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讨伐北燕,后覆灭北凉,拓跋鲜卑一统北方,奠定霸主地位

#头条创作挑战赛#

燕主冯弘是后燕中卫将军冯跋的弟弟。冯跋得罪后燕,亡命山泽。后燕主慕容熙(即慕容宝之叔)淫荒失德,冯跋趁势讨伐后燕,拥立慕容熙的养子高云为主,杀掉慕容熙。不久,冯跋又杀掉高云,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燕主,定都龙城。史家称为北燕。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使臣于什门到龙城,令北燕主冯跋向北魏称臣,冯跋不仅大骂拓跋焘狂妄,而且还拘禁了于什门,迫令他投降。于什门忠于北魏,宁死不屈。冯跋于是将他扣押在北燕,不让他回国。从此,北魏与北燕两国成了冤家对头,战火不断。

没过多久,北燕发生内乱。冯跋病重,命太子冯翼摄政。冯跋的妃子宋氏欲立自己的亲生儿子,迫使太子冯翼退居东宫。冯跋的弟弟冯弘却趁机进宫篡夺了帝位,冯跋受惊吓而死,太子冯翼及其兄弟全部被杀。

拓跋焘见北燕发生内乱,再次督兵讨伐北燕,连连告捷。北燕尚书郭渊劝燕主冯弘向北魏朝贡求和。冯弘摇头说:“两国结怨已久,就算我屈身乞降,也未必能保全性命,还是奋力抗敌吧!”于是调兵遣将,仍与北魏相抗。

刘宋降将朱修之心系故国,趁拓跋焘出征之机,联络前时被北魏俘虏的刘宋将士,约定一起袭击拓跋焘,事成之后,一起回归故国。另外一位刘宋旧将毛修之,由于被俘多年,已经习惯了北魏的生活,不愿意背叛北魏。朱修之担心毛修之泄密,逃往北燕。燕主冯弘随之请朱修之回宋国求援。朱修之乘船走海路,返回建康。

当时,彭城王刘义康及领军将军刘湛正忙于自毁长城,冤杀良将,根本就没有心思支援北燕,讨伐北魏。朱修之没有请到援兵,在北燕也就失去了获得高官的本钱,燕主冯弘只是给了他一个黄门侍郎的官职。

太武帝拓跋焘听说国内的宋人谋变,担心老巢出事,立即率兵返回平城。北燕刚经历过内乱,尚未恢复元气,谁知下一轮内江又开始了,而这一次内讧,直接成了北燕的催命符。

原来,冯弘的妻子王氏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冯崇,次子冯朗,三子冯邈。此外,宠妾慕容氏也生有一个儿子,名叫冯王仁。冯弘篡位之后,没有册立妻子为皇后,而是册立慕容氏为皇后,立冯王仁为太子。

冯崇受封为长乐公,镇守辽西。冯弘的次子冯朗对弟弟冯邈说:“国家将亡,父皇只听信慕容氏的谗言,只怕没有等到国家灭亡,我们兄弟就要先遭惨祸了。”

冯邈也有同感,问道:“哥哥有什么好办法吗?”

冯朗不假思索地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二人一合计,随即前往辽西,劝大哥冯崇投奔北魏。冯崇对自己未被立为太子耿耿于怀,一肚子怨气,两个弟弟的到来,如同火上浇油,当即便让冯邈向北魏请降。

冯弘听说三个儿子卖国,勃然大怒,立即派部将封羽征讨三个不肖子。冯崇新归降北魏,当然要向北魏求救。

太武帝拓跋焘封冯崇为车骑大将军,兼辽西王。并派永昌王拓跋健、左仆射安原率兵支援辽西,进攻龙城。拓跋健杀到辽西,燕将封羽不战即降。冯弘大惊失色,忙向北魏示弱,表示愿意献上女儿,以求和解。

