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基建和房地产的背后,拯救失业已迫在眉睫


此时此刻,对中国经济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答案是,消费!

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意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所有工作的首位。

相信,大家对这一点应该不会有所疑问!

那么想要恢复和扩大消费,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答案是,稳住就业!

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失业和收入减少都会影响消费,其中失业的杀伤力最大。

因为一个人如果被裁员失业,那么按照常理而言,他的消费将会以肉眼可见速度降到最低程度。

除了口粮,失业的人几乎什么也不会买。

失业的人数越多,消费数据就越难看,中国经济数据就越难看。

放到世界各国,这一论断同时通用的。

事实上不要说经济发展,失业人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不稳定因素。无数历史证明,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轻则经济发展放缓,重则会出现十分严重社会问题。

那现在国内失业人数多吗?

答案也显而易见,非常的多!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的企业都将裁员降薪作为应对寒冬的不二法门。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2月,中国失业人口数量达到了8700万,失业率也达到6.2%,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且需要注意,这个数据是不包含农业人口和灵活就业人员的。不然,一个灵活就业人员就高到2亿人,谁受到了?

恐龙之前跟大家分析过,灵活就业的人里面其实有很多失业但找不到工作的人员,因为失业金是有领取条件和时间要求的。

失业了总不能什么都不干,在家等着喝西北风吧?总的要干点什么吧?养老和医保总要挂靠缴纳的吧?

这样一来二去,就变成了灵活就业!

所以,现在情况就很明显。

不管是围绕推动消费,还是维护稳定,稳住就业都是最为至关重要的事情。

怎么稳?

一方面,是稳住企业,我们也看到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到了很多。

比如,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国资国企这个毫不动摇根本不用多说,人家根本就没有动摇过。这句话主要是说给民营企业听的,为的就是给部分企业家们吃下一颗强有力的定心丸,让他们放心生产,别想着移民出国。

不过现在问题,已经陷入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中。

消费起不来,企业不敢生产、不敢加大投资。可企业效益不好,不给员工涨工资、稳住就业岗位,大家也不敢消费。

随着外贸订单的流失,我国企业能够提供的岗位已经无法容纳这么多就业人口。

这是必须要大大方方的承认的一件事!

哪怕像现在的汽车行业一样,政府加大补贴力度支持企业运营,可实质上也是无济于事的,而且这种支持是有限的,因为财政的钱不是无限的,积压的消费需求不是无限的。当需求释放完毕,当财政力度减弱,想要买车的人就会减少很多。

到那时,企业又会进入到产能过剩的情况。汽车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而且汽车作为第二支柱产业,能够得到政府的补贴,其他行业谁管啊?

所以,当前这种情况,企业能够带动的就业很有限,这是必须要清醒认识到的。

信心是一方面,没有项目、预期、不赚钱,也不能逼着人家老板投资扩大生产。

那怎么办?

第二招,就是目前在全国如火如荼进行的以工代赈。通过加大印钞的方式,来搞大基建和房地产,然后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由国家来雇佣工人,稳住就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十分有效的,尤其是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通缩情况。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搞大基建和房地产要花很多钱。

杠杆由谁来背?

从目前情况看,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与突飞猛进的M2数据相比,这是一个温和很多的数字。

说明财政对背杠杆这事不是很积极,都知道这是一个坑,现在的借的钱未来要还,一时痛快,将来更难,所以不太想背,还是想通过房地产方式将杠杆转移出去。

然后,我们又陷入到一个更大范围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中。

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必须要让普通人来消费,买房,但以现在的房价,买房就会透支了未来三十年消费潜能,导致没有钱消费其他产品,继而各行各业产能过剩。

降低房价能够解决,可房地产又锁住了财富。国家不太愿意降低房价,让财富蒸发,所以就很难。

但无论如何,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

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当前的基本盘。

至于未来,可以留给后人来解决,我们要相信后人的智慧。

欢迎关注财恐龙!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基建   毫不动摇   房地产   悖论   杠杆   迫在眉睫   中国经济   房价   灵活   财政   答案   情况   未来   方式   数据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