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谣

  近代民间歌谣以反映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作品为最值得 注意。在我国人民抵制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严禁鸦片, 不畏强暴,坚决抵抗英军入侵,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也获得了人民的称颂: 林则徐,禁鸦片。焚烟土,在海边。开大炮,打洋船,吓得鬼子一溜烟。 鸦片战争由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而失败,但人民的反抗殖民主义入侵的战斗一 天也没有停止过。广东的《三元里民歌》概括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第一次给予殖民 主义者以打击的抗英斗争,说明了我国人民和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不同态度。而 从"百性怕官,害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的民谣中,我们既看到了清政府对侵略 者畏惧软弱的真相,又看到了人民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自己力量的确信。随着斗 争的不断深入,人民在给内外敌人以严重打击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阶级敌人、民 族敌人的认识,这些在民歌中都有鲜明的反映。

  太平天国是我国长时期封建社会最末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它严重地打击了 清政府的统治,获得人民热烈的拥护,人民在歌谣中歌颂了自己的胜利,充满了 自豪的感情: 天佼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旗开得胜万民笑,拿下南京立天国。 太平天国革命历时十四年,太平军足迹所到之处,普遍受到人民的欢迎: 四月里石榴火样红,南徐州发来了"长毛"兵,是天兵,哎咳哟,杀富济贫 救百姓。 这一首流行于山东,同样表现人民急切盼望自己军队到来的心情。这类民歌 在太平军所到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流传: 苗家救星是翼王,枯苗得雨喜若狂。从今耕作齐落力,为保太平把兵当。 这是一首苗族民歌,彝族、僮族也都是类似的作品。

  在太平天国的民歌中,对太平军与人民的亲密关系,也有生动的反映: 竹叶青,竹叶香,太平军路过瓜洲塘。打开坛子翻开瓮,家中没有一粒粮。 太平军,恩难忘,烧杯清茶敬遵王。 这虽是一杯普通的清茶,但它深深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太平军的热爱和尊敬。

  太平天国终于失败了,但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在一些民歌如《看看忠王瘦不 瘦》、《愁你一去不回头》中,体现了人民对太平军的深挚的怀念。而《不见哥 哥回家中》更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豌豆花开花蕊红,太平军哥哥一去影无踪。我黄昏守到旧头上,我三春守到 腊月中,只见雁儿往南飞,不见哥哥回家中。

  豌豆花开花蕊红,太平军哥哥一去影无踪。我做新衣留他穿,我砌新屋等他 用,只见雁儿往南飞,不见哥哥回家中。

  豌豆花开花蕊红,太平军哥哥一去影无踪。娘娘哭得头白,妹妹哭得眼睛 红,只见雁儿往南飞,不见哥哥回家中。

  豌豆花开花蕊红,豌豆结荚好留种。来年种下小豌豆,花儿开得更加红,太 平军哥哥五个字,永远记在人心中。

  这是用女子盼望情人的声口,表达了人民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对子弟兵的殷 切怀念,未章更写出了人民对未来的信心。作品的语言朴素而流利,又采用反复 吟咏的手法,是民歌固有的特色。

  与太平天国起义的同时,淮北的捻军、山东的黑旗军、西北、西南等少数民 族都纷纷起义,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民歌,特别是在少数民族中产生了一些长篇 叙事诗如《张秀眉颂》(苗族)、《英雄沙迪尔的歌》(维族)等,反映了各族 人民的英勇斗争和对起义领袖的歌颂,是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太平军   太平天国   鸦片战争   苗族   花开   花蕊   豌豆   歌谣   民歌   清政府   哥哥   民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