拓跋焘则要求冯弘放还扣押在北燕的于什门,并将北燕太子冯王仁送到北魏充当人质,答应这个条件,休兵言和,否则,兵戎相见。冯弘当即释放于什门归国。于什门被北燕拘禁长达二十一年之久,始终不肯屈节,拓跋焘将他比作苏武,回国后,封为治书御史。

冯弘舍不得儿子,再加上宠后慕容氏又是哭又是闹,没有送太子冯王仁到北魏充当人质,当拓跋焘派使臣前来催促的时候,他竟然赶走了北魏使臣。散骑常侍刘滋极力劝谏,说太子只是暂时去魏国充当人质,只要陛下修政治,抚百姓,赈饥穷,劝农桑,省赋役,维持国本,使燕国转弱为强,到时魏主就不敢轻视燕国,太子自然就可以回来了。

冯弘大怒,拍案道:“你也有父子情谊,难道叫朕送儿子就死吗?”

“陛下派太子去魏国,未必就死,国家却可保平安;否则,国家危在旦夕,到时不但太子不保,国家也要灭亡了啊!

“大胆狂徒,竟敢咒诅朕!”冯弘暴跳如雷,喝令左右将刘滋绑出去斩了。冯弘赶走北魏使臣,转头派人到建康向刘宋称臣,请求军事援助。

宋文帝刘义隆只是封冯弘为燕王,称北燕为黄龙国,并未出兵救援。冯弘知道刘宋不可靠,忙又派部将汤烛带着贡品前往平城,向太武帝拓跋焘说明,说太子染病,暂时不能前往北魏。

拓跋焘也不是好糊弄的,知道这是借口,当即下了逐客令,并命永昌王拓跋健率兵讨伐北燕,顺带将北燕田地里成熟的庄稼收回来,做到打仗筹粮两不误。接着又命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镇东大将军徒河、屈垣等,率四万骑兵直捣龙城。

冯弘大惊失色,急忙派太常卿杨崏牵羊担酒前去犒劳魏兵,向北魏屈膝求和。屈垣直白地说:“燕国不送太子,我军就前来问候一下,如果诚心悔罪投降,速将太子献出,这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

杨崏说这得请示皇上,自己作不了主,唯唯而退。


屈垣等了一天,北燕没有任何音讯,于是纵兵大肆抢掠,给北燕施加压力。不久,拓跋丕也率兵赶到,直捣龙城。冯弘大惊失色,只得再派杨崏前往魏营乞求。

拓跋丕给冯弘一个月的期限,考虑是否交出太子,然后率四万大军,押着六千名俘虏,带着抢掠的财物,从容退去。

一个月的期限转眼即到,冯弘仍然没有交出太子的意思。杨崏一再劝谏。冯弘却说:“我舍不得儿子啊!万一事情紧迫,咱就先投奔东边的高丽,然后再作打算吧!

杨崏着急地说:“如果再不交出太子,北魏将要出动倾国之兵,到时恐怕很难招架。陛下要投奔高丽,但高丽也是异族。刚开始可能会接纳我们,最终一定会抛弃我们,不可不防啊!

冯弘不听劝告,秘密派尚书阳伊前往高丽,请求高丽发兵护送。

阳伊请的援兵未到,北魏已是大军压境。冯弘故技重演,向魏营送去酒肉等贡物,谎称愿意将太子送往北魏。

拓跋焘看透了冯弘,不受冯弘的蒙骗,命平东将军娥清、安西将军古弼率万余名精兵杀入燕境;再命平州刺史拓跋婴调集辽西各路兵马,大张旗鼓地杀奔北燕,攻克白狼城后,直捣龙城。

恰在此时,北燕尚书阳伊搬请的高丽救兵到了,将士达数万人之多,驻扎在临川。北燕尚书令郭生不愿意东迁,率兵打开城门,请魏兵进龙城。魏兵怀疑北燕有诈,只在城外徘徊,不敢进城。郭生见魏军不敢进城,竟然亲自勒兵攻打冯弘。

