泽覃、贺怡夫妇。临行前,贺子珍从邻居那里要来些棉花,把自己的一件灰布军装剪开来,就着灯光,一针一线地给儿子缝制了一件小棉袍。

毛泽覃

当时毛泽东正在几十里外的于都,而且染上了疟疾,所以没来得及和“小毛毛”见上最后一面。等毛泽东赶回瑞金时,“小毛毛”已经被送走了,他不禁对贺子珍发了火:“你也太狠心,等我回来,再看一眼抱走不行么?你们真蠢……”

后来留在苏区打游击的毛泽覃为了保证“小毛毛”的安全,把他托付给了自己贴身的一名警卫员,他自己则在不久后不幸牺牲。后来由于谁也不知道这位警卫员的下落,所以“小毛毛”就此下落不明。

新中国成立后,贺怡一直在为寻找“小毛毛”而不停地奔走,她还专门来到江西寻找,但却在一天深夜赶路时,不幸发生车祸去世。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悲痛不已,他于是指示说:“不要再找了,让孩子留在民间吧!”

贺子珍和贺怡

但贺子珍作为母亲,一直思念着“小毛毛”,所以她才会在1953年给邵式平写信请求帮助。

王家珍收到任务后,马上来到瑞金进行走访,经过多方打听,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农告诉他说:“朱坊村有个叫朱盛苔的农民,在当年收养过一个红军的孩子。”

第二天,王家珍就找到了朱盛苔和他的妻子黄月英,朱盛苔夫妇对王家珍说:“我们是收养过一个红军孩子,叫朱道来。不过,道来被人领到南京去了。”

王家珍

原来在1934年9月的一天,一位乡苏维埃干部和一位抱着孩子的红军来到了朱盛苔家里,乡干部向朱盛苔介绍说:“朱老乡,这是红军的一个孩子,大部队走了,我们也要去打游击,请你们帮助抚养,给你们添大麻烦了!”

黄月英非常喜欢孩子,又听说这是红军的孩子,当即把孩子接了过来,红军战士感激地对她说:“大嫂,这孩子就托付给你们了。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你们千万千万要保护好他,将来我们会报答你们的。”

此后朱盛苔夫妇为防不测,给孩子改名为“朱道来”,意为半道上捡来的,夫妻俩费尽心血,终于将朱道来养大成人。

但在不久前的一天,一位叫朱月倩的中年妇女从南京来到了朱盛苔家里,她拿着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的介绍信,说自己是革命烈士霍步青的遗孀,朱道来是她和霍步青的儿子,她这次是来接儿子回南京的。

霍步青和朱道来

霍步青曾担任过红军学校政治部宣传部长、福建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在1933年不幸牺牲。但并没有证据证明朱道来就是朱月倩的儿子,不过朱月倩在朱盛苔夫妇面前又是哭又是求,硬是要把朱道来带到南京去,朱盛苔夫妇经过考虑,只好同意了。

王家珍马上赶回南昌,向省里汇报了这些情况,省里又向中央组织部进行了汇报。中组部于是把朱道来的材料和照片转给了贺子珍,贺子珍看完以后,高兴地说:“从照片和材料反映的情况看,朱道来很像是我的‘小毛毛’!”她恳请组织批准让朱道来和他的养母黄月英一起来一趟上海,自己想亲眼见见他们。

中组部很快复电表示同意,不久以后,王家珍再次来到瑞金接上了黄月英,然后一起前往南京,他们花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才带着朱道来一起来到了上海。

当朱道来站在贺子珍面前时,贺子珍激动不已,她用颤抖的声音说:“是毛毛,这就是我的毛毛!”

此时黄月英又拿出了当年朱道来穿的一件小棉袍给贺子珍看,贺子珍发现这正是自己当年给“小毛毛”缝制的那件棉袍,她不禁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当时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正在上海警备区任空防司令员,他为了慎重起见,又亲自带着朱道来到部队的一家大医院去体检验血,结果朱道来化验出来的血型与贺子珍的相同。贺子珍知道这一情况后,心里更加确认朱道来就是她的“毛毛”!

贺敏学

这些情况很快报告到了毛泽东那里,当毛泽东看到朱道来的照片后,虽然没有做出什么结论,但他说了一句话:“这孩子很像年轻时的毛泽覃!”

不久以后,朱道来、黄月英、王家珍3人又被中组部接到了北京。朱道来的到来,引起了许多中央领导的关注,周恩来、朱德等人都先后来到招待所看望他,大家看完后私下议论说:“这个朱道来从长相上来说,确实像毛主席,看来是当年的‘毛毛’错不了。”

毛泽东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朱月倩在得知了北京方面的情况后,也马上赶到了北京,她对中组部的人大哭大闹:“朱道来是我的孩子,你们必须还给我!”但当组织要求朱月倩拿出证据时,她却什么也说不上来。而当组织询问朱道来当年的情况时,他也表示自己记不清了。

朱月倩的出现,让事情突然间复杂了起来,因为贺子珍和朱月倩都属于革命的功臣,为了革命事业,她们几乎都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现在,作为母亲,她们只是想获得拥有一个孩子的权利,这种感情是挚烈的,也是无论如何不能受到伤害的。

最后周恩来把这些起情况报告给了毛泽东,请他作出裁决。毛泽东拍板说:“不要说这件事了!管他是哪个的孩子,都是革命的后代,把他交给人民、交给组织吧!”

最后中组部决定按照毛泽东的意见,让朱道来既不回南京,也不回上海,而是留在北京,由中组部副部长帅孟奇负责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帅孟奇自己没有儿女,但收养了许多烈士的遗孤,由她来照顾朱道来是十分合适的。

帅孟奇

朱道来留在北京后,在当年9月插班在清华大学附中读书,尽管他的底子不好,但学习十分刻苦,成绩很快就后来居上,平均每门功课都能在80分以上。1957年,朱道来考上了清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国防科研单位从事科研工作。

但遗憾的是,1971年12月,朱道来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去世,年仅39岁。

朱道来的去世,让“小毛毛”的下落彻底成为了一个谜团。不过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干革命是为了造福下一代,而当时为了革命,又不得不丢下自己的下一代。”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那伟大而又宽阔的胸怀!


作者简介:帝哥,一位90后上班族,专职写作2年,已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10万+的爆文。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帝哥说史”,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瑞金   周恩来   棉袍   儿子   苏区   中组部   不久以后   南京   红军   北京   上海   夫妇   当年   情况   组织   孩子   贺子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