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主宰战场的战车为什么会被淘汰?


公元前1640年的牧野(今河南新乡市附近),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决战拉开帷幕尽管周朝联军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周武王姬发对于即将到来的胜利深信不疑,因为他有一只能够左右战局的王牌部队——300辆全副武装的战车。

在上古时代,战车曾一度主宰了战场,并作为权利的象征出现在全世界各个民族的史诗与神话中。

在《文明六》中战车作为骑士升级的前置单位只需要初期的轮子科技就能够研发,甚至连马都不需要。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上,确实不需要马,人类最早的战车出现在两河流域。


在巴格达附近出土的乌尔王军旗生动地描绘了苏美尔人驾驭战车的场景,但彼时的苏美尔战车还非常简陋。轮子是实心的,有四匹野驴提供动力,这也就是游戏中苏美尔驴车的历史原型,但即使这么简陋的驴车也足够在一马平川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杀四方,战车这项枝术也很快被传开,其中来自阿拉伯半岛的闪米特人创造性的发明了空心车辐,并使用半岛上的野马(不是后来的阿拉伯马)作为动力来源,一经问世,效果好到爆炸。闪米特人的分支阿卡德向北征服了两河,另一个分支喜克索斯人向南征服了埃及。

在这一过程中,埃及人充分领教到了战车的威力,因此当他们在一百年后推翻喜克索斯统治的时候,也研发出了自己的战车㸝本。

在游戏中埃及战车后置升级为弩手,而非骑士,这也代表了战车演化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强化战车的机动性,另一个方向强化战车的冲击力,埃及战车选择的前者。这种战车采用双人双马的配置,十分轻盈,最高时速能够达到35公里每小时,其主要杀伤手段是车上的装备复活攻的贵族弓手,在战车的加持之下,埃及王朝开始走出非洲,投入到新月沃土的争霸战争中,而他们的对手,正是选择的另一条演化方向的赫梯人,赫梯战车要比埃及战车更大更重,采取三人配置,驭手、盾手、予手,通过舍弃远程投射能力,强化战车的冲击力和杀伤力。

公元前1274年的卡迭石之战,埃及和赫梯共动员了5000辆战车投入战场,虽然这场古代青春版库尔斯克战役最终以平局收场,但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冲阵战车倾斜了,因为很快亚述人就驾驶着更大更重的战车横扫了整个两河流域。他们更新了四人四马的战车版本,并开发出了镰刃这一毁灭性武器,让那些不信在战场上遇到他们的倒霉士兵苦不堪言,后来亚述帝国的军事遗产被波斯帝国所继承。

战车技术也经由波斯传给了正在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并在他们暴打当地土著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角色。印度神话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阿周那就是一个强大的战车手,而且印度的第一辆主战坦克阿琼(Arjun)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在欧洲,古希腊人也很早接触到了战车技术在《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在击杀赫克托尔之后,就是将他的尸体绑到战车上拖回联军大营,但是希腊半岛复杂的地形限制了战车的发挥,因此它从末出现在希腊人的战兵种中。熟悉《罗马:全战》的玩家可能会对凯尔特人的战车印象深刻,但实际上凯尔特人的战车部队很多时候都是单纯的运兵工具,机动迂回,然后下马步战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罗马人其实也有自己的战车部队,但很少在战场上实装,原因和希腊人、凯尔特人差不太多,欧洲的地形非常复杂,能在两河平原大杀四方的战车部队到这里直接翻车,但战场失意的战车却在罗马帝国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大放异彩,那就是竞技场。血腥刺激的战车对战一旦出场就能迅速点燃了罗马公民们的观战热情,后来做罗马帝国因为宗教原因取消了角斗竞技,但赛车竞技却保留了下来,并一直是君士坦丁堡市民的最爱。

在世界的东方,战车进化到了自己的究极形态。中国最早的战车出现在商朝,并且一登场就是18到24车辐的顶级配置,这意味着中式战车可以承受载更大的重量,拥有更大的体积,中式战车的配置为三人,除驭手外,车左为弓手,车右为戈手,集近战与远程于一体,幅员辽阔、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简直就是战车最完美的舞台。在战车的加持下下,商朝从黄中下游的一个部落,进化成了一个强盛的王朝。

相传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就是一个极为出色的战车手,曾多次协助商王武丁征战四方,戡平内乱,而到了开头的牧野之战,有时纣王帝辛的主力战车部队正在远征东夷,其东拼西凑出来的17万大军,在周军战车的冲击之下一溃千里,临陈倒戈,帝辛兵败自焚,天下就此易主。

周朝建立后,战车成为了权利与等级的象征,作为天下共主,唯有周天子才称的上是万乘之君,但到了礼崩乐坏,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时代,战车的数量又成为了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所以拥有4000辆战车的晋国敢直接向拥有1000辆战车的鲁国下最后通牒,不战而屈人之兵。祖楚国更是敢自称万乘之国,问鼎中原,甚至到了秦国一统天下之战,战车仍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才能在秦陵兵马俑 中发掘出大量战车兵俑。那么也要到了本文的主题,曾牢牢把持战场c位的战车为何会走下神坛呢?