冯弘急了,请高丽主将葛卢、孟光率军进城。高丽军进城与郭生率领的部众展开巷战,混战之中,郭生中箭身亡。蛇无头不走,部众随之逃散。葛卢、孟光击败郭生之后,乘势将北燕武库中的兵器、甲胄全部搬出来,分给高丽的兵士。高丽兵脱去旧衣换上新装,焕然一新。


高丽人见北燕城中百姓生活殷实,见财起心,任意打劫,彻夜不休。冯弘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迅速迁往高丽。可怜的龙城百姓,不仅财物被洗劫一空,还要离乡背井。

北魏安西将军古弼见高丽兵马数倍于己,不敢出战,只是坚守营垒,作壁上观。北燕主冯弘率众东行的时候,古弼正在营中喝酒。部将高苟子进帐报告,说燕人大批出逃,请古弼出兵追敌。古弼已有醉意,拔刀劈案,大吼:“谁敢打断老子的酒兴,老子宰了他!”

高苟子吓得伸了伸舌头,慌忙退出。

古弼第二天酒醒后,听说燕主已经逃远,后悔莫及,忙率兵进入龙城,可此时的龙城只是一座空城,只得据实奏报皇上,等待他的是惩罚。


几天之后,一辆囚车从龙城缓缓驶出,囚车里的人正是古弼。平东将军娥清也被召回平城,二人被削去官职,贬为看守城门的士兵。拓跋焘随即派散骑常侍封拨前往高丽,令高丽王将冯弘交给北魏。高丽王高琏不但不肯交出冯弘,甚至要求北魏向高丽称臣。

拓跋焘恨得牙痒,拟发兵东征,将高丽国夷为平地。幸亏乐平王拓跋丕苦苦相劝,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冯弘一行到了高丽京城郊外,高琏派人前去慰问。冯弘既愧又恨,以北燕皇帝的名义,给高琏送去一封禅位诏书。

高琏见冯弘居然摆臭架子,不免动怒,下令不许冯弘进城,先是让他居住在平郭,随后又让他迁往北丰。

冯弘到了北丰,仍然像在龙城一样,政刑赏罚,独行独断。高琏得知后,更是怒上加怒,派兵到北丰将太子冯王仁和冯弘的亲信大臣一并拘拿,送往其他地方关押。冯弘原本是为了爱子娇妻,才甘心弃国,远投高丽,没想到仍然弄得父子生离,悲愤交集,又秘密派人到建康,向宋廷求援。

宋文帝刘义隆接到冯弘的求援信,派王白驹去高丽迎接冯弘,并要求高琏负担冯弘一行前往建康的费用。高琏非常恼火,索性派孙漱、高仇两将带数百兵士到北丰,将冯弘及全家十余口全都杀了。北燕自冯跋篡立以来,仅传一代而亡,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


高琏杀了冯弘及家人,却还假惺惺地追封冯弘谥号为昭成皇帝,然后向刘宋朝廷通报,谎称冯弘暴病而亡。宋文帝刘义隆听说冯弘病故,也就罢休,没有再追究。

太武帝拓跋焘灭掉北燕后,又打起了北凉的主意。北凉沮渠氏,世代都是匈奴左沮渠王,他们以官职为姓氏。后凉主吕光背着西秦自立,任命沮渠罗仇为尚书,然后率兵讨伐西秦,不料大败而归。吕光将战败之责归罪于沮渠罗仇兄弟,将他们处斩了。


沮渠罗仇的侄子沮渠蒙逊,推举太守段业为凉州牧,自为部将,率兵为叔父报仇,并一举击败后凉,活捉后凉主和他的侄儿吕纯。段业自称凉王,用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历史上称为北凉。由于沮渠蒙逊功高权重,段业对他有所忌惮,于是任命沮渠蒙逊出任西平太守,将他调离凉州。

沮渠蒙逊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当然不会任由段业摆布,于是率兵杀进凉州,杀了段业,自称凉州牧,兼张掖公。后来,后秦灭掉后凉,南凉主秃发傉檀奉命据守姑臧。沮渠蒙逊赶走秃发傉檀,攻占姑臧作为国都,将全族的人都迁到姑臧,又自封河西王。

