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鸦片在清朝屡禁不止?

早在14世纪,中国已有人开始吸食鸦片。18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将产于印度的鸦片运往中国各口岸,中国各地的居民从此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1773至1906年,依靠销售印度鸦片,英国从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赚取了整整21亿美元!

1840年前后,清朝皇帝对鸦片带来的危害十分震惊,于是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

中国的禁烟运动与英国商人的利益发生了冲突,林则徐在广州销毁的一万箱鸦片成为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

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再次战败,但影响更加深远的,是随后签订的《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里的一条规定:准许鸦片以“洋药”的名义合法征税入口。

也就是说,清政府既不许干涉也不许限制印度鸦片向中国的输入。自此,鸦片在中国大地畅通无阻。

在此之前,政府一直不允许种植罂粟。如今的情况下,清政府统治者却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与其让国人耗尽钱财购买印度产的鸦片,不如让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

于是,政府解除了种植罂粟的禁令,罂粟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

到后来,甚至中国所消费的鸦片,6/7都是国产货!在一些省份,由于产量大,价格便宜,因此成年人中吸食鸦片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比如在云南,人们商定婚姻问题时,所要了解的最重要的情况,是“这个家庭中有几杆鸦片枪”。烟杆的多少,成为衡量某一家庭经济状况好坏的标准!

为什么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恶习长期深入的侵蚀着社会的肌体?这是因为,《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所规定的外国在华鸦片贸易的特权,束缚了中国政府权力的发挥。

然而,即使政府在禁烟方面束手无策,其他的社会组织早应行动起来,学校的课堂、各种讲座、报界、禁烟组织以及禁烟活动等都可用于禁烟运动中。

但是,中国社会当时根本没有这些具有自我保护功能的社会组织。中国宗教中没有用于布道的地方,学校只允许讲授古典的知识,报纸的发行量小,私人聚会等组织也在政府禁止之列。

更重要的是,妇女们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并保持缄默,而她们本应是反对一切社会恶习的重要力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西方当年的禁酒运动中,妇女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集结在一起,四处宣传,鼓动妇女们为保卫家庭而努力。

而中国妇女中识字的不及千分之一。她们在公共生活中没有地位,从不参加集体讨论,所以无法向社会申诉男人们吸食鸦片给她们造成的灾难和不幸。

因此,中国大部分地区,鸦片的种植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那些因群山阻隔,远离商业发达地区的内陆省份,鸦片种植更是蔚然成风。

算下账其实也不难理解:只要一名苦力,就可以挑着130磅重的一担鸦片,穿越几十里崎岖不平的山路,来到销售鸦片的市场,在这里,鸦片的售价为每斤二至十美元。假如将同一块土地上所生产的食品运往大山外的市场,其运输费用将远远高于运输鸦片的费用,所以食品只能在附近的地方销售。而对于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内陆省份的农民来说,鸦片是他们唯一可以销往发达商业地区的产品。

1906年,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慈禧太后终于下令禁止生产鸦片。

表面来看,停止种植鸦片的建议简单又可行,但禁烟令的实际执行情况却是这样的——

当县令宣布禁烟令,并声称他将努力使这一法令得到贯彻执行时,所有种鸦片的农民就会前来请求长官高抬贵手,允许他们种完这一季罂粟。除非县令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改革者,或者害怕丢了自己的乌纱帽,否则,他是不会过分执拗的。当然,如果他接受了百姓的请求,暗地里会得到一笔相当丰厚的回报。

假如官方管束不严,农民就会采取一些其他策略:远离交通要道的小块田里、河谷的土坡上、墙或树丛遮掩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都成了种鸦片的场所。甚至将罂粟的叶和花剪掉,以躲避检查人员的视线。

有时,农民不得不贿赂这些官员。当然,当地方行政官员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拔除罂粟时,农民会突然改变他们的策略,几个村庄往往结成联盟,手持镰刀、钩刀、铁叉共同对付官府:

1、陕西武功的农民击溃了前来查罂粟的管服人员,他们甚至对为首的官员拳脚相加。这位地方长官逃到一座庙中避难,并宣布:从此农民可以大胆种植罂粟,他不再过问此事;

2、浙江温州,当地行政长官带领一队士兵准备毁坏农民种植的罂粟,大约两千农民与士兵展开了斗争;

3、甘肃某地,前来铲除罂粟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他下榻的小店中遭到民众的袭击,差点被打死。

由于禁止种植罂粟的压力来自北京的中央统治集团,一般来说,高级官吏实施禁烟令时比下级官吏卖力的多,他们的行动比较自觉。当然,也有一些总督、道台因缺乏热情而被撤职,一些值得中央信任的人填补了他们的空缺。

但下级官吏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地方小官吏人数太多,不可能进行大换班或者全部撤职,所以许多小官吏在实施禁烟令的过程中裹足不前。这些人本身就是鸦片的吸食者,每天要偷偷吸几次烟,所以希望维持现状。而一些不法官吏却抓住实施禁烟令的时机,对鸦片种植者和烟馆老板进行敲诈。

当问及某地的鸦片种植情况时,本地的行政长官自然会睁着眼睛说瞎话:“在我管辖的地区我没有看见任何人种植罂粟。”

历史上最为周详的计划大概要算1910年发生在四川的一幕。当时四川还沉溺于大量种植罂粟的运动之中,能干的总督几乎将全省的罂粟铲除干净,只有远离总督府的奉节县幸免。而在当地,五分之四的可耕土地都种着罂粟。

1910年正月,家住重庆的道台听说奉节县的农民无视禁令,播种了罂粟,便带领军队到该县视察,罢免了当地的行政长官,然后派士兵四处割除罂粟。而当地的农民,却早已用土将罂粟刚刚发出来的嫩芽掩盖了起来。

即使在某些地方,士兵发现了罂粟,他们割罂粟时,只是小心翼翼割其顶端,而不是将罂粟从根上割除,士兵们这样做的原因不难猜想。

一周后,道台认为已圆满完成了任务,于是打道回府。农民随即将覆盖着罂粟幼苗的土拨去。为了避开官吏们的视线,确保罂粟顺利生长,农民又在罂粟的行间种上豌豆、大豆、小麦等。

打发走了道台大人,农民们接下来要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对付新上任的地方长官。这位长官一面勒索农民,一面按上司的命令行事,他一本正经的说:

“种植罂粟是违法的,六月份他将亲自到所辖地区视察,倘若有人种植鸦片,一经查出,他将没收种植者的土地并重笞土地所有者。”

实际上,他心里很清楚:六月份以前,所有的罂粟早已收割得干干净净。


——E.A.罗斯《变化中的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鸦片   奉节县   屡禁不止   官吏   印度   英国   罂粟   长官   清朝   中国   农民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