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王做了什么?刘邦一举诛杀7位异姓王,为什么只他能善终?

文|史料不极

编辑|史料不极

文章约2900字

阅读时长约5min

公元前202年,在各位能人异士的鼎力相助下,刘邦把项羽逼上自刎的绝路。刘邦在称帝后,亲手封了8位异姓王,然而继位没多久,刘邦就开始诛杀异姓王,8位异姓王到最后只剩长沙王一人。为什么长沙王吴芮能善终?看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长沙王画像

刘邦为什么要给功臣分封异姓王?不封皇权不是更集中?

把权力封给诸侯,对君王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7位异姓王先封后杀,这也是刘邦被后人诟病很重要的原因。既然如此,刘邦为什么当初要分封异姓王,事实上,刘邦不得不封诸侯异姓王。说到这里,我们来看下古代的分封制度

制度对国家的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邦选择分封制并不是头脑发热。早在汉朝之前,周朝灭商后,就出现了分封制。周朝以分封管理疆土,周天子赐封地给诸侯,封地相当于是附属国,诸侯藩王是封地的统治者,各个藩王同周天子共同治理国家。


分封制保周朝延续百年国家气数,而秦始皇听从李斯建议,用了郡县管理制度,至二世,便亡了。哪种制度好,在刘邦心里也许已有定论。


刘邦与项羽大战,为什么得诸位能臣良将相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敢于论功行赏,即使你是来自敌对势力,只要有能力有功绩,刘邦一概不计前嫌。

梁王彭越,楚王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以及长沙王吴芮等6位异姓王都曾是项羽的部下。由此可见,刘邦分封异姓王的目的就是为了拉拢人心。


《史记》中记载: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异姓王的权力有多大?

说道刘邦为了巩固汉朝,拉拢人心,分封了许多曾是项羽座上宾的王侯将相。这些异姓王中不乏原本就手握重权的人,比如,韩王信(注意不是韩信)和长沙王吴芮。刘邦是怎么让他们心悦诚服呢?很简单,分的蛋糕足够大!来看下异姓王的权力有多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汉朝是诸侯王国与刘邦共同维系的联合体。简单来说,刘邦就像是“武林盟主”,异姓王治理的诸侯王国就像是“各大门派”,大家共同维持“刘氏天下”的运作

这个时期的异姓王基本享有处决封地国内部所有事务的权利,包括官员人事罢免权,上至两千石下至小吏,都是异姓王说了算。甚至包括财税也由异姓王来定夺。


天子对诸侯的约束只有几条:第一,定期来长安,皇帝有事叫你,的随叫随到。第二,遵纪守法,不能通婚,不得私自收留其他国的逃犯、罪犯。第三,管好你的兵,不要起兵反叛。


公元前198年,齐国有一个叫阑的狱史和一个叫南的异国女子相恋,为了能后长相厮守,取南为妻,阑伪造了南的身份,企图蒙混过关,不料被关吏发现,最终阑被判罪,脸上刺字,发配为劳工。


异姓王的权力很大,相当于是“小王”,对于刘邦的汉王朝来说,就相当于是埋了8个“定时炸弹”,你不清理,迟早有一天得爆。


诛杀异姓王是刘邦的必然选择

刘邦一向是因势而为,当初分封是需要,现在铲除异姓王也势在必得。为了稳固刘家的江山,自此刘邦开启了诛杀异姓王的路程。身为汉初三杰,功高震主的韩信首当其冲。公元前197年(高祖十年),楚王韩信被人告发谋反,吕皇后利用韩信对萧何的信任,让萧何引韩信入宫,被一群宫女围杀。


楚王韩信死后一年,梁王彭越被人揭发有谋逆之心,刘邦派人将他抓到洛阳受审,后被流放巴蜀,刘邦知道彭越就是个草莽英雄,没有城府可言。结果,彭越途中遇吕后,他被骗回洛阳斩杀,夷三族。

韩信

淮南王英布曾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后被刘邦拉拢,弃楚投汉。英布眼见刘邦铲除了韩信彭越,内心慌乱不已,胆颤心惊,自知难逃一死,便起兵叛乱,最后被年老的刘邦亲自带兵绞杀。


