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智谋天下第一,为何会北伐会失败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诸葛亮在五丈原用七星灯续命失败后,发出的这句遗言,显得无比的苍凉与悲情。诸葛亮27岁出山开始辅佐刘备,到54岁在五丈原病逝,心中是一直都是把“匡扶汉室,还于旧都”作为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目标的,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诸葛亮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但是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既然诸葛亮的智谋天下第一,那为何北伐却次次失败呢?

诸葛亮北伐会失败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总归之后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国力孱弱,粮草不济

三国时期蜀汉的国力对比曹魏要弱很多,无论是经济发展和粮食的生产都和曹魏不是一个量级的。蜀地多山地而曹魏多平原,粮食的产量自然就比不上曹魏。再加上后勤保障困难,粮食运输不畅,要知道兵法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蜀汉的人口远不如曹魏的人口,兵力自然也是比不过曹魏的,再加上刘备的夷陵大败,将蜀汉前期好不容易攒下的大部分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损失的七七八八,给诸葛亮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诸葛亮一边要发展农业,还要一边训练新兵,又要北伐,可想而知有多少的困难摆在他的面前。

二、内部矛盾重重

蜀汉的内部矛盾也是诸葛亮北伐失败一个很重要的矛盾,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并不是原生在蜀地的政权,刘备集团是由荆州攻入蜀地建立的,派系主要是由诸葛亮领导的荆州派系和原来蜀地的刘璋派系组成,刘璋派系又分为以法正为首的成都派系和李严为首的巴东派系组成。三派在刘备活着的时候相对融洽,法正死的早,他这一派最后倒向了诸葛亮。但是李严的这一派始终没有和诸葛亮一条心,尤其是李严,同为刘备的托孤大臣,一向是不怎么服气诸葛亮的。到后来李严为了争权,故意造成运粮延误,迫使了诸葛亮退军,诸葛亮忍无可忍严厉的处罚了李严,将其罢官。彻底地逐出了蜀汉的决策层。

三、人才凋敝,后继无人

三国时期优秀的人才也大都出自在曹魏,除了早期追随刘备入川的那一批来自荆州的人才之外,蜀地本身的人才相对较少,法正早逝,李严与诸葛亮不和,武将更是稀缺,五虎上将只剩赵云一人,年轻将领中只有姜维一人,姜维还是曹魏投降过来的,其他的将领都不是很出众,以致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谚语,可见诸葛亮是多么的缺乏人才来助他北伐。

四、用人失误,看人不准

诸葛亮的才能无疑是非常优秀的,但是他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那就是看人不准,用人失误。在这方面有两个人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就是马谡,在刘备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的时候就明确的告诉了诸葛亮马谡这个人难当大任,只会纸上谈兵,当个谋士即可,切不可重用,可是诸葛亮并没有听进去,到后来在北伐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轻信马谡派他驻守街亭,结果被魏军击败,造成北伐失败。第二个是魏延,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亮就是看不上魏延,从一开始就认为魏延会反叛,其实这是错误的,魏延从荆州时就一直追随刘备,忠心耿耿,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是绝无反叛之心的,结果诸葛亮死后授意杨仪和马岱杀掉了魏延。第三个是杨仪,杨仪这个人与魏延的矛盾极大,总想着除掉魏延,接到诸葛亮的计谋除掉了魏延,结果蜀汉的军力大打折扣。

以上的几点原因无论是从军事实力、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等都是造成诸葛亮北伐难以成功的原因,无论这些原因来自主观还是客观。当然,诸葛亮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能推到诸葛亮的身上。诸葛亮是一个能力非常出众的人,北伐的失败责任与诸葛亮本人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主要原因还是蜀国国力太弱,根本不是曹魏的对手,再加上诸葛亮身边缺乏得力的能臣干将,他把自己能做到的,想到的都做了,算是对得起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多山   白帝城   巴东   蜀汉   荆州   智谋   派系   国力   粮食   原因   人才   天下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