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第一刀大刀王五:义救谭嗣同,痛杀西洋人,最后结局如何了?

本号策划了“晚清奇侠传”专题,会陆续发布晚清十大高手的相关文章,本篇是续霍元甲后的第二篇——“大刀王五”,请各位读者点一下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大刀王五可以说是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的事迹不但被写成了评书、小说、故事书,也曾多次被拍成了电视剧、电影等。

这些影视作品在宣传了王五的同时,也杜撰了很多细节,从而使得王五的事迹变得真假难辨,越发迷离。

但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他武艺高强,号称神州第一刀,曾义救过谭嗣同,也曾痛杀过西洋人。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王五是怎样的?他有着怎样的英雄事迹?他究竟是如何去世的?这还要从王五的个人经历说起。

苦心学武艺,声名渐鹊起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字子斌,1844年出生于河北沧州。他自幼家境贫寒,不满三岁,父亲就因病去世,为了维持生计,他年纪轻轻,就外出打工。

好在当时的沧州是南北水旱交通的交汇之地,镖行、脚店等行当十分发达,所以活路并不难找,王正谊也很快在镖局里找到了一个打杂的活儿。

沧州的镖局业十分发达,镖局里的镖师也个个都是武林高手,因此自古就有“镖不喊沧”的说法。王正谊到镖局里打杂后,日日受其熏陶,竟也渐渐喜欢上了练武。

镖局中有位叫肖和成的镖师,见他是块习武的料子,就免费传给了他一些基本功,一来二去,王正谊竟成了镖局中排得上的高手。

但王正谊对此并不满足。为了练就更加上乘的武功,他开始遍寻名师,最终寻到了李凤岗那里。

李凤岗是当沧州地界最有名的武术高手。他自幼就跟着叔父练习祖传的六合拳,14岁时就已经成为沧州地界一等一的高手。

17岁时,他就到天津镖局当了镖师,曾以棍斗刀,一招击倒关外高僧。后来,他又博采众长,自创了双刀绝技。在几十年的走镖过程中,打遍天下无敌手,从未失镖,因此而有了“双刀李凤岗”之名。

中年时,他回到了沧州,开办了“成兴”镖局,一边为人走镖,一边乐善好施、行侠仗义。

李凤岗一见王五,就觉得他是一块练武的料,但怎奈祖上有训,本门绝技,不得外传,所以李凤岗最初就拒绝了他。

但王正谊并没有轻易放弃,竟然在李凤岗门前一连跪了三天三夜。李凤岗被其精神所打动,就破例收他做了徒弟。但碍于门规,他没有教王正谊祖传的六合拳,也没有教他自创的双刀,而是根据王正谊的自身特质,为他编创了一套大刀刀法。

王正谊感激不尽,每日都勤学苦练,加之他本来就天资过人,所以没几年时间,他的功夫就已不在李凤岗之下了。李凤岗特意为他打了一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并让王正谊到自己的成兴镖局当了一名镖师。

此后,王正谊就带着大刀走南闯北,四处走镖。在走镖过程中他又结识了一位山西老客,学习了昆仑派武术,功夫日益精进。由于王正谊在李凤岗门徒中排名第五,同门师兄都喊他“小五子”,而他又惯使大刀,所以就渐渐有了“大刀王五”的名号,以致后来,人们都忘了真名叫什么了。

京城开镖局,行侠担道义

王五在成兴镖局当了几年镖师后,李凤岗就因病去世了,成兴镖局也因此而解散了。

时年28岁的王五就独身一人来到了京城,在半壁街上盘了家铺面,开了一家自己的镖局,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源顺镖局。

镖局刚开业时,规模还较小,为了节省成本,王五总是自己去押镖。有一年冬天,王五去内蒙古去押镖,路上碰见了几个商人,他们的骡马都被土匪劫了,只剩下一辆沉重的货车。

当时天寒地冻,几个商人又人单力薄,没有骡马的话,他们肯定会冻死在草原上。王五见状,二话没说,就从自己的镖车上,匀了一匹马出来,送给了这几个商人。事后,一向乐善好施的王五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但几天后,这几个商人却打听着找上了门来,不但还了马,而且还送了一块“重义解骖”的匾,以感谢他的仗义相助。从此,王五镖局的名声就渐渐传了开来。

又过了不久,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岳庙举办庙会,这本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但没想到在赶庙会时,一个汉人和一个回人却因故打了起来。事后,他们都找了一帮人马,准备要决一高下。这事一旦闹起来,必定是两败俱伤。

王五得知情况后,立即找到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甚至放出狠话说:“你们两方要是再打,就先过了我这一关再说。”随后,他就拿起他那把一百多斤重的大刀,在现场挥舞了一段。双方当即就被王五的武艺吓倒了,表示今后再也不起事端了。