那还得从战车的缺点开始讲起 ,首先战车很难转向,这也是为什么象棋中战车只能走直线的原因 ,这个局限性意味着敌军可以完全预判你的进攻方向和运动轨迹 。《曹刿论战》中就有一句:“吾视其撤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见一旦战车的轨迹发生混乱 ,那多半是在逃命 。此外 一如战车在欧洲水土不服 ,它很挑战场 ,这一点在战场力度不大的远古时代不是什么问题 ,彼时双方都是约好决战地点 ,打一场文明礼貌的君子之战 ,但到了如战国末期那种总体战 、灭国战的时代。没有任何人会和战车约好战场,公平公正的比划比划 ,毕竟生死面前,武德哪有小命重要啊?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点,战车的造价极为高昂,首先马匹和青铜在古代都是极为稀缺的战略资源,而打造战车和铠甲需要熟练的工匠 ,培养驭手又需要多年的训练 ,这绝不是能量产的成本,所以“御”才会位列为君子六艺 之一,妥妥的顶流贵族运动 ,但是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 ,只需要一匹战马的失蹄,一个车轮的损坏 ,一名驭手的阵亡 ,都会让整个战车单位瞬间报废 ,且短期内只绝无补充的可能 ,纵使战车有这么多的缺点 ,但只要他的冲阵能力无戶法替代 ,各个国家就会不惜成本的打造它。如果没有它,有可能就会像牧野之战一样被一战灭国,所以战车这退役定要等到它有更好的替代品 ——骑兵

虽然个彼时的骑兵还做不到全面取代战车 的地位 ,但几项极为关键的科技解锁让他全面进化 ,成为新时代的版本之子。首先就是冶铁,我们聊到骑兵发展的往往容易忽略 造铁这项技术所起决定性作用,他至少在两个层面影响到了骑兵取代战车的进程 。首先在战场层面,铁要比青铜更轻、更坚固 ,也更廉价 ,这也意味着步兵也可以大规模列装铁制铠甲和武器了 ,出现了重装步兵、长枪方阵、弩手集群等一系列抵抗战车冲锋的手段 , 而另一方面在青铜时代,强大的惯性会让全部武装的甲士很难在马上进行作战 ,而更轻更坚固的铁制凯甲让冲击骑兵成为了一种可能,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高加米拉战役 。装备了大量卷镰战车的波斯大军未能冲垮马其顿人的长枪方阵,而亚历山大却可以率领机动性更好的伙伴骑兵迂回斩首,一战定乾坤,而在战场层面之外的经济层面,铁质农具的出现彻底解放了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也将人类文明的疆域扩张到了无远弗届。奴隶制结束,旧贵族退出历史舞台,顺带也带走了那个时代的象征——战车。曾经只需要数百辆战车就能决定一国命运的时代就能决定一国命运的时代彻底终结,新的时代更为残酷,更加的血腥,也更有希望,冶铁的出现只是让骑兵可以和战车同等竞争,那么马鞍和马匹的出现彻底终结了车骑之争悬念,大量武装到牙齿的具装骑兵,完美的替代了战车的冲阵作用,并且能做的更好,成本更低,于是就像诺基亚会被智能手机淘汰一样,战车也成为了时代的眼泪,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战车就这样结束了吗?

错!因为战车至少还有一项,作用没有被骑兵完全代替,那就是在战场上暂时充当堡垒的防御作用。卫青就曾在漠北之战以武刚车阵大破匈奴大军,刘裕也曾在北伐战争以却月之阵击败过北魏铁骑,甚至是到了十五世纪, 火器的出现让战车焕发了新生,捷克老农的火枪车阵就曾在胡斯战争中杀的神罗骑士们哭爹喊娘,戚继光的重车营也曾是抵御蒙古骑兵南下的神兵利器,这种步车协同的配合那你想到了什么?


没错,就是坦克,所以当,二战时期波兰骑兵手持长矛(其实是反坦克筒)冲向德军坦克的时候,战车如果在天有灵,估计正在狂笑。

好了,本篇文章就到这里了。 グッ!(๑•̀ㅂ•́)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战车   驭手   战场   波斯   埃及   希腊人   骑兵   主宰   部队   作用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