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省:晚清根治西北叛乱的“良方”,天山南北永归华夏

乾隆二十年(1755年),经过70多年的苦战,清军终于二次攻破伊犁,剿灭了准噶尔汗国最后的实力派领袖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底定天山以北的北疆地区,中亚“扛把子”的准噶尔汗国彻底被大清帝国锤灭,乾隆还从内地迁移大量移民来充实北疆,并推出了伊犁将军府、伊犁四营、伊犁九城等一系列巩固北疆的统治措施,也正因如此,此后除了阿古柏之乱期间,北疆的局势一直都很稳定。

准噶尔汗国覆灭后,乾隆按图索骥,派出先遣队越过天山招抚南疆的实力派领袖大小和卓。起初,大小和卓听闻清军荡平准噶尔汗国,心生敬畏,乃奉表称臣,乾隆得以兵不血刃夺取天山南北。但时间一长,大小和卓发现清军在南疆的兵力非常匮乏,这还真不是乾隆偷懒,只因为南疆远离内地,后勤保障困难 ,无法支撑大规模的驻军。于是,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南疆再次脱离大清帝国的控制,甚至清军名将兆惠的平叛大军险些全军覆没,是为黑水营之围。

大小和卓的反叛彻底激怒了大清帝国,乾隆亲启数万大军征讨,为了保障后勤,甚至为每名清军配属5名民夫,用银子堆出了从内地通往南疆战场的运输线,在清军强势打击下,大小和卓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相继败亡,清军再次底定南疆。而后乾隆仿照伊犁九城的模式,在南疆建筑喀什噶尔、英吉沙尔、阿克苏的8座城垒,是为南疆八城。但受限于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和后勤补给线漫长的因素,清军在这八城的驻军依旧匮乏,也因此清廷对南疆的统治还是依靠当地的贵族,实际上是间接统治,不像北疆的直接治理。只不过当时是大清帝国最如日中天的时候,当地贵族和周边敌对势力也不敢轻举妄动。

道光年间,大清帝国国力中衰,当地贵族和周边敌对势力(主要是浩罕国、沙俄帝国、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开始图谋新疆特别是南疆。正好当时大小和卓的后人张格尔流落在浩罕“要饭”,于是经过英国人的简单包装,1820年,张格尔以和卓后裔的旗号招摇撞骗,又有浩罕军队的支持,张格尔迅速纠集了一批乌合之众侵入南疆,侵占整个南疆达7年之久,是为张格尔之乱。最终,在清军名将杨遇春的打击下,张格尔败亡,清军收复南疆。但也从此打开了南疆叛乱的“潘多拉魔盒”。

张格尔之乱后,又发生了1830年的玉素普之乱,1847的七和卓之乱,他们都是大小和卓的后裔,虽然叛乱都被清军荡平,但也极大的透支了大清的国力和南疆的经济基础。终于,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来自浩罕的军阀阿古柏在英国人和沙俄的支持下,侵占了整个新疆,前后长达十多年。直到后来左宗棠出关收复新疆,但也因为阿古柏之乱,导致外东北44万平方公里国土被沙俄侵占。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廷痛定思痛,经过一番研究,发现新疆特别是南疆之所以屡次叛乱的缘故,表面看起来是和卓家族的作乱,其实质却是因为大清在这里没有建立直接治理的统治机构,使得大清的基层治理陷入盲区,当地贵族和和卓家族得以勾连在一起,煽动裹挟民众叛乱。于是,大清要来一次彻底的“治疗”。

光绪十年(1884),清廷正式仿照内地建制,在新疆设立行省,并任命收复新疆的战斗英雄、湘军悍将刘锦棠为首任新疆巡抚,新疆自此建省。全省下辖镇迪、阿克苏、喀什噶尔、伊塔4道。计6府、10厅、3州、23县。大清帝国得以建立起对新疆的直接管辖,此时距离大清帝国灭亡不到30年,说真的,一个王朝能在如此下行的时候保住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真是难能可贵了。

新疆建省后,从此与内地的联络更加紧密对中央也更有向心力,之后哪怕是民国军阀混战、日寇侵华的中华民族最孱弱的时刻,新疆依旧保留着中华的版图中,其功劳着实少不了建省这一妙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准噶尔   新疆   叛乱   沙俄   南疆   伊犁   乾隆   天山   北疆   华夏   晚清   帝国   良方   大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