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魏了翁诗中“伏”字含义的探讨

近日,我与靖州县教育督学、原飞山小学高级语文教师黄俊文,就南宋大儒魏了翁相关诗文中的“伏”字含义进行了一番有意义的探讨。

年前,俊文兄通过微信发来魏了翁诗作《鹤山书院前为荷塘三,即其小屿筑亭久矣,春后八日始榜曰芙蓉州(洲)》中的一句“自从羸豕伏群龙,红白相辉转明耀”,询问我怎么理解。他说他正在注释魏了翁的诗词。

位于靖州文峰塔景区的魏了翁塑像。摄影:张景武

因魏了翁是在靖州生活了六年的历史名人,同时因自己去年应邀参加靖州魏了翁文化研究会,对魏的历史文化有一点粗浅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又查找了部分资料,基本知晓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时任起居郎、工部侍郎的魏了翁,坚持正义、多次上书朝廷要求公正对待被权相史弥远迫害而亡的原王位继承人赵竑,被史弥远的心腹、谏议大夫朱端常等人诬告“不食周粟”“封章谤讪”,连降三级,贬居靖州。在相对边远落后的靖州,魏了翁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创办了第二座鹤山书院,潜心钻研学问、教育学子,并在书院前的沙洲种植水、木芙蓉花,取名叫“芙蓉洲”。水、木芙蓉竞相开放、红白相间,让这位逐臣心情愉悦了许多。并让作者触景生情,思考了“如何对待忠良”“如何保持内心的纯洁”等重大问题。

同时,我还查阅到,“羸豕”是指“狂躁的母猪”,很多时候喻指“叫嚣的小人”;“群龙”喻指“贤士”“贤明的忠臣”。便认为这句话的大意是,自从狂躁的母猪被刚健的群龙降服之后,代表忠诚的红色与代表纯洁的白色交相辉映、明耀人间。如同芙蓉洲旁的水、木芙蓉花竞相绽放一样。

然而,俊文兄认为此处的“伏”不应作“被降服”解,而是“降服”之义。全句的大意应该是,自从狂躁的母猪把刚健的群龙降服之后,代表忠诚的红色与代表纯洁的白色交相辉映、明耀人间。而我认为,古文中有不少的动词是“施受兼用”的,带有被动词的性质;就一般情况而言,“母猪”是不可能战胜“群龙”的。所以,我坚持认为,在这句话中,是“母猪被群龙降服了”。不过,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这一解释,还是有些不踏实。

近日,我在翻阅魏了翁的诗文中,发现“伏”字被了翁经常运用。而且,常常被运用于有关易经的话语中。而魏了翁本身就是南宋时期一位修养深厚的易学大师。于是,我又查找了一些易学方面的学习资料。得知“伏”是“伏象”之义,即“潜伏”“隐藏”的意思。而不是我所理解的“被降服”,也不是俊文兄所理解的“降服”。易学中通常解释“伏”义,是指各爻皆为阴阳互补的卦象。如乾对坤,坤对乾,坤是乾的伏象,乾是坤的伏象。相对的爻是互相潜伏的,可以互相发生变化、补充、更替。乃至大自然中的其他相对的事物也莫不遵循这一规律。这很好地体现了辩证法。正如魏了翁在《观亭记》中所言:“天运周流如循环、如转毂”“夫阴阳五行,未有不反生者”“知机于屈伸之感、精义于变化之神”(《渠阳集》卷之八)。

魏了翁所著《周易要义》。摄影:张景武

由此,我对纠结于心的“自从羸豕伏群龙,红白相辉转明耀”的内在含义豁然开朗:自从狂躁的母猪潜伏在刚健的群龙中,受到群龙的影响而成为刚健、向上的良兽,代表忠诚的红色与代表纯洁的白色就交相辉映,明耀人间。喻示着小人是可以转换为君子的,也体现了魏了翁对朱端常、梁成大等恶毒攻讦自己的一帮小人的宽容和良好期待。正是魏了翁多年来信守并践行“上不可欺其君,下不忍虐其类”(魏诗《兄子高斯得赴廷对》),多位后人如吴潜,评价魏了翁为“善类之宗也”。

魏诗中,多次出现“伏”字的运用。如《通道朱宰求时斋,李肩吾赋诗,次韵》中,有“夬终伏剥果,乾始函坤舆”诗句;《次韵庐陵刘时见怀》中,有“夬终伏剥果,畜极逢天衢”诗句;《先立春一日,电雷雪交作,程运叔赋诗,次韵》中,有“如何阳伏不能出,阴气所沴如沃焦”诗句。

“夬终伏剥果”一句,在魏了翁不同的诗作中反复出现,值得研究。《易·夬》:“夬,决也,刚决柔也”。又:“泽上于天,夬。”孔颖达疏:“泽性润下,虽复泽上于天,决来下润,此事必然,故是夬之象也。”大意是,刚与柔逐渐分离,上天的恩泽慢慢流泄,润泽大地;同时大地的恩泽也逐渐上升,滋润上天。“剥”卦之义是:山地剥,上艮下坤,山石剥落于地之象。其“上九”爻辞义: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字面意思是:大的果实不吃,君子得到车,小人剥落了简陋的房屋。深层涵义是:“艮”为“果”,“上九”又是“剥”卦唯一的一个阳爻,所以比喻为“硕果”。硕果不食,是因为底部的五阴剥落久了,想君子之制,因君子得到大众的爱戴和支持,自然不被“吃掉”。而“剥”卦之所以是“剥”卦,是因为保留了“上九”。如果小人继续剥蚀,把“上九”也剥了,那就变成了“坤”卦了,此时“剥”卦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小人如果继续剥蚀,就会连自己居住的茅庐也被剥失了。“夬终伏剥果”,意思即:“刚与柔分离”的最终结果,是隐藏(“伏”)在剥掉“上九”即“果”中的,最后就变成了“坤”即大地。因此,在《通道朱宰求时斋,李肩吾赋诗,次韵》诗中这一句话的后面,魏了翁接着来了一句“乾始函坤舆”(上天开始包涵大地这辆巨大的载物车),大手笔地将天地周流、循环不已作了形象、精准的描述。在诗作《张永平辖作亭于渠河之右,予请名以观》中,魏了翁用“乾坤坎离更见伏,春秋代谢相回环”一句,再次对这种天地循环、四季轮流的大自然规律作了诗意概括。

通过对这些字句的分析,可以看见,魏了翁的诗有其独特性,不同一般的抒情性诗歌,其中的易理思想相当深刻,需要多加揣摩、认真体会。

当我把这些学习心得,通过微信发给俊文兄时,得到了他一连四个的大拇指点赞。

(作者:张景武,靖州县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怀化市作协会员,靖州魏了翁文化研究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之义   鹤山   木芙蓉   次韵   刚健   诗作   交相辉映   狂躁   母猪   南宋   硕果   君子   小人   含义   纯洁   代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