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墓碑,揭开玄武门之变真相,学者:难怪李建成被轻易杀死

玄武门之变,是封建历史中争夺太子之位最成功的一场战斗,同时也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场战斗,因为在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早已经坐稳太子之位,可李建成偏偏在自己的地盘,在父亲李渊的保护下,被李世民杀的毫无反抗之力。

对于这一段历史,正史以及野史中有很多不同的记载,但这些记载的可信度依旧不足,不管李世民如何调兵遣将,综合实力一定是打不过李建成的,而事实的真相,在敦煌的一次考古发现中才终于浮出水面。

反目成仇

唐朝是封建历史时期最强大的朝代之一,素有“盛唐”的美誉,可在唐朝的初期却充满了血腥,尤其是唐朝建立后第一任太子之位的争夺,也成为了李世民人生当中仅有的污点之一,那么为何李世民宁愿背上“杀兄逆父”的罪名,也要进行这次兵变呢,其实李世民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很多人对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有太多的不解,最后形成了“固执、昏庸”等见解,可实际上李渊也有很多自己的打算,李渊所建立的唐朝看似强大,可这份强大不止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在封建时期,真正决定国家强大和政权稳定的,除了皇室本身,还需要依靠大量的门阀、士族、豪强以及各方面的团体势力,例如文人群体、商人群体等。

作为一个皇帝,李渊看似高高在上,可实际上有很多的人和群体他是得罪不起的,就好比李渊的背后是整个关陇贵族群体,他们是李渊成功登基的最大支持者,在李渊起兵期间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在李渊成功的过程中,关陇贵族也获得了李渊的认可以及各种实权,其势力遍布唐朝各个阶层。

除了这些地方上的贵族势力外,还有很多看似松散的群体李渊也不能忽视,其中就包括文人群体,文人群体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一般用来形容文臣和读书人,这些人虽然没有实际上的血缘关系和利益关系,可他们有相类似的理念,这也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根基,其中就包括亘古不变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为何李建成在成为太子后会立刻获得包括魏征在内的大量文臣支持,仅仅是因为他的长子身份。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渊选择李建成为太子,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他的身份容易获得很多群体的认可,作为一个马上皇帝,李渊对李世民的能力十分清楚,但为了国家的稳定发展,他依然选择了李建成,这确实是一种固执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妥协的表现。

不过为了保护李世民,李渊也对李世民有所“纵容”:可以继承的秦王爵位,足以发展的巨大领土,一定程度上的私人兵权等。

不过事实证明,李渊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的这些举动不仅没有保护李世民,反而让李世民成为了李建成的眼中钉,欲杀之而后快,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李建成的太子身份和李世民的秦王身份确定后,两人间必然会发生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李世民的无奈

很多人根据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时的反应推测出,李世民对于篡位这件事早有准备,即使没有玄武门之变,还会出现其他规模的战斗,可实际上,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已经决定退出太子之位的争夺,只求保护自身性命。

《资治通鉴》曾记载:“秦王世民既与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有隙....欲出保之”,可李建成显然没有给李世民这个机会:“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

至此,李世民深知与李建成的隔阂再难消除,再加上李世民身边的人非常支持李世民,因此一场争斗早已在无形中酝酿起来。

经过巧妙的安排,李世民完成了一场惊天反杀,在李建成大军和李渊的眼皮子底下,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杀了一个透心凉。

当李建成的手下还在焦急的等待着“太子”的消息时,宫里已经传出李渊将李世民封为太子的消息,此消息一出,所有人都知道李世民已经获得了胜利,并且李建成只有两个结果:被杀或者被囚禁,再也无法和李世民争夺权力。

对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史书中有价值的内容并不多,大多只是记载李建成如何被杀,李世民如何勇猛,李渊如何无奈的信息,却忽略了最大的一个疑问:为何在李建成等人明知李世民有反叛计划,且李建成已经准备好大军的情况下,李世民还能完成反杀呢。

当时的李世民身为秦王,来到皇宫时所能带领的将士不会太多,即使他身边猛将如云,数量的差距可不是质量就能弥补的,况且李建成手下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厉害之人不再少数,为何最终还是被李世民“轻松”拿下呢?

