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的陈朝宗室的中央任官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陈朝在武帝、文帝、废帝三朝,由于宗室孤弱,宗室在中央官员中所占比例较低,至宣帝、后主朝,宗室人数增多,在中央官员中所占的比例才迅速提高。宗室由于与皇帝血脉相连,在中国古代的皇权体制下,往往能够藉此享有不同于普通官员的待遇。

陈朝宗室在中央的任职情况如何?其掌握的实际权力与任职情况有何关系?这些问题关系到对陈朝中央形势与宗室政策的理解与判断,值得进行探讨。

具体而言,本部分主要讨论陈朝宗室的起家及担任中央文官和禁卫武官的情况,以求对陈朝宗室在中央的任职情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陈朝的朝堂形势。

宗室起家官

陈朝皇室出身微寒,在掌握政权之后,为了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体现皇族的“高贵”,陈朝皇帝在宗室的仕进方面进行了努力,力图使宗室成为巩固陈朝统治的重要力量。因而,陈朝宗室从起家开始,便异于一般士人。

陈朝宗室中,除了陈昌、陈荷、陈顼等于梁末起家者,仕进在封爵前,其余宗室均是先受封爵,而后入仕,担任具体的官职。陈朝宗室在陈朝的封爵与入仕是一体的,绝大部分宗室在封爵后即被授予官职,间隔时间很短。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封爵亦可视为宗室起家的前奏。关于陈代宗室的起家制度,《隋书》卷二六《百官志上》笼统地记载了对陈朝宗室的起家情况,而陈朝宗室的实际起家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关于陈朝宗室具体的起家情况,尚未有详细论述,起家年龄起家年龄决定着入仕的早晚,这里根据陈朝宗室起家简表,对陈朝宗室的封爵与起家年龄进行考察。武帝子侄中,起家年龄可考者,仅陈昌。《陈书》卷一四《衡阳献王昌传》载,陈昌于梁末起家为吴兴太守,时年十六岁。

文帝共十三子,其中两子早卒无名,其余十一子中,仅陈伯宗、陈伯茂、陈伯山、陈伯固四子的封爵年龄可考。陈伯宗,世祖长子,《陈书》卷四《废帝纪》对陈伯宗的生卒年月有两种记载,一载其生于梁承圣三年;另一载其“太建二年四月薨,时年十九”即生于梁大宝二年。

按此推测,永定二年拜为临川王世子时,陈伯宗的年龄为四岁或者七岁。陈伯茂,世祖第二子,《陈书》卷二八《始兴王伯茂传》载光大二年,陈伯茂年十八,据此可知,陈伯茂生于梁大宝元年。

永定三年被封为始兴王,时年九岁。陈伯山,世祖第三子,《陈书》卷二八《鄱阳王伯山传》载:“三年正月薨,时年四十”。据此可知,陈伯山生于梁太清三年。天嘉元年被封为鄱阳王。

陈伯固,世祖第五子,《陈书》卷三六《新安王伯固传》载太建十四年,陈伯固谋逆死,“时年二十八”。据此可知,陈伯固生于梁承圣三年,天嘉六年被封为新安王,时年十一。

此外,根据陈伯固的封爵年龄,可以大致推测出陈伯恭、陈伯信、陈伯仁、陈伯义和陈伯礼的封爵年龄。陈伯固与其弟陈伯恭、陈伯信、陈伯仁、陈伯义、陈伯礼均在天嘉六年被封爵,此时陈伯固不过十一岁,陈伯恭、陈伯信、陈伯仁、陈伯义、陈伯礼年龄更小,不足十一岁。

史书中对于文帝诸子的起家时间未有明确记载,但是根据陈朝宗室封爵后不久即被授予官职的情况,封爵与授官基本是前后进行,中间不会间隔太长时间。总体看来,文帝诸子中,封爵时年纪都很小,年龄最大的陈伯固时年不过十一岁,由此可以推测出文帝诸子的起家年龄大多在十余岁以内。