西凉灭亡后,北凉的国土更广阔。沮渠蒙逊派人到建康向刘宋朝贡,接受宋文帝的册封。然后又将儿子沮渠安周派到北魏,让他在拓跋焘身边当差,获得北魏太武帝的封赏。两头讨好,可见沮渠蒙逊非常狡猾。

治国二十多年,沮渠蒙逊不免骄淫起来。北魏大臣李顺屡次出使北凉,刚开始,沮渠蒙逊尚能以礼相待,时间一长,便露出了原形,对李顺的态度逐渐冷淡,直至狂傲,箕踞上坐,受书不拜。

李顺正色地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天子赐祚,命他不拜。齐桓公犹谨守臣道,下拜登受。今凉王功不及齐桓公,我朝皇帝也没有让你免拜,你竟然骄蹇无礼,莫非轻视我朝不成!沮渠蒙逊这才神色悚惶,下拜受诏。


李顺回国后,太武帝拓跋焘问起北凉的事情。李顺回答说:“沮渠蒙逊控制河右将近三十年,应当有些谋略。虽然没有为后代留下什么治国之策,但仍足以传承一代。然而,礼为德舆,敬为德基,沮渠蒙逊非但无礼,而且不敬,离死期也不远了,不出两年,恐怕就是他的大限。”

拓跋焘问道:“沮渠蒙逊死后,北凉何时当灭?”

李顺想了想说:“沮渠蒙逊的几个儿子,臣都见过,全都是庸才,只有敦煌太守牧犍稍有见识,皇位一定非他莫属。但牧犍始终不及其父,这是上天要将北凉送给陛下啊!

拓跋焘大喜,说道:“如果事情真的如你所料,朕一定为你记功。”

一年之后,果然有北凉使者来到平城向北魏告丧,说沮渠蒙逊去世,世子沮渠蒙牧犍嗣位。

拓跋焘高兴地对李顺说:“你的话果真应验了,看来朕取北凉是时候了。”拓跋焘随即封李顺为安西将军,让他带着诏书去北凉,封沮渠牧犍为凉州刺史兼河西王。

拓跋焘曾向沮渠蒙逊提亲,请他将女儿兴平公主嫁给自己为夫人,沮渠蒙逊生前也答应了,只是还没有把女儿送到北魏,自己就归天了。沮渠牧犍奉父亲遗命,特派右丞李繇将妹妹兴平公主送到北魏。拓跋焘也愿意将亲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沮渠牧犍仍派李繇迎归。彼此联姻,本以为是亲上加亲,可以无虞。偏偏拓跋焘想让沮渠牧犍的儿子沮渠封坛来自己身边做事。沮渠牧犍虽然不愿意,也不敢抗命。

拓跋焘本想依李顺之前所言,发兵攻占北凉,由于李顺的劝阻,才暂免了兵戈。李顺为何又要替北凉说话呢?说穿了也不难理解,因为他收了北凉人的巨额贿赂,得人钱财,替人消灾。

一天,忽然有一位老人在敦煌东门投入信函,里面写着:“凉王三十年如七年。”看守城门的士兵看了信函后,觉得很奇怪,四处寻找,始终没有找到投送信函的人。于是将信函上交,最后到了沮渠牧犍的手里。沮渠牧犍也看不懂,随即召来宦官张慎询问。

张慎说:“听说虢国将亡时,有神人启示。如果陛下崇德修政,就会保有三十年的福运;如果陛下痴迷狩猎,沉迷酒色,恐怕七年之后,国家必有大变。”张慎之言,其实是忠告,沮渠牧犍听了,却很不高兴。

原来,北凉王沮渠牧犍与他的嫂子李氏通奸,他们兄弟三人都轮流和她相好。北凉王后拓跋氏即拓跋焘的妹妹武威公主对此颇有怨言。李氏与沮渠牧犍的姐姐合谋下毒害北魏武威公主。幸亏武威公主稍稍进食便感到腹中痛疼,自知中毒,立即派内侍飞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出解毒医生乘坐驿站的马车驰往救治,才救了武威公主一命。

