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中的邱行湘、郑庭籍,管理所两个出体力最多的战犯

提到特赦中改造最成功的典范,毫无疑问是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陈长捷,这是功德林管理所战犯里职位最高的几个人。王耀武是原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封疆大吏;杜聿明,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国军最高长官;陈长捷,是国民政府平津守备部队副司令长官、天津守备司令;宋希濂,是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国军14兵团司令。

不过,你要问在功德林管理所里出体力最多的人是谁?那一定是邱行湘、郑庭笈两人。

提到邱行湘、郑庭籍,或许他们两个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名气并不大,至少不如王耀武、杜聿明那样的战区长官,但这并不证明他们存在的价值不大。

尤其是邱行湘,国军整编206师少将师长、蒋介石亲授的国民党洛阳警备司令。黄埔军校第5期学员。陈诚的土木系骨干将领。他出生于大户家庭,18岁考入黄埔军校,35岁成为少将,1946年在东北四平战役中大显身手,被蒋介石誉为邱老虎。

在黄埔军校上学时,邱行湘不但佩服蒋介石的才能,还在生活细节中处处效仿蒋介石。蒋介石不嗜烟酒,邱行湘也烟酒不沾;蒋介石总是剃光头,邱行湘也不留头发;蒋介石走路时总是挺着腰,不苟言笑,他也很少露出笑脸。蒋介石平时总喜欢披一件黑色大氅,邱行湘也特意做了两件,总是披在身上。久而久之,人们便送他一个贴切的外号——“小蒋介石”。蒋介石非常喜欢邱行湘,在大庭广众中说:“邱行湘是黄埔的模范生,日后一定是模范将领,是你们大家学习的典范。”

1948年3月15日,邱行湘在洛阳战役中被晋冀鲁豫野战军的陈(陈赓)谢(谢富治)纵队俘虏。作为黄埔第一期毕业的老大哥,陈赓对邱行湘这个五期小学弟很照顾,他告诉邱行湘:“你只要放下武器,我们就是朋友。”陈赓送了他几箱猪肉罐头,邱行湘在被送往战俘营集合的路上,一直在吃。

在送往战俘营的路上,邱行湘趁人不备,成功逃脱。脱逃以后,他纠集残部继续和解放军作战。不过,他很快就再次被解放军俘虏,送进了功德林管理所。

郑庭笈,海南省文昌市文教镇美竹村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过忻口会战昆仑关战役。1942年3月任第5军200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参加远征军赴印缅抗战。后曾任第5军200师副师长、军政部装甲兵总团总团长等职务。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进入功德林要犯管理所。

邱行湘、郑庭笈两人是黄埔第五期同学。在电视剧中,这两个人给人的印象不错,不多言不多语,一直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杜聿明刚来功德林的时候,仰面朝天躺在卡车上,管理人员让他下来的时候,他根本下不来,也可能是赌气不想搭理任何人。他早就患有多种疾病,最严重的是结核病。据说淮海战役前,杜聿明就打算出国治病,已经到了上海,蒋介石让他到徐州指挥徐埠会战,杜聿明那时就已经走不了路了,是被担架抬到山东战场的。到功德林的时候,正好遇到梁冬芳来管理所报到,梁冬芳上车问他能不能自己下车。杜聿明不言不语。梁冬芳心地善良,让两个战士扶着他下了车。核实完身份,量完体重、身高,战士们用担架把杜聿明抬进了功德林。

第二天早操时,王英光问战犯们谁愿意伺候杜聿明日常生活,邱行湘、郑庭笈自愿报了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邱行湘、郑庭笈一直勤勤恳恳,伺候杜聿明洗澡、洗衣服,一日三餐给他从食堂打饭,扶着他到外面晒太阳。

在杜聿明病重住院期间,也一直是邱行湘、郑庭笈两人陪床照顾他。后来,杜聿明身体好转以后不久,蔡守元又病了。又是郑庭笈、邱行湘两人挺身而出,伺候蔡守元的日常生活。

蔡守元患的是心理疾患,这和一般病人情况不同,伺候起来似乎更加费劲。梁冬芳见他们背着蔡守元进来出去的那么辛苦,便通过关系从解放军总医院借了一个轮椅回来,这才使郑庭笈、邱行湘两人稍微轻松了一点。

蔡守元的病好了以后,郑庭笈的戏份少了一些,邱行湘的戏份仍然很多。邱行湘年轻时候学过木工,在管理所的支持下,建了一个木工作坊,专门制作管理所需要的大板凳、小板凳,同时也兼做管理所需要的其他木工活。

由于在管理所积极学习,认真改造,邱行湘、郑庭笈在1959年都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战犯   淮海战役   黄埔军校   管理所   辽沈   国军   长官   司令   蒋介石   战役   体力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