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为何在古代,不允许百姓出国?

在当代社会,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密切,普通人出国旅游、留学亦或是经商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在中国古代,不论哪个朝代,统治者对百姓出国基本上都是严令禁止的,即使是在我们看来非常开放的唐朝也不例外。

根据大唐律法规定,非因公出差,不得出境。若私自逾越国境,处两年途径交易,涉及兵器绞刑,与外国人通婚,流放二千里。这种现象其实一直持续到了近代,随着被西方列强打开了国门,中国人才开始渐渐的走向世界。

在中国的古代,老百姓不能出国呢?百姓不许出国,这是由我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背景所决定的。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社会上的阶级分化也非常严重。在这种社会结构之下,普通百姓的地位是很低的,他们被视为皇权下的附属品。因此,百姓被禁止出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权利和国家的稳定。由于古代战争时常发生,如果百姓能够自由的输入国境,则很容易被盗贼蛊惑利用敌人也很容易渗透进来,这无疑会对政治统治造成极大的威胁。

其次,中国古代一直都是以农业作为赋税的根基,土地粮食的供应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的。重农易商的国策从汉朝的时候就稳定了下来。如果百姓出走海外,自然会流失大量的赋税以及人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百姓遗留外邦,甚至对于境内的流民迁徙,都是非常深恶痛绝地,将他们视为贼寇,进行残酷的惩治。

当然,由于古代交通条件的限制,这些措施通常都是用来限制边境以及沿海居民的。比如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便是限制东南沿海地区的渔民出海。这样严格的限制,加之中国人在农耕社会的背景之下,逐渐形成的安土中迁的观念,以及古代恶劣的交通条件,只要出走海外便是难上加难了。

随着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外国资本开始入侵中国市场,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大量的农民为了生计也不得不出走海外,成为了海外劳工。由于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低下,这些第一批出所海外的劳工只能够做当地人不愿意做的非常辛劳的工作,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比如美国的铁路工,他们拿着远低于白人的薪资,还要承担着诸如爆破、挖掘之类的危险工作,并且不断的会受到当地人的歧视。在 1882 年,美国国会还出台了一部针对华人劳工的排华法案,以打击在美国的华人百姓不能出国的政策。一方面确实符合了中国古代统治者对于国家安定统一的追求,但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我们与世界的交流,限制了我们的眼界和视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导致了中国在近代世界的舞台上停滞不前,落后于西方。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之下,我们也需要更新我们的认知和观念,积极的拥抱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推动个人与我们祖国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古代   百姓   赋税   国境   不允许   统治者   劳工   中国古代   中国   海外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