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杀40万人,白起心存愧疚:“杀这么多人,自己不会有好下场 ”

血腥的长平之战有多惨烈:史料称秦军自己都死了20万,白起此战一共杀了45万赵军,最后只剩下240名年幼的赵国小兵,仓皇逃回到邯郸报信。

长平那么多尸骨,2000多年都没有清理干净。

另据一些史料透露:白起包围赵军时,他曾答应过赵国人投降不杀的。可是后来,秦国最高决策者秦王还是决定:把赵军降卒全杀了!

这件事确实有点“坑”,而“杀降卒”这个黑锅,当然要白起将军自己去背了!

要知道白起作为我国一代战神,就是因为这一次大规模滥杀事件,导致他一直被后世不少人唾骂。

“杀降卒”这件事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

那么这40万赵军该不该杀,一直是后世争论的焦点。从人性和伦理上来说,杀这么多人当然是不可接受的,毕竟太过残忍,太过冷血了。

不过,当时从秦国高层的角度来看:必须杀!

长平之战,无论是秦国还是赵军,当时几乎都是倾全国之兵进行的一场大决战。秦军60万对赵军45万,而且还是秦国老将白起对阵赵军小将赵括。

结果呢,双方前期可以说打得两败俱伤,而且秦军死伤更加惨重,伤亡应该在35万人左右。但是姜还是老的辣:白起最终利用诱敌深入的计策,把赵军切割后围困赵括四十六天。

赵军士兵们后来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没有办法,只能率领军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结果他自己反倒被秦军射杀。

主将一死,赵军上下更是无心恋战,再加上已经得到白起的“安全”许诺,便纷纷缴械投降了。

当时投降的赵军士兵应该没有40万人,除去阵亡的可能也就20万人左右。至于白起坑杀40万人这一数字,应该是包括赵国随军民夫和一些12岁以上的上党郡男性在内。

这里有一点必须说明一下:这个上党郡其实是属于另一个诸侯小国韩国的。

长平之战原本应该是在秦军和韩军之间进行,结果这个韩国吓破了胆!秦军来攻时,韩国便把这个地方送给了赵国,就这样,赵军和秦军为了抢这块宝地直接在长平扛上了。

赵国和秦国为了获胜都是倾国之力,秦国15岁以上男子全部都出征了。秦军虽然获得最后的胜利,但自己的兵力也损失过半,秦国军力大减。

因此从秦王的角度来看:这几十万赵国降兵如果不杀掉,将会后患无穷!

只有杀掉这些赵国的青壮年降卒,才能彻底断掉赵国军力几十年内再次崛起的可能。如果不能保证秦国的军力一直处在赵国之上,未来被灭的很可能就是秦国自己。

但是秦昭王自己当然不会公开下达这一命令,给世人以口实。因此,白起先后三次请示但秦昭王:俘虏应该怎么处置?秦昭王就是默不作声。

直到第三次请示无果后,白起这才明白过来:秦昭王是要让自己去背负杀俘的罪名。如果他不杀行吗?当然不行,这么多俘虏怎么安置?一旦擅自安置肯定会更加激怒秦昭王,白起会死得更快。

没有办法,白起不得不痛下杀手!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秦军杀掉40万赵国青壮年男子后,以至于后来燕国入侵赵国时,赵国只能用大量少年和老人组成军队迎战。

一生杀人如麻,白起也心存愧疚

据记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一共约有200多万将士阵亡,死在白起手里的就占了一半!白起打仗从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

古人有一句俗话“穷寇莫追”!但是白起这位将军却对这句话嗤之以鼻:每逢大战,白起只要一占有战场优势,就会对敌人的残兵穷追不舍,一定要把他们斩尽杀绝才肯罢休。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心狠手辣”风格,让敌人对白起闻风丧胆。只要听到秦军主将是白起,对方在士气上就先弱了三分:对面将军太过于凶残了,害怕啊!

因此,白起在战国历史上不愧于“人屠”这一称号,同时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战神”。

可是一辈子杀了这么多人,白起其实也是有一些心存愧疚的:“我杀这么多人,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下场。”

长平之战结束后不久(公元前257年),白起被范睢陷害自杀身亡。据说白起在自刎前,感叹了一句:“我本就该死...”。

白起真的该死吗?俗话说的好:“一将功成白骨枯”,历史上每一位功成名就的将军,又有哪一位不是踩在累累白骨上傲视群雄的?

其实白起一生都没有什么错,但所有的“对”,却累积成了一个大错:功高震主!一代秦国战神心中的无奈和血泪,又有谁能懂?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驿站枫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秦国   主将   军力   韩国   白骨   史料   后世   俘虏   战神   愧疚   下场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