后燕王卢绾是刘邦的发小,共患难的朋友,他一直是刘邦的心腹,燕王臧荼造反被刘邦灭后,卢绾被封为新燕王。然而,在韩信等异姓王死后,有人告发卢绾与贼人陈豨勾结,卢绾本就心有余悸,无奈之下只能逃往匈奴。刘邦在攻打卢绾时,与大臣誓曰:“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英布

赵王张耳和刘邦是亲家,吕后把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张敖。张耳死后,在赵相贯高策划中,刘邦迁怒张敖,他被废除王位,贬为宣平候。至此,在短短的7年内,除了远在久居南部的长沙王吴芮外,刘邦利用各种借口,将其他七位异性诸侯铲除殆尽。

卢绾

长沙王吴芮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当真是籍籍无名,势力弱小?

有人说,吴芮是八个异姓王中,实力最差的一个,对于这种说法,不敢苟同。


吴芮在八大异姓王中论家世,应该是来头最大的一个,他是春秋时期吴王后裔,吴王夫差的第十一世孙。秦统一六国后,全国推行郡县制,吴芮被任命为鄱阳令。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吴芮是第一个起兵响应的秦吏。

吴芮自幼研习祖先的祖先留下的《吴起兵法》,且精通武艺。他起兵后,项羽在荆楚一带崛起,吴芮随带兵投奔项羽,重用刑徒英布,横扫赣湘桂一带,南越地区秦朝官吏纷纷投靠吴芮,一时之间,吴芮在江南的实力,无人能比。


由此可见,吴芮有长远的眼光而且还懂得用人之道。


在巡视洞庭湖时,吴芮遇到了关键的人物张良。在张良的游说下,吴芮改拥刘邦,刘邦甚是开心,对吴芮大为称赞,说他“从百粤之兵,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封吴芮为“长沙王”

刘邦真的放心长沙王吗?吴芮做了什么才得以保全自己?

来自刘邦的试探:刘邦给吴芮的封地很有意思,长沙王的封地面积特别大,比其他几位异姓王的地盘要大的多,包括,长沙郡、豫章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现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五省)。


奇葩的是刘邦将原本属于赵佗(南越王)的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封给了长沙王。刘邦一边让长沙王守着南部屏障,不受越族干扰,一边又挑起了长沙王和赵佗之间的力量抗衡。可谓是一举两得。

女婿英布叛乱,长沙王为什么能洗脱嫌疑?吴芮行事十分低调,且头脑清醒,他十分清醒,现在的刘邦已经帝王,实力和心智远胜当初。刘邦需要什么他就给什么,在平定英布叛乱的过程中,长沙王立下了大功,他利用姻亲关系诱骗英布,将其擒杀,刘邦自然对他产生疑心。


好友张良的4条计策是救命良药。刘邦在世的最后两年,已经对吴芮起了疑心,经常派人试探长沙王,长沙王每次恭恭敬敬,小心谨慎,有求必应。吴芮找到老友张良,表示无意朝堂争斗,只想晚年留着性命回到江西老家,张良就给他献上了良策。


1.继续低调行事,朝廷的要求,即使出钱出力,也要尽力去办。做事不要留下把柄。

2.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兵马封地,能分就分。

3.保留血脉,把一个儿子送出封地,一旦家族出事,后继有人。

4.同南越的抗衡,要持续下去,对汉王朝来说,这是长沙王存在的意义。

听了张良的建议,吴芮做事更加低调;他主动把自己的大部分领地让给刘邦的子女,又把兵力分给荆王刘贾(刘邦堂兄);吴芮派心腹将庶出子吴元送到浮梁瑶里,对外说吴元已死。


最终,吴芮解除了刘邦对他的猜忌,成为8个异姓王,唯一活下来并且善终的幸运儿。后世子孙谨遵吴芮的教诲,躲过了汉王朝的几场大纷争,享受诸侯王待遇,王位传至五世。

总结

汉高祖刘邦评价吴芮:“长沙王忠,其定著令。”事实上,吴芮的一生,从世家子,到秦朝鄱阳令,再到被封长沙王,最后能守住自己的封地,全族得以善终,真得只是一个“忠”字,能概括的吗?又真的如后人所说是异姓王中最不起眼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长沙   刘邦   南越   吴王   汉王   鄱阳   项羽   燕王   封地   周朝   楚王   汉朝   叛乱   公元前   诸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