两方冷静下来之后,也终于明白了王五的良苦用心,于是就共同给王五送了块 “德容感化”的匾。

经此两事之后,王五的源顺镖局名气也越来越大,生意也越做越好,以致北到山海关,南到清江浦,都有王五的生意,山贼马匪看到王五的镖,都纷纷避让。王五也因此而富贵。

护送安维峻,营救谭嗣同

富贵之后的王五并没有为富不仁,他不但拿出部分钱财,兴办了义学,看到不平事之后,也还会拔刀相助。

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有“陇上铁汉”之称的名臣安维峻,毅然上疏,要求诛杀李鸿章,还政光绪帝,明诏讨倭寇,因而得罪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主和派。主和派纷纷主张要将安维峻处斩,但慈禧太后碍于“不杀谏臣”的祖制,最终还是将他革职,发配到了张家口。

王五得知情况后,担心主和派会在发配路上谋害安维峻,所以就主动承担起了保镖的责任,最终不但把安维峻安全护送到了目的地,而且还在临别时,赠送给了安维峻大量的银钱。

王五的大义之举让安维峻的好友谭嗣同十分感动。谭嗣同本来就颇好武术,所以就主动找到了王五,要拜他为师,向他学习大刀技艺。

王五当年在走镖时,就认识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对谭嗣同也有几面之缘,虽未深交,却也很敬重谭嗣同的为人,一直想深交,但苦于没有机会。这次谭嗣同主动找上门来,他也是受宠若惊,所以他就对谭嗣同说:“传授武艺可以,但拜师实不敢当,倘若不嫌弃,我们可以结为异性兄弟。”生性豪爽的谭嗣同当即同意。就这样,他们两人结成了异性兄弟。

此后一有时间,王五就教谭嗣同刀剑之法,而谭嗣同也趁机向王五讲述了很多变法之理。王五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在谭嗣同的循循善诱之下,也逐渐接受了变法思想,以致到后来,王五的镖局竟成了维新人士的联络点和聚集地。

不久后,谭嗣同就和老师康有为等人发起了著名的 “戊戌变法”。在变法期间,谭嗣同为各项事务四处奔走,王五就担负起了他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

但好景不长,由于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最终决定,囚禁光绪,镇压变法。

光绪得知消息后,焦急无比,思来想去后,决定让谭嗣同去找此前曾支持过变法的新军统帅袁世凯求救。

当时袁世凯身在天津,他的真实态度如何,谭嗣同也没有底,所以此行危险重重。为了保证谭嗣同的安全,王五就主动陪他去见了袁世凯。

袁世凯听了谭嗣同的诉求后,最初是支支吾吾,不置可否。王五见状,就厉声喝道:“大丈夫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何必如此婆婆妈妈?”袁世凯也久闻王五大名,知道他不但武术高强,而且忠义无比,五步之内取人性命,肯定不是什么难事。

袁世凯怕拒绝之后,会惹怒王五,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就只好先应承了下来。谭嗣同看出了袁世凯的心思,所以就问袁世凯说:“如何能保证你不反悔?”袁世凯当即指天立誓说:“若负皇上,天打雷劈。”谭嗣同这才放心地带着王五离开。

但没想到的是,无信无义的袁世凯根本就不顾什么誓言,谭嗣同和王五刚走,他就向慈禧的宠臣荣禄告了密。荣禄又立即进宫禀报了慈禧。

慈禧听完勃然大怒,当即下令逮捕康梁余党。王五侦得消息后,立即赶到了谭嗣同家,力劝他赶快逃走,以免遭到杀身之祸。

见到王五能冒死来救,谭嗣同感到十分欣慰,就把自己随身佩戴的宝剑送给了王五,但他为了能警醒世人,已经抱了以死明志的决心,所以不管王五怎么劝,他就是不肯跟王五逃走。就在王五苦劝谭嗣同时,一大队清军兵勇闯进了谭家,王五力战许久,但终究寡不敌众,渐渐不支。最后,他只得按照谭嗣同的吩咐,先跳窗逃走,再做从长计议。王五走后,谭嗣同没做任何抵抗,就跟着清军兵勇,从容去了监狱。

不久后,王五经过多方打探,终于打听到谭嗣同是被关在了刑部大牢。于是,他就买通了狱吏,趁夜潜入了监牢,面见了谭嗣同。

但=谭嗣同仍是不肯越狱逃走,并且还在墙壁上写了一首诗,以此来明志。这就是著名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王五没读过什么书,当时并没有读懂诗的意思,后来经人讲解,他才知道谭嗣同遗诗中的“两昆仑”指的就是他和康有为,由此可见,谭嗣同与王五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王五苦劝谭嗣同越狱不成之后,仍不想让谭嗣同白白去送死,于是又打起了劫法场的主意。

