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一路做到宰相,苏轼三次被贬,有这样的弟弟难怪苏轼如此潇洒

引言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苏家可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洵:“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苏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辙:“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

其中最为称道的当属苏家兄弟二人,两人共同成长、一朝入仕,却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兄长子瞻个性耿直,率真随性。

胞弟子由则在后方努力攀升,以保兄长无忧。

三苏像

、兄弟二人的默契配合,留下了不少佳话。

哥哥在外四处周游,弟弟在朝掌握权力。

是家人,更是伙伴

自古以来,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苏家三人,是家人,是父子是兄弟,更是共同前行的伙伴。

唐宋八大家,苏家占三席,可见苏氏一门的显耀。

父亲苏洵自身造诣很高,但是个不顾家的父亲,没有给予家庭和孩子们实质上的帮助。

苏母则尽心尽力抚养孩子,成就了后来的“三苏”。

在古代,考取功名,进入官场仕途是绝大多数读书人的终极目标。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共同进京参加科考,巧遇了他们的贵人——欧阳修。

欧阳修像

彼时人才辈出,竞争巨大,但二人凭借自身的实力,仍位列前茅。

同是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先他们入仕为官,以检察官的身份对二人颇为看好。

得到欧阳修大力支持的二人,也用自身的文学素养征服了其他考官。

欧阳修对苏东坡的文学造诣大为赞赏“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也”。

可见欧阳修有多喜欢这兄弟二人,甘愿为其让道。

有欧阳修这么高的赞赏,兄弟二人得到了当朝宰相的青睐,逐渐走上人生巅峰。

科举考试

俗话说,站的越高跌下来也越惨,苏氏二兄弟的高起点注定了日后的不凡。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苏轼渐渐远离权力中心,纵情山水享受人生。

胞弟苏辙为了兄长成为了最强“打工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路升职。

哥哥放歌云游,弟弟官场沉浮,好一个兄弟情深。

苏轼的坎坷仕途

如今我们都感叹于苏东坡的才华,殊不知他的仕途充满了坎坷。

那些不朽的名篇,大多创作于贬谪期间。

苏轼一生经历过三次贬谪,也真是官场失利。

也许他本就不该属于这官场,豁达自由的他,更适合于山水间赋诗吟唱。

苏轼

说起来,苏轼的第一次贬谪属实有点冤。

当时适逢王安石大兴变法,推行所谓的“新法”。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法”也不例外,有利有弊。

看到了“新法”先进性的官员们纷纷站队王安石,协助他推动变法革新。

苏轼等人所持不同观点的官员,自然就成了“新法”的反对派

按理说,兄长子瞻并不是变法反对派的头领,却因为崇高的文学地位,而受到打击。

就怕有心人,新法的拥立者视苏轼为仇敌,大肆收集了他的各种诗词作品,进行断章取义,给他扣上了“莫须有”的帽子。

苏东坡因此入狱,等候处决。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与第一次相比,苏轼的第二次被贬更是离谱。

宋神宗辞世,宋哲宗继位,朝堂政局发生了重大改变,新皇有新的倚重。

被贬在外的苏家二兄弟重新得到重用,因为二人的文学造诣,被召回朝中再次任职。

说来荒唐,好景不长,因为过去的政治理念,苏轼再一次收到牵连和打压,二度被贬,贬往了惠州

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

自打入仕以来,子瞻就与这权力政治脱不开关系了,也就导致了苏轼又一次因为政治因素被贬谪。

此时的政治局面已经大不同从前了,新法支持者已经走向了权力的中心。

为了维护新法的统治地位,推动王安石变法的进一步发展,朝堂之上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清洗”。

很不幸的,苏轼又在名单之中,再一次受到了贬谪流放。

经历了这一次的贬谪,苏东坡从此远离了朝堂,再也不能接近权力中心,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坡居士。

只能于山水之间赋诗作乐了。

从起起落落的仕途,可见苏轼政治道路的悲催。

不幸中的万幸是他有个好弟弟——苏辙

乌台诗案官救兄,后来又一直保障了兄长四处游历的资金。

苏辙的励志“晋升路”很大程度上拜“冤种”哥哥所赐。

苏辙

苏辙“升职记”

生在文学大家苏家,前有父亲,后有兄长的成就,作为家里“小幺”的苏辙,相比之下,光芒就暗淡许多。

这也不能怪他,主要是父兄的才学确实出众。

那是因为他才疏学浅吗?

