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命中无子,53岁死亡,遇一高僧点化,行善积德,逆天改命

人人都想改变命运,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人的命运真的能改变吗?

明朝袁了凡先生就通过自己的实践,改造了自己的命运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袁了凡,明朝人,从小父亲死亡了,父亲是位悬壶济世的医生。

临死前,看着年幼的儿子,想着他们孤儿寡母以后的生活,父亲对母亲说:

"让孩子以后学医吧,学得一技之长,既可以养家糊口,又可以济世救人,学得好了,还可以成为一代名医。"

看着为生活而奔波操劳的母亲,懂事的袁了凡,于是想放下读书的念头来学医。

一天,袁了凡在慈云寺遇到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姓孔。

他品貌不凡,飘飘若仙。他精通《皇极数》,擅长算命、看相。一眼看了袁了凡的面相,就对他说:

“你将来是个要从政的人,你为什么不去读书呢?”

袁了凡于是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叫儿子把孔先生请到家中,热情接待,要他算算试试,看灵不灵?

结果,一试,非常灵验。很多事情,他都说准了。

于是袁了凡重新走上了读书、求学之路。

袁了凡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发奋学习,到了考试的时候,孔先生算出来他县考第14名,州考第71名,省考第9名。结果全部符合。

既然孔先生算得这么准,那么,袁了凡就想叫孔先生算一算自己一生的命运。

结果算出来的结果是:一生可以做到县长,可惜做了三年半就寿终正寝了,命里没有儿子。

从此,袁先生明白了,人各有命,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不强求。

他的心从此无欲、无求、无得、无失。心彻底地平静下来了,他乐天知命地过好每一天。

很快就过了二十年。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在南京栖霞山,是一位很有名的大善知识。

云谷禅师见他打坐三天三夜,没有倦容,知道他没有妄念、杂念,所以精神饱满。

云谷禅师看到他这么年轻,有这么好的功夫,不容易。

就问他,你三天三夜没起一个妄念,这是为什么呢?

袁了凡先生就说,我一生的命运被孔先生算定了,连哪一天死都知道,我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就要走了,还有什么想的呢?

了凡先生就问云谷禅师,难道命运可以改变?云谷禅师说:“当然可以!”

佛经里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

妄语是佛家的根本大戒,佛会妄语,会骗人吗?

了凡先生就问,那如何求呢?云谷禅师说:“要向内求,不能向外求。”

首先反省自己第一不能中科第的原因:第一性情急躁,做事不仔细。第二心量太小,不能容人。第三任性、使性子。第四言语不谨慎,说话不负责任。

这都是福薄之像,有福之人都是浑厚、老成,心胸宽广能容人,言语动作缓慢而稳重。

没有儿子的原因:第一:你有洁癖,地上不干净的东西是肥料,会生养万物。鱼在至清的水中会被捕去,爱整洁是好事,但过分整洁也是毛病。第二:和气生财,你喜欢发怒,看不惯的,看不顺眼的,就要发作,不能容忍。第三:你为人刻薄,不愿帮助别人。第四:喜欢说话,喜欢批评人,言语不让人。第五:喜欢喝酒,晚上不睡觉,不注意保养身体。

袁了凡先生虚心地接受了这些意见,他一条条改正自己的言行,积极地培植福报。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袁了凡先生曾仼宝坻县县长,他积极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当时水灾泛滥,了凡先生组织全县百姓将三衩河疏通,筑堤防,并且教导百姓沿着海岸种植枊树,形成天然防护林带。

督导百姓在堤防上建造沟渠,并鼓励百姓耕种,因此,荒废的土地渐渐变良田,又免除种种杂役,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袁了凡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积极拥戴。

了凡先生每天诵经持咒,参禅打坐,不管公私事再忙,早晚定课从不间断。

他的夫人非常贤慧,经常帮助他行善布施,并且依照功过格记下所做的功德,用鹅毛管沾红墨水,每天在历书上做记号。

有一次,了凡先生发愿做一万件好事。他正发愁时,晚上做梦,一个白胡子老头告诉他,你在任县长时,心系百姓,兴修水利,这一件好事抵得上一万件好事。

他们的儿子袁俨,后来中了进士。

袁了凡先生后来官至兵部主事,延长了寿命,享年74岁。

袁了凡先生积德行善,逆天改命的故事,友友们!你们听了,感受如何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明朝   富贵   长寿   行善积德   禅师   高僧   县长   好事   儿子   母亲   命运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