1898年9月28日这天,是谭嗣同等六君子斩首示众的日子。王五得知消息后,专门组织了四十多名武侠豪杰,一路跟着囚车缓缓而行,伺机寻找劫狱的机会。

但由于清军戒备太过森严,他们从宣武门跟到了菜市口,也没找到下手的有利时机。

就在他准备鱼死网破,拼死一搏时,谭嗣同貌似看到了他们,所以就开始不住地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王五见谭嗣同有意杀身成仁,以死明志,也就不再勉强,随即就密令同伴停止了计划。不久后,谭嗣同就倒在了血泊中。

刺杀袁世凯,搏杀西洋人

王五在人群中亲眼看到谭嗣同问斩后,忍不住大叫一声,随即口鼻喷血,昏死了过去。同伴们怕他暴露后,也会遭毒手,就赶紧把他背出了人群。

半个月后,王五的身体渐渐恢复,但他一想到谭嗣同,就会悲痛不已,伤心落泪。

为了给谭嗣同报仇,王五专门召集一些有侠义之心的武林豪杰说:“咱们武人所注重的是侠、义、勇三字,今君危不扶,国困不救,何以为人?”说完,他就拔出佩剑,割下了自己的辫子,扔到了香案上。

清朝规定,男子必须要剃发蓄辫,否则就要杀头。王五此举,就等于是与清政府公开决裂了。其他武林人士见状,也纷纷效仿,转眼间,香案桌上就增添了几十条的辫子。

王五见状,激动万分,于是就顺手割破了手指,做了一碗血酒,痛饮一口后,传给了其他人。其他人也纷纷效仿,接连饮了血酒,最后,他们碎碗在地,对天盟誓说:“诛杀国贼,为兄报仇!”

完成了 “歃血为盟”后,他们就开始商讨复仇计划。他本来想进宫刺杀慈禧,但考虑到皇宫禁卫太过森严,贸然行刺很难成功,于是他们就改为刺杀荣禄和袁世凯。

但没想到,他们两人也早有防备,所以王五他们组织了多次暗杀,但最终都功败垂成,没有成功。

就在此时,义和团运动兴起。深明大义的王五就暂时放弃了“家恨”,带着义士,参与到了抗击洋人的行动中来。也正是在此期间, 王五结识了同样在抗击洋人的霍元甲。

义和团确实诛杀了不少洋人和汉奸,但洋人也因此而恼羞成怒,开始派兵进攻天津和北京。慈禧太后惊慌失措,仓皇逃到了西安,北京城内顿时一片混乱,难民无数。艰难时刻,王五毅然开放了镖局,收留了一百多名在混乱中无家可归的难民。

慈禧逃到西安后,为了和洋人讲和,就改变了态度,开始下诏剿杀义和团。由于王五是义和团的重要成员,所以清军就包围了他的源顺镖局,想捉拿他归案。王五奋力抵抗,成功突围。

突围之后,王五本想逃到关外,但在逃亡路上,却看到了一个德国兵在欺压一名中国妇女。王五气愤不过,就拔刀相助,杀了德国兵,救了中国妇女,但王五却因此而暴露了行踪。洋人和清兵随即就对他展开了围追堵截。

王五虽然骁勇无比,一连杀了多名洋人,但终究敌不过洋人的火枪,最后不幸身受重伤,侥幸逃走后,最后又落在了协同剿杀的清兵手里。

王五自知难逃一死,就哀求清兵首领说:“我可以跟你去见洋人,但请不要为难在我镖局里的一百多男女老少!”

清兵首领毕竟也是中国人,也被王五的侠义精神所感动,当即就向王五承诺说:“够条汉子,你放心吧。”随后,他就把王五交给了德国军营。几天后,王五就被德国人枪杀,死时年仅56岁。

事后,洋人为了惩戒民众,就割下了他的头颅,挂在城门楼上示众。同为一代大侠的霍元甲得知情况后,专门冒着生命危险,趁夜偷回了王五的遗体,把他厚葬在了天津郊外,还请当时的大儒、因《老残游记》而闻名天下的刘鹗为他写了碑文,在文中称他是“神州第一刀”。

而王五那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龙偃月大刀”则一直在门人后辈中流传。直到1958年,被后人捐出,炼了钢铁。大刀虽然不在,但大刀王五的侠义精神却永远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大刀   义和团   光绪   沧州   镖师   清兵   镖局   武艺   天津   洋人   神州   结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