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唐玄宗信任、成武惠妃盟友,一代奸相的为人,看这3个成语足矣

开元盛世无疑是大唐最强盛的时期之一,然而谁能想到,一场安史之乱直接终结了了这盛世,安史之乱后,狼狈逃亡蜀地避难的唐玄宗李隆基在与礼部侍郎裴士淹讨论谁该为安史之乱负责时,君臣两人直接将这口黑锅扣在了已故宰相李林甫头上。

众所周知,唐玄宗的宰相并不好当,在李隆基掌权期间,宰相更换十分频繁,如姚崇、宋璟等人只当了三年多的宰相,而李林甫则打破了这一定律,他这宰相一当就是19年,成为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作为宰相的李林甫,上能迎君所好取得唐玄宗信任,支配朝中事务,下能威慑百官,连杨国忠、安禄山等人都对他畏惧有加,此时的李林甫算是大唐开元盛世的掌舵人,可正是在他的手中,大唐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盛世的衰败总该有人负责,高高在上的皇帝唐玄宗自然不可能有错,而身为宰相的李林甫就成了背锅的最佳人选,于是他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祸国奸臣。那么,李林甫的为人到底如何呢?

“弄獐之喜”惹人笑

李林甫是唐朝宗室一员,其曾祖父是李渊的堂弟,可到了李林甫这一代,家中已经无法助力李林甫谋求更高的职位,他只能到宫中担任小小的千牛直长。幸运的是,李林甫的舅舅姜皎很欣赏他,经过一番运作将他提拔为太子中允。

本来李林甫还可以借助舅舅的势力往上爬一爬,奈何姜皎不慎卷入“废后”风波中被判流放,结果在流放途中去世。背后大树倒了,李林甫自然前途暗淡,不过李林甫很快便找到了新的巴结对象——丞相源乾曜。

李林甫先是与源乾曜的儿子源洁厮混成好友,然后又想通过源乾曜的路子谋求司门郎中的官职,他本以为源乾曜会看在源洁的情面上答应,可没想到源乾曜却当面羞辱了他一番:“有声望才干的人才能胜任郎官一职,你李林甫也能当郎官?”

由此可见,李林甫的学问才干其实不怎么样,即使后来当上宰相,也曾因为学问不足闹出过笑话。

有一年,李林甫的表弟姜度生了一个儿子,李林甫听闻后十分为表弟高兴,便亲自写一封信祝贺表弟得子,然而当姜度在众宾客面前打开李林甫的信后却羞愧得无地自容,因为李林甫在信中写了“闻有弄獐之庆”。

大家都知道,“弄璋之喜”才是恭贺别人家中生男孩该用的吉祥词,“璋”是玉器,而李林甫在贺信中却将其写成“獐”,此獐指的是獐子,一种动物,由玉器变为动物,引得众宾客纷纷掩口而笑,此事也一度被传为笑料。

李林甫能在宰相之位上待那么久,靠的自然不是渊博学识,而是揣摩、迎合唐玄宗的心思,甚至还不顾宰相的尊严,一心巴结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

口蜜腹剑太阴险

李林甫善于抓住人心要害,对于武惠妃,李林甫只命人带给她一句话:“愿力保寿王”。仅一句话,武惠妃便心甘情愿成为李林甫在宫中的代言人,经常在唐玄宗面前为李林甫说好话,李林甫的宰相之位则愈发稳固。

当时武惠妃宠冠后宫,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的母妃受到唐玄宗的冷落,三人对此感到不满,时常聚在一起发牢骚,武惠妃得知此事后跑到唐玄宗面前哭诉说太子三人要害死她们母子,惹得唐玄宗大怒要废黜太子。

首辅宰相张九龄以及众多大臣都极力反对废太子,劝谏唐玄宗不要听信妇人谗言,唐玄宗正在气头上,可也无法拿出三个儿子的罪证,只能暂时强忍着怒气。

而此时刚跻身宰相队伍中的李林甫也不敢在明面上得罪张九龄以及太子,于是在众人散去后,李林甫悄悄找来宦官说:“家事何必与外人商量。”

李林甫此举明显是想效仿当初李勣应对李治关于“废王立武”一事的回答,委婉表达对唐玄宗的支持,这也是唐玄宗之所以喜欢李林甫的原因所在,因为他太善解人意了。

这李林甫表里一套,背地里却是另一套,其阴险至极,令人防不胜防,在上朝的时候,张九龄各种理由反对废黜太子,怼得唐玄宗火冒三丈,此时李林甫就是不发一言,偏偏在下朝后,李林甫却说这是天子家事,不用听外人的话,这明显是在背刺张九龄。

表里不一的人最可怕,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挖个坑让你跳,这种人表面上看与人为善,暗地里却时常想着算计你,极难防备。

野无遗贤太荒谬

除此之外,李林甫的妒贤嫉能之名也十分响亮,在成为宰相前,他通过各种手段扫除挡在他前面的人,成为宰相后,他又开始极力打压那些有能力挑战他地位的人,为此他还专门任用一些与他一样学识不高的人,比如提拔“伏猎侍郎”萧炅。

当然,更能体现李林甫妒贤嫉能的却是一场选才大典。

唐玄宗为了招揽人才曾经下旨让精通一艺的读书人都到京师备选,这本是好事,但他却让李林甫负责此事,于是这场选才大会开始变得荒诞起来,对于李林甫而言,朝廷上人才济济对他个人没有多大好处,万一出个能人反而会威胁到他的地位。

想到这儿,李林甫建议唐玄宗不要亲自考验士子的能力,因为民间举人大多卑贱愚昧,万一说了什么粗鄙的话,会脏了唐玄宗的耳朵。唐玄宗觉得李林甫的话很有道理,便让他提前筛选一下。

这正中李林甫下怀,他身为朝廷宰相,选谁不选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在李林甫的干预之下,一大批“卑贱愚聩”的读书人被提前剔除,即使侥幸能够参加考试,如杜甫、元结这样未来注定名耀大唐的人也惨遭落选。

天下读书人无一人入选,唐玄宗自然要质问李林甫是怎么回事,面对唐玄宗的质询,李林甫不慌不忙上表恭贺唐玄宗:天下贤才都尽入陛下彀中,民间再也没有遗留的人才了(野无遗贤)。

瞧瞧李林甫这说话的艺术,分明是一件坏事,经过李林甫一说,反而让唐玄宗觉得很舒服,不得不说,李林甫真是个人才,“野无遗贤”这个褒义成语在他这里偏偏用出了讽刺意味。

李林甫一生为保相位苦苦钻营,然而到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死后还未下葬便被皇帝剥夺了爵位,查抄了家产,他本人也被从棺材中抬出,拿出了口中宝珠,脱下了身上紫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成武   妒贤嫉能   开元   大唐   安史之乱   读书人   盟友   宰相   表弟   太子   盛世   成语   为人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