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历史开讲#

远古

正如大多数人所知的那样,在远古蛮荒时代,是一个母系社会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早在原始社会,曾经因生殖崇拜和女性在生产中的地位而造成女权的强大,从而出现母系氏族社会。

妇女在氏族内部事务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实行不同氏族相互通婚,氏族内部禁婚的制度。于是便有了辨别每一个社会成员相互间有无直接血缘关系的必要,从而,作为共同血缘关系的识别称号——姓,便出现了。

女子是共同使用一个姓的氏族的主持者,婚姻由女方为主。所生孩子的姓也按母亲血统来认定。“姓”的象意结构方式,许慎《说文》解为“从女生”。而中国最古老的一批姓,如“好”。“姚”,“姬”,“嬴”等均带“女”字偏旁。从这可以看出,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

我们常常可以在那些远古题材的漫画,动画中看到穿着兽皮的男人在家带孩子做饭,而女人则扛着石斧出去打猎。这也正说明了,那时的女人,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奴隶社会

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不同,体力劳动显得越来越重要,男性地位逐渐凸现,父系社会逐渐代替了母系社会。男字拆开来就是“田力”,意为“在田力贡献劳力”,也就是从事农业生产,而女人则渐渐接手了家里的工作。

而到了奴隶社会,女性更俨然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品。

当大批女性奴隶被贩卖到贵族或平民之家充当婢妾时,人们竟要靠“占卜”来替她们“辩姓”,即便是称姓确定的贵族妇女。“姓”这个血缘标识亦不再特别为人所看重。

这里有一个例子: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某日陈国的司寇请问孔子,鲁昭公算不算知礼人,孔子作了肯定的回答。等孔子出门后,司寇对其学生巫吗期说:“我听说君子不相互包庇,原来君子也是相互包庇的呀。鲁昭公姓姬。要做夫人的吴国女子也姓姬,不便称吴姬,就改称吴孟子,冒充宋国之姓(宋姓子)。他要算是知礼人,这天下就没有不知礼的人了。”事后巫吗期告诉孔子,孔子感叹道:“我真幸运,苟有过失人家就一定给指出来。”

这里我们姑且不去看孔子有多么虚心,从司寇的话中可以看到,鲁昭公这么随口一唤,又一位贵族女子的姓消失了。

可见当时女子的社会地位日趋低下,光辉不再,男人打了个翻身仗。

封建社会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

可你们知道么,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中,那个感天动地的孟姜女,她的名字由来也有一段离奇的故事。

民间传说,古时,有姜,孟两家,比邻,两家只隔一座墙。孟姓种瓠于自家院内,藤蔓爬至姜姓院中,结成一硕大的瓠瓜,剖之,内有一女婴,为争此女的抚养权,两家打起官司,孟姓说此女种胎在我家,姜姓说此女出生在我家。后有官府判决,此女归两家共同抚养,既姓孟,也姓姜。

当然,民间故事,不足为训。但概括出中过古代姓名文化的一个普遍现象:已婚妇女都有两个姓——“妻从夫姓”。而且,夫家的姓是放在首位的。

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的男性权力地位达到鼎盛,妇女作为附属品这一概念,已经上升为法律制度保护下的社会意识及道德准则。这时便出现了妻从夫姓的现象,仿佛是给自己的物品打上记号。

但是秦汉时期,“妻从夫姓”并未开始盛行。上面所说的这个民间故事,只是一个引子。其实,秦汉时代,也有以母姓为称或者干脆随母亲姓的风气。

汉武帝子据立为太子,因母亲姓卫而称卫太子,卫太子的儿子建因母亲姓史而称史重孙。夏侯颇尚平阳公主,公主随母亲姓,号孙公主,生下儿子又随母姓,从此夏侯氏便称孙氏。汉景帝诸子中封王者十三人,分别为五个母亲所生,《史记》为他们立传,题名《五宗世家》。