当然不是!同样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必然也有过人之处。

至于胞弟子由没有像兄长子瞻那么大红大紫也是有原因的。

究其原因,苏辙的升迁道路与兄长的起起落落密不可分。

兄长的为官从政道路坎坷崎岖,小弟子由的仕途却是一路顺畅

兄弟二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难道还是弟弟苏辙的才能更为出众?

其实不然,只是他更为低调和努力罢了。

苏辙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

踏踏实实一步步向上攀升,从无名小官一路官至宰相。

这一路走来,苏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和兄长的不同就在于此,被贬三次的哥哥逐渐远离朝堂,把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赋诗作词上。

“打工人”苏辙则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一心只为走向权力中心。

他的入仕道路从最初的相伴入仕开始始终和兄长有很大的联系。

事情要从乌台诗案说起,被矛头直指的苏轼被迫入狱,命悬一线。

作为弟弟的苏辙自然不能坐视不管,马不停蹄开始想办法把兄长从牢里救出来。

文人的才能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苏辙写就了《为兄轼下狱上书》感人肺腑,愿意用自己的官职来换取长兄一命。

他的上书感动了朝廷,最终释放了苏东坡。

但自己也受到了降职贬谪,但也算保全了兄长的平安无事。

从这个时候开始,苏辙走上了升官搞钱的道路。

本是同根生,苏子由作为苏轼的胞弟,对他的性格颇为了解。

他知道,长兄生性直爽,随性自由,注定不能适应这官场的尔虞我诈。

苏辙做了个明智的抉择,开始勤于政务,努力工作,从地方小官做起,做好官,再一步步做大做强。

恰逢新皇上任,两兄弟再次回到权力中心,与之前不同之处在于,子由因为前期积攒的良好政绩,得到重用。

初任右谏之职,可以直接上书给皇帝,可谓官小权大。

凭借这一优势的苏辙,在短短一年时间就坐上了户部侍郎的位置。

由此可见,他的仕途一路坦荡,畅通无阻。

有了皇帝的器重,不到一年,就得以升职为翰林学士,已经成了“近臣”。

新帝的格外信任和重用,让他平步青云。

元祐六年,已经官至副宰相。顺理成章地,最终官至宰相

从此,苏辙站在了权力中心的制高点,掌握了实权,兄弟二人实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抱负。

东坡居士后来可以尽情放歌山水之间也完全得益于辛勤工作的胞弟不断为他提供着经济支持。

有了苏辙这个“自动提款机”的苏东坡,彻底放飞自我,四处周游。

的亏弟弟站得高挣得多,不然还真未必禁得起这位兄台这么造的。

不用为生活发愁,一心创作文学,苏轼当时的生活质量,甚至高于一般的“富二代”了。

这一切都是小弟苏辙带给他的。

结语

纵观历史,也可以看到好多这样的相似之人。

苏轼有了弟弟苏辙的一路“护驾”,诗兴大发,生活惬意。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也是如此,李白背后的关系网络,就更加庞大和复杂了。

宰相孙女是妻子,三品大臣是好友,皇家公主是挚友,这样的后台,哪能有什么烦恼呢?

李白入狱后得到妻子的搭救,和被弟弟救出的苏轼如出一辙。

与其说有这样的哥哥是苏辙的福气,倒不如说,有这样的弟弟才是苏轼这一生,最大的福气。

既护佑了兄长,又走到了权力中心,苏辙的人生,也堪称励志的典范。

历史上这样的感情还有很多,都在实际行动中体现了真情。

父母兄弟、夫妻、挚友等,真诚相待的人,是一生最珍贵的存在,值得珍惜。

参考文献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

《赤壁赋》

《为兄轼下狱上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宰相   弟弟   胞弟   新法   仕途   兄长   官场   潇洒   权力   道路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