拓跋焘勒令沮渠牧犍将李氏交给北魏,沮渠牧犍不肯交出,只是给李氏很多财物,命她迁居酒泉。张慎之言戳到了沮渠牧犍的痛处,沮渠牧犍当然就不高兴了。拓跋焘派尚书贺多罗出使北凉观察虚实。贺多罗回来后,也说沮渠牧犍虽然表面上对魏称臣纳贡,内心却叛离乖张。拓跋焘打算出兵北凉,向崔浩询问对策。

崔浩说:“沮渠牧犍叛逆之心,早已显露,不能不杀。我军前几年北伐,虽说没有取得太大的胜利,实际上也没遭受什么损失。战马共三十万匹,算起来在征途中死伤的不满八千。平时每年正常死亡的也不少于一万匹。而远方借此便说我们的国力消耗殆尽,难以恢复。如果我军出其不意,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必惊恐万状,不知所措,我军一定可以大获全胜。

“太好了。”拓跋焘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于是,召集公卿在太极殿西堂讨论。

弘农王奚斤等三十余人都说:“沮渠牧犍是西方边陲归附的下等小国,虽然对我国不太臣服,但是自从继位以后,每年进贡从不间断减少。朝廷也把他作为藩臣来看待,嫁公主给他为妻。如今,他的罪行还不十分明显,应该加以宽恕。我国讨伐柔然汗国归来不久,人马疲惫,不能够再大举兴兵征讨了。

况且,听说凉国的土地贫瘠,盐碱地居多,水草也不多。如果大军兵临城下,他们一定环城固守。我军久攻不克,荒郊野外也没有什么可劫掠,这可是个危险的策略。”

李顺曾出使北凉,拓跋焘认为李顺有才能,又向李顺询问北凉的情况。


北凉沮渠蒙逊时,李顺曾多次出使北凉,沮渠蒙逊常与李顺一起游乐宴饮,曾说了一些骄傲无礼的大话,害怕李顺向北魏朝廷报告,便把金银财宝塞进李顺的怀里,李顺乐而受之,当然也就替沮渠蒙逊隐瞒了。

李顺见问,仍然是过去的态度,回答说:“从温圉水以西直到姑臧,遍地都是枯石,绝对没有水草。当地人说:姑臧城南的天梯山上,冬天有积雪,深达几丈。春季和夏季的时候,积雪融化,从山上流下来,形成河流,当地居民就是引雪水入渠,灌溉农田。如果凉州人听说我们大军开到,一定会掘开渠口,让水流尽,我军的人马就无水可用。姑臧城方圆百里之内,土地因无水杂草不生,我军人马饥渴,也难以久留。奚斤他们的意见是正确的。”

拓跋焘于是让崔浩和李顺进行辩论,自己退到后面去了。众人无话可说,只是声称“凉州没有水草”,出兵大不利。

崔浩振振有词地说:“《汉书·地理志》中说:“凉州的畜产,天下最为富饶。”如果那里没有水草,牲畜怎么繁殖?汉朝也绝不会在没有水草的土地上兴筑城郭,设置郡县。况且,高山冰雪融化以后,只能浸湿地皮,收敛尘土,怎么能够挖通渠道,灌溉农田呢!这种话实在太荒谬,不可信。

李顺驳斥说:“耳闻不如眼见。我曾亲眼看到,你有什么资格和我辩论?”崔浩不客气地说:“你接受了人家的金钱贿赂,得人钱财,替人消灾,当然要替人家说话,你以为我没有亲眼看到,就能被你蒙在鼓里吗?”