自三代而迄秦汉,因母系社会制度所形成的子女随母家姓的传统余习缕续,即使贵为天潢世胄,亦不妨碍。所以那时应不会存在对已婚女子须从夫姓的规矩,中国妇女地位暂时还不是很低。而此风向自汉代以后开始转变。继承父兄未竟事业而续成《汉书》的班昭,因曾嫁曹世叔为妻,人称“曹大家”,其撰有《女诫》七卷,传世印本有署名“曹昭”的。这可能与当时人们对既嫁女子多冠夫姓相称的习惯业已出现有关;生活在南朝至隋唐初的颜之推撰《颜氏家训》,更于《风操第六》篇中明确指出,女子“已嫁则以夫氏称之,在室则以夫氏称之。”他还结实这种称谓规矩的理由:只要举行过婚礼,这些女子便是“他族”的成员了,即使是自家兄弟子侄在对外人说起她们时,也不能称“家姑”,“家姊”,否则便是对“他族”的“轻略”。

对已婚女子以夫家为姓氏相称的习俗,大致在汉魏之击构成雏形,到南朝末期蔚然成风。这必然是妻子对夫家人身依附的关系进一步加强。换句话说,即男女地位开始失去平衡。

再看敦煌发现的《唐大历四年沙州敦煌县悬泉乡宜禾里手实》,“户主:李如真,年四十二岁。中女”等记录。女子而得为户主,不及夫姓,也不书某人妻或某亡人妻,略见其时风气转变之一般。

可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却是残忍的,可怕的。也只有在唐朝女皇武则天开天辟地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性统治者时妇女地位得到了提高,但这只是昙花一现。随后,妇女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低。封建社会对女性是毫不留情,极其残忍的,在那个时代,妇女要想翻身,是件很困难的事。

而且,普遍的,那时的女性也已习惯并认定了这一事实。她们仿佛也乐在其中,并不断约束自己来取悦男人。

近代

自从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反动统治后,主宰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政体制宣告结束。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力。然而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烙印始终给社会留下太多的后遗症,封建思想仍有严重的遗留,妇女的地位可想而知提高得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压榨、掠夺,倡导“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们的新式工业的兴办,使资本主义渐渐崛起,而当时最大的即为纺织工业和面粉业。众所周知,纺织女工是受资本家残酷压榨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在一个时期,它几乎成了被压迫民众的代名词。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对发展国民生计而言是有利、进步的,但从另一侧面看,它无疑又一次使女性的地位大大被贬低:妇女仍被当作工具在使用着,只不过以前这工具的主人是封建主,后来改为资本家了。女性从家庭劳动转为了社会劳动。在这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女性地位的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但而到了近代,妻从夫姓的现象基本已经没有了。由此可见,女性的社会地位比封建社会要有所提高。

当代

在现当代社会中,很明显的,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稳步提高。这是因为展开了妇女解放运动。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说起某位政治要员或是某位取得成功的人士时,如果她是女性,则一定会在她的身份或者职称前加个“女”字。例如在选国家干部或者全国人大代表时,媒体报导时会在该领导人的名字后加上一个“女”字。

如果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又怎么会在称呼里刻意加上那么一个“女”字呢?是表示对女性的尊重?其实不然,窃以为,这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男女的地位不平等。

女性地位不如男性确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所以现在马上要做到男女平等,是不现实的。

回顾中国女性的过去,那是血与泪的交织体;

想想现在,女性地位取得了可喜的变化;

展望未来,在越来越重视科技和智力、淡化体力劳动的明天,是否又会为女性带来更多的机会呢?

客观地讲,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我们整天喊着男女平等的口号,就是因为男女还不平等。直到有一天,我们的周围再也听不到“男女平等”,那才是真正的平等。

总之,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史也正是中国社会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残缺走向完善的发展史的缩影和体现。相信通过臻于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女性最终会得到一切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也相信通过女性自身的努力,其作用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妇女自身也会以实力证明自身价值,冲破传统文化的消极面,从中解放出来,最终真正撑起“半边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中国   孔子   女性   母系   氏族   封建社会   妇女   地位   女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