废帝见诸史册的仅有一子陈至泽,《陈书》卷三《世祖纪》载陈至泽生于天康元年,废帝陈伯宗于光大元年即位后便立陈至泽为皇太子,此时陈至泽还是一个婴孩。陈伯宗被废为临海王后,陈至泽的太子之位不保。

太建二年,废帝死后,陈至泽“袭封临海嗣王。寻为宣惠将军,置佐史”气此时陈至泽也不过四岁而已。宣帝共四十二子,其中三子早卒无名,八子未及封,其余三十一子中仅陈叔宝、陈叔陵、陈叔献、陈叔慎四子的起家年龄可考。

陈叔宝,宣帝长子,《陈书》卷六《后主纪》载陈叔宝生于梁承圣二年,天嘉三年被封为安成王世子,时年九岁;“天康元年,授宁远将军,置佐史”,时年十三岁。

陈叔陵,宣帝第二子,《陈书》卷三六《始兴王叔陵传》载陈叔陵生于梁承圣中,而高宗长子陈叔宝生于梁承圣二年,故陈叔陵生于梁承圣二年之后。

按此推测,天嘉三年被封为康乐侯时,陈叔陵至多九岁;光大元年起家为中书侍郎,时年至多十四岁。

陈叔献,宣帝第九子,《陈书》卷二八《河东王叔献传》载陈叔献于太建十二年薨,时年十三。据此可知,陈叔献生于光大元年,太建五年被封为河东王时,年仅六岁;太建七年起家“授宣毅将军,置佐史”,时年八岁。

陈叔慎,宣帝第十六子,《陈书》卷二八《岳阳王叔慎传》载陈叔慎于“太建十四年,立为岳阳王。”据此可知,陈叔慎生于太建三年,至德四年,起家为“侍中、智武将军、丹阳尹”,时年十五。此外,由陈叔慎的封爵及起家年龄,可大致推算出宣帝第十四至第三十四子的封爵及起家年龄。

十四子陈叔重和十五子陈叔俨年龄略长于十六子陈叔慎,此三人同于太建十四年封爵,太建十四年陈叔慎年,陈叔重与陈叔俨封爵时的年龄大致也是十余岁,陈叔重与陈叔俨在封爵后的第二年即起家为官,起家年龄不超过二十。

陈叔慎、陈叔达、陈叔熊、陈叔虞均于太建十四年封爵,他们分别是宣帝的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子,此时十六子陈叔慎年十一,由此可推断陈叔达、陈叔熊、陈叔虞三子封爵时年龄在十一岁以下;

宣帝二十子陈叔平以下,皆在后主至德、祯明年间受封,集中于至德元年、至德四年和祯明二年三个年份,祯明二年陈叔慎不过十八岁,陈叔平等诸子年纪更小,故宣帝二十子以下诸子,在后主朝封爵时年纪也都在十余岁左右。

陈后主诸子中,年龄可考者仅长子陈胤一人,陈胤生于太建五年,据此可知,太建十年陈胤被封为怺康公时,年仅五岁。

陈后主共二十二子,仅有十一子获封王爵,其余诸子还未及封爵陈朝便灭亡了。陈后主诸子封爵者,除长子陈胤外,均在后主朝封爵,并且集中在至德元年、至德四年和祯明二年三个年份。

根据长子陈胤生于太建五年的史实,可知至德元年陈胤十岁,至德四年陈胤十三岁,祯明二年陈胤十五岁,其余诸子的年龄未有超过陈胤者,故后主诸子在封爵及起家时年龄当不会超过十五岁。

综上所述,陈朝宗室起家的年龄较小,入仕的年龄多在二十岁以下。朱大渭在对魏晋南北朝政界名人的入仕年龄进行统计后,发现当时政界名人的平均入仕年龄为25.5岁,陈朝宗室的入仕年龄与之相比明显偏小。

