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荆州,听他们这样说……

3月11日至12日,参加“美摄荆州·湖北媒体行”集中采访活动的中、省主流媒体新闻摄影专家,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深入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引江济汉工程、园博园、沙市洋码头、荆州古城、荆街、江陵县万亩油菜花基地、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地,进行集中采访。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张晓峰

“四力”打基础 练就“真本领”

“近年来,荆州市立足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令人刮目相看。”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张晓峰表示,这次有机会探索荆州媒体同行锐意创新、探索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经验,感受荆州经济社会发展强劲脉动,感到非常高兴与荣幸。

张晓峰认为,荆州是一座新闻富矿,有丰富的新闻素材,要认真总结好荆州的发展模式,用专业的镜头、思想的键盘,捕捉荆州之美,定格荆州之变,让荆州故事走出湖北,走向全国。

作为从荆州走出的资深媒体人,来到楚文化数字产业园观摩和采风却是首次。“产业园无论是规模,还是品质,以及园区所展现的业态,在全省地市级媒体中都是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张晓峰说。

多年媒体经历,使他更想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青年媒体人。张晓峰表示,现在是一个碎片化、快餐化的时代,作为一名媒体人,一定要避免碎片化地接受信息,要系统化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未来才能在新闻作品上有所建树。“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媒体人的基本素养,只有把践行“四力”作为构成“真本领”的重要内容、提升“真本领”的方法路径,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媒体人。

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会长

湖北日报视觉新闻中心主任

周立新

文旅融媒齐发力 跑出发展加速度

“这里文化渊源深厚。”谈及对荆州的印象,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会长、湖北日报视觉新闻中心主任周立新说,荆州既有三国文化遗产古城墙,也有楚文化发祥地纪南城,两大文化交相辉映,文化元素丰富多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文化创作的“富矿”。

文化能够丰富媒体,媒体能够彰显文化。近年来,荆州市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价值,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园博园、荆街、方特东方神画等文旅地标相继落成,城市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为媒体宣传提供了充足的“底蕴”。同时,作为地市级媒体,荆州日报社不断深度推进媒体融合,以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式,积极推广荆州古城、楚绣等特色荆楚文化,让荆州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去年12月,央视《2023东西南北贺新春》在荆州录制,在他看来,这正是荆州古老灿烂文化和媒体推广“双向奔赴”的成果和印证。

“荆州文旅、融媒的合作发展大有可为。”周立新表示,未来,希望荆州文旅部门、媒体能深耕本土文化,进一步发掘文旅资源的价值,共同发力,写出更多的好文章,拍出更多的好图片,推出更多的好视频,讲好荆州故事、传播荆州声音,将古城荆州推介到全国各地,推动各方力量向荆州聚合,实现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原总编辑

邓秀松

用镜头和笔触传播荆州之美

明媚春光中,青砖黛瓦闪耀着斑驳的历史,远远望去,古桥边,大片油菜花环抱潺潺流水。3月11日,刚到郢城遗址,《楚辞》中“春草生兮萋萋”的景象映入眼帘,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原总编辑邓秀松感叹:“荆州美到我心坎里了!”

当他听闻,2022年荆州地区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总产值双双达到3000亿元,更是赞叹不已,“这座有文化、有历史、有情怀的古城,如今已找准历史坐标,奋进振兴崛起之路,未来可期!”