李顺被崔浩戳中了心病,羞惭满面,低头退下。拓跋焘从屏风后走出来,表情十分严厉,群臣不敢再说什么,唯唯听命而已。

众人散去之后,振威将军、代郡人伊蠩对拓跋焘说:“凉州如果真的没有水草,他们怎么能建立王国?大多数人说的都不可信,陛下应该相信崔浩之言。”

拓跋焘赞同伊蠩的说法。

拓跋焘随之便在平城西郊练兵,下诏亲征:命太子拓跋晃监国,宜都王穆寿辅政;又命大将军嵇敬率领二万人马屯驻漠南,防备柔然汗国乘虚而入。同时发布文告,历数北凉王沮渠牧犍十二项罪状,并警告沮渠牧犍说:“你如果亲率群臣,伏地迎接,在我马前跪拜请罪,这是上策;军临城下,你反绑双手,携带空棺出城迎接,这是中策;如果困守孤城,执迷不悟,就要身死族灭,受到天下最酷烈的惩罚!”沮渠牧犍接到诏书,没有理会。拓跋焘立即率兵亲征。

大军从云中渡过黄河,抵达上郡属国城。留下辎重,分派各军,命永昌王、抚军大将军拓跋健与常山王拓跋素为前锋,兵分两路,同时进发;又命乐平王拓跋丕、阳平王杜超为后备军,平西将军源贺为向导。

拓跋焘曾向源贺询问攻取北凉的作战方略。源贺说姑臧城外有四个鲜卑族部落,都是他祖父的老部下,他愿意在大军到达之前,向四个鲜卑族部落宣扬北魏的威信,分析利害关系,劝他们归降。四个鲜卑族部落一旦脱离北凉,姑臧城就成了一座孤城,攻打就易如反掌了。

拓跋焘大喜,批准了源贺的建议。

源贺沿途招慰,收得各部落三万余人,魏军得以专攻姑臧。永昌王拓跋健缴获北凉的各种牲畜达二十余万头,北凉大震。北凉王沮渠牧犍听说北魏大军前来的消息,急忙向柔然汗国求救兵。柔然人因路途遥远不肯发兵。沮渠牧犍只得督兵守城。

拓跋焘率兵抵达姑臧城下,见姑臧城外的水草十分茂盛,不禁有些愤恨,对崔浩说:“还是你说得对,可恨这个李顺,竟敢欺骗朕!”

崔浩回答说:“我不敢讲假话,向来如此。”

拓跋焘派使者进城,令沮渠牧犍投降。

沮渠牧犍开始不肯听命,等到城中守兵溃散,侄儿沮渠万年举白旗率众出城降魏后,只得让人把自己捆起来,出城请降。从沮渠牧犍即位到此时自绑出降,正好是七年时间。

拓跋焘只是责备了沮渠牧犍几句,便命人给他松绑,以妹婿之礼相待。并让沮渠牧犍带着宗族及吏民三万户,随大军回平城。乐平王拓跋丕及征西将军贺多罗奉命镇守凉州。

后来,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等人因叛变而被剿杀,沮渠牧犍因暗藏毒药而被赐死,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万年以及嫁到北魏的妹妹也都因坐罪而被赐死。沮渠氏宗族死了数百人,唯独沮渠牧犍的妻子武威公主,因是拓跋焘的亲妹妹而得以幸存

拓跋焘灭掉北凉后,大河南北尽为北魏所有,只有氐帅杨难当还占据上邽一隅之地。

氐帅杨难当自从梁州兵败之后,一心只想保守自己的领土,不敢向外扩张,而且每年准时向宋、魏两国朝贡。一年后,杨难当又不安分了,自称大秦王,册立妻子为王后,世子为太子,并大赦改元。杨难当的侄子杨保宗也因大赦而被释放出狱,奉命镇守薰亭。

太武帝拓跋焘得知杨难当又称王,立即派平东将军崔颐前往仇池,斥责杨难当胆大妄为,并命乐平王拓跋丕、尚书令刘絜等率军征讨。

杨难当大为惊恐,情愿将上邽送给北魏,命儿子杨顺率部众返回仇池。拓跋焘这才作罢,命拓跋丕入驻上邽城,抚慰百姓,然后大军还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乐平   鲜卑   辽西   北魏   陛下   我军   水草   霸主   大军   太子   将军   地位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