陈朝宗室的起家年龄偏小,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不是特例,刘军指出:“两晋、萧梁和北魏宗室起家的平均年龄分别是14岁、11岁和18岁,全都未及弱冠,整体远远领先庶姓高门。

此举犹如抢先起跑,旨在确保宗室仕进的绝对优势。陈朝与两晋、萧梁和北魏的做法相似,统治者放宽宗室的入仕年龄,目的在于保证宗室在仕进上的优先权,从而提高陈氏家族的声望与地位,这对于加强皇权有积极影响。

起家类型与品级

关于陈朝宗室起家官的类型,根据陈朝宗室起家简表,陈朝宗室中以侍中、中书郎和给事起家者仅陈伯智、陈叔陵、陈叔文、陈叔彪、陈叔俨、陈叔慎、陈方庆七人,可见这些并不是陈朝宗室的主要起家官类型,陈朝宗室主要以散号将军起家。

散号将军始自魏晋,钱大昕称其“虽有名号,而无职司”八散号将军在设立之初只是一种虚号,不具备实际的领兵权力。梁武帝对散号将军制度进行了改革,这一改革虽未给予散号将军实权,但从中可以窥见梁朝最高统治者在对抗士族门阀势力方面的努力。

南朝的散号将军设立之初是为了奖励军功。南朝的世家大族日益腐化,文弱不堪,与此相对的是寒人之崛起,虽然寒人依靠武力崛起,但在当时门第观念的影响之下,寒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很难轻易改变。

陈朝的建立者陈霸先虽凭借武力建国,然陈朝皇族出身微寒,在南朝的门第观念之下,陈氏很难跻身高门,因此,陈朝宗室以散号将军起家以提高地位,彰显自己的身份。散号将军本不领兵,不具有实际的军队控制权,只是表明身份等级的将军名号,但陈朝由宗室陈伯茂开始,封爵后加散号将军成为惯例,且可“置佐史”。

《陈书》卷二八《始兴王伯茂传》载,“置佐史”表明宗室在加散号将军后拥有了设置僚佐幕府的权利,即可开府。散号将军在制度上本不具有开军府的权力,但在陈伯茂加宁远将军时,给予其开府的权力,这不完全是因为陈伯茂的才干,更重要的是其作为宗室的特殊身份。

陈朝宗室所加散号将军的官品较高,有凸显宗室地位崇高之意。与梁代的十八班制不同,陈朝使用的是九品官制。

由陈朝宗室起家简表可知,陈朝建立之后陈朝宗室起家的官品在三品至六品之间,且多集中在四品,仅陈伯礼一人为七品的云旗将军。

《隋书》卷二六《百官志上》载陈朝有四品之云骑将军,“云旗”与“云骑”同音,容易混淆;加之陈伯礼起家即为五品之吴兴太守,单以陈伯礼为七品之云旗将军,存在不合理性,恐此处记载有误。

陈长琦认为:“两晋南朝资品的确定已经远离人才优劣评判的含义,而与社会等级制度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资品的高低,完全以门第的高低、贵贱区分。如果知道某人的起家官,我们就可以大致推算出其资品,由其资品,就可以掌握其出身门第和所属社会等级。”

陈朝皇帝想要提升皇室一族所处的社会等级,因此才会授予资质平庸甚至是还未展现出政务、军事才能的幼王以重号将军。宗室在起家方面具备优势,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不鲜见。

陈朝与两晋、萧梁和北魏的宗室起家制度相比,亦有上述共同点。陈朝宗室能在起家官品上得到优势,究其根本,是陈朝统治者要让宗室成员享有更多的相关利益,以宗室之力来对抗门阀士族,进而巩固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宗室   南朝   始兴   宁远   鄱阳   太守   两晋   门第   诸子   后主   长子   元年   将军   地位   年龄   中央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