在38年的媒体从业生涯中,邓秀松曾5次来荆州采访。“我对《荆州日报》印象深刻。”他说,这是一份站在时代潮头,视野开阔、精品迭出的报纸。尤其是从2017年以来,他密切关注荆州日报社融媒体改革,从一张党报到全媒体矩阵,再到楚文化数字产业园,让传统文化搭乘大数据时代快车,成就党报强势舆论场,也担当起党报社会责任,走在全国前列。

“变化的是平台,不变的是初心。”邓秀松期待,荆州的媒体同行今后继续扎根荆楚大地,创作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感染力、有时代价值的优秀作品,用镜头笔触传播荆州之美,为荆州的发展鼓与呼。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编委

武汉晚报负责人

蓝怡斌

感受古城新风 讲好湖北故事

“登上城楼,走过码头,古城新风扑面而来。”谈起此次荆州之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编委、武汉晚报负责人蓝怡斌表示,荆州在做好古城保护的同时,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强化功能定位,新建了沙市洋码头文创园、荆街等新地标,一路一景,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让这座城更具文化底蕴与发展活力。

“武汉和荆州一样,都有各具特色的码头文化,这是城市的瑰宝。”来到沙市洋码头文创园,在了解园区保护利用情况后,蓝怡斌对规划区内老建筑“修旧如旧”的做法深表赞同。他表示,老建筑承载着重要的城市记忆,见证了城市发展的足迹,荆州一直致力于整治沿江环境,探索码头文化的回归,才让他们重新“焕发青春”。

“万里长江,美在荆江。”车览沿江美景,蓝怡斌一路感叹,如今,长江荆州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是长江大保护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合力书写‘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答卷。”

“武汉和荆州同饮一江水,未来期待两地媒体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新互动的合作机制,有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在全媒体产业等方面加强互动,共同讲好湖北故事。”蓝怡斌说。

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襄阳日报社副社长

唐中平

古城华丽蝶变 新园蓄势腾飞

“荆州成为继武汉、襄阳、宜昌之后,湖北又一个GDP过3000亿元的城市,发展振奋人心。”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襄阳日报社副社长唐中平坦言,一直都十分关注关心荆州的发展,在他看来,“美摄荆州·湖北媒体行”集中采访活动是一次发现之旅,用镜头捕捉荆州之美,记录荆州之变。

“荆州是一座底蕴十足、活力十足、潜力十足的城市,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唐中平说,得荆州者得天下,当下荆州发展势头正劲,可以打好“绿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两张牌,加快建成农业强市,擦亮古城文化名片。

“荆州日报社联合地方政府建设楚文化数字产业园,并形成了数字出版、影视创作、创意设计、区块链、元宇宙、数字商品交易等较成熟的传媒产业链,从招商到运营,都值得我们学习。”唐中平十分关注媒体融合发展,在参观楚文化数字产业园,了解到荆州日报社传媒产业转型路径后,他表示,荆州日报社在企业入驻、产城融合等方面的做法,为全省媒体融合及传媒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与荆州媒体同行学习交流,共同探索媒体发展新路径,为湖北加快建设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示范区贡献媒体力量。

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邱焰

生动鲜活地讲好荆州故事

“参加本次初评的新闻摄影作品都非常正能量,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邱焰说,新闻摄影的最大特征是对事件性新闻的记录、对新闻现场典型瞬间的捕捉,建议摄影记者更加注重拍摄事件性记录照片。

在邱焰看来,新时代的摄影记者要想使作品具有影像的价值力量,就要练就强大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赶赴第一现场,第一时间捕捉经典瞬间,从百姓火热生活中汲取灵感,从美术、艺术、科学、文化等不同领域汲取营养,将鲜活的形象和炽热的情感融入镜头。

谈到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邱焰认为,楚文化数字产业园的建设顺应了融媒体时代发展的需要,纸质媒体突破传统,进行全媒体改革,充分运用数字传媒、移动互联等手段,推进大数据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效衔接,不断拓展以数字化产品、网络化传播、个性化服务为核心的网络视听产业,极大提升了文化创意领域“互联网+”创新发展水平。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荆楚文明博大精深,其中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我们要倡导摄影师不断了解它、热爱它、钻研它,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邱焰说,在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媒体可以针对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师等不同群体,举办不同主题的摄影采访、学术交流等活动,以摄影特有的形式和角度,生动鲜活地讲好荆州故事、湖北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荆州   襄阳   湖北省   湖北   副会长   古城   印象   数字   媒体   文化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