其实大多数人包括史书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这个人的价值也是在一次考古发现中才被彻底“曝光”。

李世民的底牌

1900年,在敦煌地区进行了一次考古挖掘,在这次挖掘中,《常何墓碑》吸引了大量学者和专家的注意,因为墓碑的内容记载了一段有关玄武门之变的内容,同时,这块墓碑的主人也正式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常何出身于官宦家庭,家里的很多长辈曾在隋朝当官,因此常何自幼接触到了多方面教育,尤其是在带兵打仗方面颇有能力,只不过他的能力还没有来得及在隋朝中展示,杨广的暴政就彻底触怒了他,他一气之下落草为寇,进入了当时著名的起义阵营瓦岗寨当中,在瓦岗寨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和单雄信不同,常何并不是一个愚笨之人,他虽然投身瓦岗寨,但他并没有对李密多么的看好,反而很快被李渊所折服,却说李密和他一起投奔李渊,是一个非常现实且非常果断的人。

拼杀多年,李渊的识人之术还是非常强的,在看到常何的一瞬间便看出了他的能力,封了他一个将军的职位,对他非常看中,只不过这件事可能触犯了李密,或者李密压根就不想成为臣子,因此他再次造反,脱离了李渊的部队。

对于常何来说,这简直就是送上门的军功,在投奔之前,常何已经是瓦岗的顶梁柱,他脱离后,瓦岗的整体实力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因此他主动请缨前去剿灭瓦岗,而与他同行的则是后来的秦王李世民,这次出战,奠定了后来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

虽然常何在《隋唐英雄传》中的表现不佳,甚至都没有多少戏份,可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常何也是一个猛将,立下了不少战功,这让李渊动了心思。

李世民身边猛将如云,可长子李建成身边却实力薄弱,需要立刻补充,再加上常何是先投入李渊麾下才认识的李世民,和李世民的关系没有那么亲近,因此常何后来被安排到了李建成身边。

李建成对这位“从天而降”的猛将自然十分欢喜,不仅以礼相待,还许给他非常重要的职位,在李建成看来,常何就是日后他对战李世民的重要人选,从能力上来说,常何也确实担当起这项重任,只不过李建成没有想到,李世民拉拢人心的手段过于强大,常何早已对李世民死心塌地。

“武德七年,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在决定对李世民动手之后,李建成将十分重要的玄武门交给了常何,并将这里布置成必杀之局,等待李世民进入。

可李建成不知道的是,李世民同时也在布局,他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让常何心甘情愿的成为他的棋子,同时又拿出金刀子三十枚,让常何收买玄武门中的士兵。

那么李世民这样做得到了什么好处呢,首先,李世民能够在所有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带领一部分将领埋伏在了玄武门之中,其次,常何随时做好了“关门”的准备,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李建成为何成功被杀的主要原因。

当时李建成很快就发现了李世民的埋伏,此时的他完全来不及思考为何李世民能够埋伏在此,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立刻离开玄武门,联系自己的大军,只要他能够和自己的军队汇聚,十个李世民也不够他杀的,可就在这时,他十分信任的常何出现了,场合关闭了玄武门,让李建成成为了“瓮中之鳖”。

不仅如此,常何还带着自己的手下将玄武门牢牢的守护了起来,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进入,尤其是李建成的嫡系部队。

作为将领,其实在李建成被李世民埋伏的时候,他的手下已经察觉到了不妙,可常何所看守的玄武门却不是他们能够随意进入的,虽然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常何与李建成手下是否爆发冲突,可从结果来看,常何确实牢牢的守住了玄武门,在李渊下令封李世民为太子后,玄武门依旧牢不可破。

估计李建成到死也没有想到,自己布置多年的“必杀之局”究竟问题出现在哪里,为何关键时刻常何却关闭了玄武门,同时这次作战也显示出了李世民布局的能力,要知道常何在归顺后,和李世民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李渊以及李建成接触,可他依然选择为李世民出生入死,这才是李世民最强大的地方。

结语:

或许不只是常何,李世民早准备好身边任何一个人离开自己的准备,他早已明白自己的势力一定会被削弱,因此他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看重,只为了有朝一日可以成为自己的助力。

李建成千不该万不该,让一个和李世民有过接触的人担任如此重要的位置,看似职位不高的场合,却凭借玄武门挡住了李建成的大军,颇有当年张飞驻守长坂坡的气势。

在李建成决定杀李世民的那一刻,李建成的死便已注定。

身为唐朝的奠基者,李世民的能力是李建成所不能匹敌的,他所布置的任何一个困局,都有可能被李世民所利用完成反杀,只不过在玄武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常何,如果李建成在别的地方布局,李世民或许又会拿出他早已准备好的另外一个“暗子”。


#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敦煌   秦王   玄武   猛将   长子   埋伏   墓碑   唐朝   大军   太子   手下   势力   真相   群体   学者   强大   身边   能力   李建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